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蔣 琪
種植活動為幼兒的實踐探索提供了平臺,它強調動手操作和親身體驗,它可以為幼兒展現大自然的本色,激發(fā)和滿足幼兒的好奇心。
我園將種植活動納入幼兒園一日生活的日常工作,在園內為每個班級都開辟了“種植園地”。
開學初,我們領到一方菜地。在種植之前,我要將菜地中的土重新翻一遍。見我掄起鐵耙不停地翻土,累得氣喘吁吁,幾名幼兒連忙跑過來幫忙:“老師,你休息一下吧!”“老師,我們來幫你吧!”“好,你們負責把老師翻出來的泥土用小鐵鍬敲小?!薄昂茫WC完成任務!”泥土翻好后,我們將蠶豆和豌豆種子撒在了菜地里,然后澆水。
自從播下了種子,幼兒們就期待滿滿。每天早上晨間活動時,幼兒們都要到種植園看看種子有沒有發(fā)芽。終于,苗兒從泥土中冒出來了,幼兒們欣喜若狂。接下來的每一天,他們都會細心呵護種植園里的幼苗,并主動給它們澆水、拔草……
種植園地的“蔬菜寶寶”在幼兒們的精心照料下,一天天地長大了。有一天,幼兒們突然發(fā)現蠶豆葉上有許多小洞。怎么會這樣呢?幼兒們都很著急:“怎么會有洞洞呢?”“會不會是其他小朋友散步的時候摳出來的?”“可能是被小老鼠咬的。”“老師,肯定是被蟲子咬的?!薄澳俏覀冓s緊找找蟲子躲在哪里吧?!庇變簜兤炔患按卣移鹣x子來。果不其然,多多在一片蠶豆葉上捉到了一只蚱蜢。這時,幼兒們都興奮起來,一窩蜂地擠在了一起,研究這只蚱蜢?!袄蠋煟@是什么蟲子呀?”“老師,這是螳螂嗎?”“不是,這是蚱蜢。它們愛吃莊稼和菜葉,是害蟲。我們得把它們趕走,不然蠶豆葉就會全被它們吃掉?!薄袄蠋?,我們要把這只蚱蜢放哪里?”“要不先找個瓶子把它裝起來吧?!迸浒嗬蠋熁亟淌艺伊藗€瓶子,他們小心翼翼地把那只蚱蜢裝進了瓶子里。接著,幼兒們立刻又跑回菜地,他們彎著腰,認真、仔細地尋找其他害蟲。在幼兒們的精心呵護下,菜地里蠶豆和豌豆的長勢可好了,葉子綠油油的,幼兒們也越看越喜歡。
炎炎夏日,幼兒園的菜地大豐收了!瞧,幼兒們親手種植的蠶豆、豌豆、茄子、辣椒都是碩果累累。這一刻,大家真切地體會到辛勤播種、快樂收獲的滋味。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小小菜地,不僅是幼兒每天散步的好去處,還是他們畫畫的好素材。在這塊菜地的啟迪下,幼兒們發(fā)揮著無限創(chuàng)意,創(chuàng)作出精妙的佳作。
春天到了,各種花兒競相開放,姹紫嫣紅。幼兒們在教師的組織下,三五成群,拿出畫筆和寫生板去菜地寫生,儼然一個個小畫家。他們通過細心觀察,發(fā)現有的植物葉子是橢圓形的,有的葉子是細細長長的,有的葉子呈鋸齒狀……他們用不同的圖形將自己觀察到的結果表現出來,畫面充滿了靈性。花朵的顏色也是層層漸變,從深到淺,從淺到深,有的花瓣還有兩種顏色呢!不一會兒,一株株幅色彩鮮艷的花草躍然紙上。
親近自然是幼兒的本性。我利用菜地中泥巴這一豐富的自然資源,引導幼兒獲得有關泥土的知識,發(fā)展他們的探索能力。
我?guī)ьI幼兒來到菜地,引導他們用腳踩踩泥土,用樹枝戳戳泥地,用手捏捏泥巴,并說說自己的感受。然后請他們將干泥土放在廢舊報紙上,看看泥土里藏著什么。幼兒們在捏碎泥巴的過程中,發(fā)現泥巴中有小石頭、爛樹葉、小樹枝、菜的根須、小蟲子…… 幼兒平時很少接觸泥巴,接下來的和泥巴是幼兒們最喜歡的環(huán)節(jié)。我引導幼兒們在和泥巴的過程中運用團圓、搓條、壓扁等技能捏出自己喜歡的造型。他們在這種無拘無束的環(huán)境中盡情地玩,盡情地捏,與大自然親密接觸,體驗著與泥土接觸的樂趣。
幼兒園的種植園地,是幼兒們喜愛的小樂園。我們要真正了解幼兒的需求,從幼兒的主體發(fā)展出發(fā),讓那些鮮活的生命真正走進幼兒的心田,伴隨幼兒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