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繼超
摘要:“最短路徑”問題是人教版數(shù)學八年級上冊的知識點,模型簡單明了,能與幾何知識中的三角形、四邊形、圓等知識結合,也能與一次函數(shù)、二次函數(shù)圖像結合,是中考??碱}型,也是學生的易錯點和難點。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講過很多遍的類似題目學生還是頻繁出錯,這是影響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一大難題,經過觀察和對學生的詢問與分析,大部分學生出錯的原因是在做題的過程中不能找出“最短路徑”的模型,分析不出題目中哪些是模型中的點,哪些是模型中的線,從而導致解決不了此類問題。如果在教學中教師能夠提前熟知這類問題的所有題型,并在授課中及時進行強調和總結,那么不僅會對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有所幫助,也能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興趣,從而提升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能力。
關鍵詞:初中數(shù)學;“最短路徑”問題;教學研究
一、前言
在現(xiàn)在的初中數(shù)學學習中,大多學生都能熟練背誦知識點,可一旦將知識點運用到題目當中,或者問題的背景、數(shù)量關系之間稍有改變,學生便找不到解題思路,知識點不能實際運用起來,造成這種情況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教師的教學方法傳統(tǒng)且單一,缺乏對題目的“深刻理解”和對題目的變式訓練,對題目一味要求解出正確答案,但是并沒有引導學生對其他解題思路進行思考,拓寬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這就導致學生缺乏思考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數(shù)學課從試卷分數(shù)來檢驗或用鍛煉思維思考能力來檢驗都沒有達到新課標中的要求,反而會因為沒有良好的教學引導,使學生失去了對學習的興趣以及激情,造成學生成績落后、學習偏科的結果,在初中數(shù)學沒有打下過硬的基礎,在學習方法上缺少可行有效的指導,這對未來的中考以及高中數(shù)學學習都埋下了隱患。教師要充分理解并利用數(shù)學教學,使學生掌握解題方法,鍛煉解題思維,從根本上提高思維邏輯能力以及處理問題的能力。
二、初中數(shù)學“最短路徑”問題教學研究策略
(一)一題多解
初中數(shù)學中很多題目都能夠有多種解題思路以及方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不同解法的思考,用來鍛煉學生的發(fā)散思維以及求是思維。有相關數(shù)據證明學生對題目的解答方式越多,那么他們的思路就越開闊、思維越清晰。同時學生可以通過不同的解題思路來進行比較,哪一種解題方式更便捷,能夠節(jié)省答題時間,今后再遇到此類題目就可以有一個系統(tǒng)的解題思路,這不僅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思考的能力,而且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使他們的解題思路更加明確。
(二)一題多變
一題多變指的是數(shù)學題目最終檢驗的知識點目標不變,題目的本質不發(fā)生任何變化,變化的是題目的形式、條件,或者整體題目的設定背景,可以是專業(yè)的數(shù)學角度題目,也可以是貼近生活的情境類題目。此類題目的設置重在培養(yǎng)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使他們能夠不局限于固定思維模式,真正理解數(shù)學、運用數(shù)學。一題多變的變式教學引導可以讓學生對知識點充分理解并掌握,可以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教師可以對題目保留客觀條件,改變結論,或者改變客觀條件,保留結論,無論是哪種方式,都可以讓學生沖破固定思維,使他們能夠根據不同情景、不同題目的變化隨時進行積極探索,在掌握知識點的同時開拓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
三、實例講解
(一)“兩線一點”
某市的服裝加工廠P恰好在兩條鐵路OA,OB的夾角內部,如圖所示,為了貨物更好地運轉,經理決定在這兩條鐵路沿線上各建一個運轉站M,N。試確定M,N應建在何處,能使P,M,N之間的總路程最短。
(二)“兩線兩點”
如圖,在曠野上,一個人騎馬從A點出發(fā),他先使馬到草地邊a吃草,再到河邊b飲水,最后返回點B,他怎樣走才能使總路徑最短?
在分別展示完這兩道題目后,教師可以提問:在這兩道題目中,點、線的數(shù)量都發(fā)生了變化,我們應該如何來應對呢?根據問題,學生之間會產生激烈的討論,無論答案時都正確,教師都要進行適當?shù)目洫勁c鼓勵,隨后再根據他們的問題與錯誤進行講解。
第一題中,把P點分別關于直線OA、直線OB各對稱一次,得到兩個對稱點P1、P2,連接P1、P2這兩個對稱點,對稱點連線與直線OA、直線OB的交點M、N就是所求的兩個點。第二題中,依據就近原則,做出點A關于直線a的對稱點A',點B關于直線b的對稱點B',對稱點連線與直線a、直線b的交點即為所求,繞著A、B和兩個交點繞一圈就是最短距離。當然,也可以做出點A關于直線b的對稱點A′,點B關于直線a的對稱點B'??偨Y:只要是兩個點分別關于兩條直線各對稱一次即可。
四、結束語
近年來,“最短路徑”問題在中考數(shù)學中占領了較大的比重分值,教師要全方位理解新課標指示精神,對“最短路徑”教學進行重點關注,使學生充分掌握數(shù)學知識點,能夠順利運用到每一道題目當中去,培養(yǎng)學生建立數(shù)學思維,對題目進行自主分析解答,充分提高他們對數(shù)學的學習興趣,從而提升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陳茂葉.從“兩點之間,線段最短”走進中考——初中數(shù)學變式教學的運用[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3:393-394.
[2]吳子兵.從“兩點之間,線段最短”分析——初中數(shù)學變式教學的運用[J].理科考試研究:初中版,20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