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鳳玲
【摘要】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的閱讀活動的目的不太明確,學生沒有抓住閱讀技巧?;谶@樣的閱讀活動,對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毫無用處。本文結合閱讀教學板塊的目的,提出對應的解決策略,旨在有效優(yōu)化閱讀教學的設計,立足學生思維品質的提升,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實現(xiàn)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同步提升,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綜合素養(yǎng)。
【關鍵詞】閱讀教學 教材插圖 核心問題 文本內涵 思維品質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明確指出,英語課程承擔著培養(yǎng)學生英語素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思維品質的任務(教育部,2012)。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思維品質,指思維在邏輯性、批判性、創(chuàng)新性等方面所表現(xiàn)出來的各方面能力和水平(教育部,2018)。語言和思維兩者相互依存,共同促進。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養(yǎng)運用能力的同時,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品質具有重要作用。
一、借助教材插圖,提升學生預測與觀察能力
外研版教材中的閱讀課都配有色彩豐富、生動形象的插圖,這些插圖推動著閱讀情境的發(fā)展,承載著各個板塊的教學任務。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教材插圖,引導學生觀察并討論,提高學生發(fā)揮想象和猜測文本的能力,引導學生融入閱讀情境,讓學生獲得一系列與文本相關的知識儲備,拓展學生思考問題的思路,從而提升學生的預測與觀察能力。
整體解讀插圖,培養(yǎng)學生的預測能力
閱讀教學要合理利用插圖資源,充分發(fā)揮教材插圖的價值,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設置“Guessing game”的游戲,避免開門見山地講解文本,引導學生觀圖預測,積極參與到教學中,邊觀察,邊思考,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二、借助閱讀核心問題,提升學生的推理與判斷能力
1.通過提問,制造懸念
懸念作為一種心理機制,他以引起人們急于知道后果的迫切期待心理。在閱讀教學中可以運用這種心理機制,通過核心問題制造懸念,以此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讓學生在問題的引領下主動思考,合理推斷。
2.通過提問,問出多樣
為了有效提問,教師應多提一些開放性問題,使學生通過教師的提問探尋更多的可能性,從而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獨創(chuàng)性和發(fā)散性。
3.通過提問,引發(fā)預測
通過提問,能讓學生嘗試對文本的延續(xù)閱讀情節(jié)進行預測拓展,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預測推理能力。教師通過提問,讓學生引發(fā)文本預測,學生能搜索、篩選和分析文本信息,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等進行推理、比較,很好地為后續(xù)進入文本的閱讀與理解做充足的準備。
三、挖掘閱讀文本內涵,提升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教師要充分挖掘文本內涵,理解作者要表達的觀點,將文本教學與文本價值的挖掘相互交融,通過激發(fā)學生的多維度思考,引導學生提出自己的獨特見解,從而提升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1.深挖情感內涵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挖掘文本背后隱藏的育人元素,通過文本學習向學生滲透情感教育,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深度,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2.深挖德育內涵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指出,英語教材既是英語教學的主要內容和手段,也是對學生開展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媒介(教育部,2012)。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深入解讀文本,將教材中蘊含的人文信息挖掘出來,努力將情感態(tài)度目標與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兩者相結合,在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使學生體驗或感悟到德育教育。
3.深挖文化內涵
外研版的閱讀課中經常有一些隱性文化深藏其中,通常有中西文化的滲透,有科學知識的普及,有生活哲理的折射等,這就需要教師利用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努力挖掘其中的文化內涵,提升學生對文本理解的深度,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提高對中外文化異同的鑒別能力。
四、借助閱讀文本再構,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外研版教材中,蘊藏著很多可以文本再構的內容,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些可再構的素材,啟發(fā)學生的思維,成為教學的亮點。
1.改編文本,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
教材中的文本呈現(xiàn)的情景會引發(fā)多維度的交流,教師要利用好這些維度,依托文本情景提問,引發(fā)文本再構,讓學生更多地輸出語言,豐富教學內容,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2.續(xù)編文本,培養(yǎng)想象能力
外研版教材的不少閱讀課是開放性結尾的,給人以無限的想象空間,為學生續(xù)編文本提供了空間,教師要充分抓住這些空間,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通過綜合性問題指導學生續(xù)編內容,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習內容更加立體飽滿。
總之,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為了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教師要注重研讀文本內容,結合生活經驗,基于學生學情,要借助教材插圖,以提升學生預測與觀察能力;借助閱讀核心問題,以提升學生推理與判斷能力;借助閱讀文本內涵,以提升學生批判性思維;借助閱讀文本再構,以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只有充滿靈動和情感的對話,課堂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課堂。
參考文獻
教育部.2012.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教育部.2018.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周敏.2015.利用插圖提高Cartoon Time 板塊教學效果的實踐[J].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篇),(10):34-39.
喬治.貝克.2004.戲劇技巧[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蕭浩輝.1995.決策科學詞典[M].北京:人民出版社.
基金項目:本文是《泉州市教育科學“十四五”(第一批)立項課題“小學英語‘STAMP’教學模式的實踐應用研究”實驗課題“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模式‘LTSAE’的應用研究”階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