于虹
摘 ?要:高效課堂需要師生互動、合作學習過程的參與,教學情境給我們提供了這樣的機會。數學學習對于小學生來說一直是難點,借助情境教學法突破難點是我們目前構建高效小學數學課堂的關鍵路徑。筆者以小學中高年級學生為例,對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的思路展開分析,以期給同行們提供參考意見。
關鍵詞:小學;中搞高年級;數學教學;情境
引言:
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要求教師在課堂中具體結合教學內容,適當利用一些教學工具,全面應用視頻或者動畫素材,創(chuàng)造和諧的教學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小學中高年級數學教學活動中,構建的教學情境類型可以是多樣化的,具體要結合學生興趣特點以及教學需求,讓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更加投入,調動學生的積極情感因素,使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的意識。傳統(tǒng)小學中高年級數學課堂中教學情境的應用效果并不理想,面對這種現狀,我們應該積極探究更有效的情境教學方法。
1.構建游戲情境
游戲教學情境的突出特點就是趣味性充足,面對活潑、好動、注意力不集中的小學生,這種教學情境模式符合學生需求,能夠降低課堂管理難度,使學生的注意力全面集中,總體上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上的作用是比較明顯的。以“軸對稱圖形”這部分知識為例,我們可以讓學生參與操作性游戲,鼓勵小學生自己動手,在課堂上制作出一些長方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平行四邊形、等邊三角形等圖形。在趣味性的活動中,學生嘗試折疊這些圖形,能夠完全重合的,就是獲勝方。學生通過擺弄他們自己折出來的圖形分析有哪些是軸對稱圖形,有幾種不同方案,哪些無法重疊,深入理解軸對稱圖形的性質。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讓學生對教學當中的圖形特點很好的掌握,還能讓他們在游戲的過程當中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由此可見,在數學教學中應用情境教學的方式是值得推廣的。
2.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
生活中隨處可見有關于數學的知識,教師可以將生活現象作為教學素材引入課堂,幫助學生積累數學知識應用經驗,提高學生解決生活化數學問題的能力。生活情境內容要盡量貼近小學中高年級學生的生活經驗,讓他們能夠產生共鳴,獲得深刻的學習體驗,在應用中理解數學原理、定律 [1]。比如在學習“平移”相關內容時,可以設計生活化的新課導入方式,出示多媒體課件,讓學生以辯證的眼光觀察生活中的現象:直升機的升降現象;觀光纜車的移動;抽屜的推拉……讓學生產生疑問并提問學生:“像上述平行移動的現象,生活中是否還有其他的現象呢?誰能舉出類似的例子呢?”這樣便能利用生活中的現象,將平移的學習內容引出來,給予學生參與教學材料的提供和組織機會,給學生提供創(chuàng)新與實踐的機會,這樣既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欲望,又能夠讓學生不斷的感受成功。又如:在學習《認識人民幣》時,老師可以還原這樣的生活畫面,問學生們有沒有去商場購物的經歷呢?然后組織學生們一起模擬購物和付錢。類似這樣的生活情境是非常多的,不僅能順利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還能夠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及實用性,從而提高數學教與學的效率。
3.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教學提問是課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活動,合理建設問題情境能夠帶給學生啟發(fā),同時也是教師檢查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的手段。但是基于生本教育理念影響,我們在小學中高年級數學課堂中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過程中建議采用分層提問策略[2]。分層教學理念在問題情境構建過程中的應用,是充分考量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基礎知識水平、個性特點,以此作為基礎設計出來的數學問題更能夠發(fā)揮引導教學與興趣激發(fā)的作用,能夠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在問題情境中得到鍛煉,避免兩極分化,讓所有的學生的數學能力得到提升[3]。例如,在教學“三角形的認識”一節(jié)時,筆者在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時,就先為基礎較差的學生設計一些簡單的問題:“三角形都有什么特征?在我們生活中有哪些物體是三角形的?”,然后讓數學能力比較強的學生解決一些有難度的問題:“什么是三角形的底和高?在一個三角形中一共有幾條高?如何才能正確的將三角形的高畫出來?”,通過這種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使學生都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問題,從而獲取數學知識,避免學生因為題目太難,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圍而對數學產生畏懼與厭惡。實踐證明,只有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狀況,分層設計問題,才能夠打造數學高效課堂,這是有效問題情境的構建原則之一。
4.把握情境插入時機
小學數學情境教學并不止于情境設計與教學安排本身,還涉及數學情境在課堂教學與習題設計中的插入與應用,合適的數學情境嵌入可以起到“錦上添花”甚至“雪中送炭”的教學效果。在進行數學情境嵌入時,教師主要應當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一是前后教學內容,二是該知識點的難易程度,三是學生的課堂反映情況。數學教師需要根據此前的教學知識與后續(xù)教學內容,盡可能選擇適當時機嵌入數學情境,以促使情境教學在課堂中能夠起到承前啟后的過渡效果,增強數學知識的整體性與連貫性,強化學生對數學的綜合認識。對難度較大、邏輯復雜或不易理解的知識點,教師可以在精心設計后插入相應的數學情境輔助學生理解學習,但是對于相對簡單的知識就沒有情境嵌入的必要,在避免浪費課堂教學時間的同時也間接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4]。此外,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密切關注學生的課堂狀態(tài)與反響,靈活變通情境嵌入的時機與形式,在充分尊重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的同時,也能夠根據學生反響及時調整情境教學的具體細節(jié),提高教學質量。
結束語:
教學情境本質上來說是輔助達成教學目標的手段,也是重要的課堂教學資源,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的質量關系著整堂課的教學效果,因此在小學中高年級數學課堂中,我們尤其重視對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方式和時機的思考。筆者對自身教學的經驗進行簡要總結,簡要陳述了幾個觀點并配合教學案例展開說明,希望能夠助力小學數學課程指導水平提升。
參考文獻:
[1]劉玉紅.農村小學中高年級數學課堂中創(chuàng)設有效教學情境的實踐研究[J].數碼設計(上),2018(12):135.
[2]陳福春.情境創(chuàng)設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9,4(17):74-75.
[3]石潤玲.淺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設計生活情境的幾點體會與做法[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02):31.
[4]孫美莉.小學數學生活情境教學的意義及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8(0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