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秀蓮
摘要:素質背景下,對學生學習素養(yǎng)培養(yǎng)成為教學的重點,初中語文作為重要的基礎性學科,更是以此背景為依托,增添了名著閱讀教學,旨在培養(yǎng)學生文學素養(yǎng),提升語文綜合學習能力。因此,部編教材下的初中語文教材,設置名著導讀模塊,引導學生關注名著閱讀,并借助教師的指導,完成有效的名著閱讀。那么對于教師來說,如何做好名著閱讀教學呢?帶著這樣的問題,本文將對此展開教學研究與分析。
關鍵詞:部編版;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前言
隨著電子產(chǎn)品的日益增多,初中階段的學生大多喜歡視頻畫面的觀看,對名著閱讀的興趣正在逐漸減退,基于這樣的閱讀狀況,初中語文教學通過增添名著導讀內(nèi)容,引導學生進入到豐富的閱讀世界,感受文字閱讀之美,感受紙質化閱讀帶來的精神愉悅之感。以此,初中語文教師應切實利用好部編教材下的名著導讀板塊,激活學生名著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名著閱讀能力,提升其文學素養(yǎng)。
一、創(chuàng)設畫面情境,激活學生名著閱讀興趣
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教師可利用學生喜歡畫面視頻的特點,創(chuàng)設畫面情境,激活學生對名著閱讀的興趣。這樣的畫面展示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播放提前準備好的所要知道的名著閱讀資料,讓學生通過畫面視頻中的梗概介紹,產(chǎn)生閱讀的沖動,以此教師就可引導學生進入到紙質化的閱讀中,并在學生閱讀之前,講解詳細的名著閱讀方法,使學生借助閱讀的驅動,教師的點撥,興致勃勃完成閱讀,領會名著閱讀帶來的精彩,逐步喜歡上名著閱讀,提升文學素養(yǎng)。
如,《朝花夕拾》名著閱讀,教師就可創(chuàng)設多媒體畫面情境,通過部編教材中的《名著導讀<朝花夕拾>:消除與經(jīng)典的隔閡》指導學生進行名著閱讀,實現(xiàn)與名著經(jīng)典中的內(nèi)容有效的初步“對話”,激活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其全情投入進去,完成經(jīng)典閱讀。教師設計的畫面可以《朝花夕拾》中魯迅先生從幼年到青年的成長與心路歷程為背景,將這一散文集中十篇文章,按照順序呈現(xiàn)出來,形成一幅生動的畫卷,讓學生觀看的過程中,萌生出想要閱讀這本散文名著的欲望,以此全神貫注投入其中。學生借助教師設計的視頻畫面,從另一個角度感知科學技術給學習帶來的利好,繼而摒棄喜歡娛樂視頻的想法,并由此對名著的閱讀興趣越來越濃厚,產(chǎn)生積極的閱讀心態(tài)。同時,學生借助教師的名著導讀,學習到了如何與久遠年代的名著作品消除隔閡,通過文字閱讀領略名著風采,養(yǎng)成良好的名著閱讀習慣,培養(yǎng)其文學素養(yǎng)。
二、批注閱讀指導,培養(yǎng)學生名著閱讀能力
初中階段的語文名著閱讀教學活動,教師可以批注閱讀方法的指導,幫助學生養(yǎng)成精讀細讀習慣,借助這樣習慣的養(yǎng)成,提升其名著閱讀能力。因此,教師想要培養(yǎng)學生名著閱讀能力,可從初中階段的名著閱讀教學伊始,培養(yǎng)學生精讀細讀習慣,并借助批注式閱讀方法指導,培養(yǎng)學生有效進行名著閱讀,使其名著閱讀能力逐步增強。
如,《西游記》名著閱讀,教師就可借助名著導讀教學板塊,指導學生進行精讀與細讀,使其有效的運用批注閱讀方法。這樣進入到閱讀以“孫悟空大鬧天宮”為著名的文學作品時,教師就可指導學生怎樣進行重要情節(jié)的精讀,并細細品味其中所出現(xiàn)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帶來的良好效果,所產(chǎn)生的積極作用,運用批注的方式,在書的空白頁寫上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心得感悟。學生經(jīng)過這樣的閱讀,名著閱讀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因此,教師進行名著閱讀教學時,可借助學生對名著中耳熟能詳情節(jié)的吸引,引導學生快速的進入到精讀中,并利用批注,使學生沉下心來,靜靜完成名著閱讀,汲取其中的文學精華,使其通過教師閱讀方法的點撥、海量的名著閱讀,具備深厚的文學的素養(yǎng)。同時,教師還可讓學生以合作閱讀的方式,進行閱讀后的思想交流與探討,使得學生對名著閱讀興趣更加濃厚的同時,因為要與合作的成員共同分享閱讀感悟,而養(yǎng)成更為精細化批注式的名著閱讀習慣,閱讀能力不斷提升。
三、名著閱讀分享,提升學生名著閱讀素養(yǎng)
教師想要提升學生名著閱讀能力,不斷的提升學生名著素養(yǎng),可通過舉行名著閱讀分享會的方法,一方面提升學生閱讀后的表述能力,一方面提升學生名著閱讀素養(yǎng),借此實現(xiàn)學生綜合閱讀能力不斷提升的目標。這樣的閱讀分享會,教師可利用閱讀課堂舉行,也可利用周末舉行,依據(jù)名著分享的需要,設定時間,完成有效的分享目標,并取得良好的分享會效果。
如,名著《海底兩萬里》閱讀后,教師就可指導學生進入分享會,分享自己的閱讀感悟。進行課堂分享時,教師想要課堂內(nèi)完成分享,可采用抽簽式的分享活動,激發(fā)學生參與分享的興趣,使學生借助這樣有趣的分享形式,爭先恐后進入其中,爭取分享自己閱讀心得機會。抽到的學生以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情感飽滿的完成分享,將其他學生帶入到另一種閱讀境地。這使得分享學生獲得了名著閱讀能力與分享表述的能力雙雙提升好成績,使得聆聽其分享的其他學生閱讀視域得以拓展。而教師進行周末名著閱讀分享活動時,可利用充裕的分享時間,指導學生每個人都講述一下自己閱讀這篇《海底兩萬里》的感悟,可以從對內(nèi)容的心得體會,可以是從中學習到的描寫手法的領悟,還可以是由閱讀所產(chǎn)生的聯(lián)想,通過這樣不同形式的內(nèi)容分享,教師就可依據(jù)學生分享的形式,對每一位學生進行點評,以此激勵學生更好地完成名著閱讀,使其名著閱讀能力不斷提升的同時,閱讀自信心得到提升。因此,教師進行初中階段的名著閱讀教學時,應重視通過名著分享會的形式,了解學生名著閱讀的整體狀況,并可以通過對學生這些名著閱讀結果的獲取,有效的完成鼓勵與表揚,促使學生養(yǎng)成終身名著閱讀良好習慣,不斷提升其文學素養(yǎng)。
總結
素質教育下部編教材下的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可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文學素養(yǎng),提升其語文綜合學習能力。因此,教師可有效的借助教材設置的名著導讀模塊,引導學生有效完成名著閱讀,以此改善電子產(chǎn)品對初中階段的學習吸引狀況,使學生摒棄短視頻畫觀看習慣,對名著閱讀的興趣不斷提升。以此,教師可從激活學生名著閱讀興趣做起,培養(yǎng)學生名著閱讀能力,不斷提升其文學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王潔.淺談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J].新課程,2021(21):33.
[2]盤建萍.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現(xiàn)狀與策略探究[J].課外語文,2021(27):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