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
摘 要:閱讀是吸收知識的過程,這些知識被吸收之后,會轉(zhuǎn)化為閱讀者的內(nèi)在感悟,并通過寫作傾吐出來。在新課改進程不斷推進的過程中,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任務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這使讀寫結(jié)合的教學策略在培養(yǎng)學生語文思維與素養(yǎng)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中段是承上啟下的階段,這一時期,學生的閱讀與寫作水平正在逐漸由淺顯向深入推進,是培養(yǎng)良好讀寫習慣的重要時期。分析讀寫結(jié)合策略應用于中段語文教學中的必要性,對該策略的應用現(xiàn)狀進行介紹,并結(jié)合相關的經(jīng)驗,總結(jié)一些有效的策略與建議。
關鍵詞:小學中段;語文教學;讀寫結(jié)合;有效策略
讀寫結(jié)合策略就是將閱讀與寫作教學進行有效結(jié)合,使小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在寫作的過程中提高閱讀能
力。讀與寫是密不可分的,二者應相互促進,力求共同提升。若將這兩種能力的培養(yǎng)分開進行,很難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中段語文教學中,學生已經(jīng)逐漸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在體會作品思想與培養(yǎng)語感方面,都有不錯的成績。這使學生開始按照閱讀習慣自覺閱讀與判斷,在表達自己的觀點時,也會使用恰當?shù)脑~匯進行清晰的描述,在這個過程中,寫作能力也得到了鍛煉。
一、讀寫結(jié)合應用于中段語文教學的意義
(一)提高教師教學質(zhì)量
閱讀與寫作是一對優(yōu)勢互補、配合默契的好搭檔。小學語文教師將讀寫結(jié)合策略應用于中段課堂,能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了解文章內(nèi)容,體會文章中的情感,從而對語文知識產(chǎn)生更深刻的理解,并使寫作能力得到有效發(fā)展,以從根本上提高中段語文教學的質(zhì)量,更好地發(fā)揮承前啟后的銜接作用[1]。
(二)培養(yǎng)語文綜合素養(yǎng)
閱讀與寫作相結(jié)合的過程也是鍛煉邏輯思維的過程,同時能夠使學生的分析能力得到加強,使利用語文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從而使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得到飛速提升。
二、中段語文教學讀寫結(jié)合策略遇到的難題
信息技術的發(fā)達在為人們帶來現(xiàn)代化生活的同時,也帶來了許多弊端。比如對網(wǎng)絡的癡迷,或者是對電腦或者手機的癡迷,小學生同樣無法避免。由于網(wǎng)絡能為人們提供豐富的游戲、視頻等資源,這讓熱愛新奇的小學生愛不釋手,許多業(yè)余時間就奉獻在網(wǎng)絡上,很難愿意捧起書本來進行閱讀,甚至去讀一些缺乏營養(yǎng)的網(wǎng)絡小說。這導致真正能發(fā)揮作用的閱讀時間和閱讀量都沒有保障,根本無法起到提高寫作水平的作用,反而容易上癮,影響學習成績。寫作水平的提高,除了閱讀之外,還需要有一雙善于觀察生活的眼睛,但許多小學生的眼睛都用于網(wǎng)絡,對現(xiàn)實生活的興趣越來越少,面對寫作時,常常腦內(nèi)空空,該寫什么,該怎么寫,全然不知,最后“百般無奈”地到網(wǎng)上找一篇現(xiàn)成的抄下來應付差事。如此下去,就連表達能力都會越來越弱。不閱讀、不積累、不練習、不會表達,有了這些問題,讀寫結(jié)合策略也就無從談起了。
三、讀寫結(jié)合應用于中段語文教學的有效策略研究
(一)通過閱讀課文刺激寫作興趣
讀過的文章多了,寫文章時便會文思泉涌,落筆有如神助,這是從古至今人們都明白的道理。教師鼓勵學生多閱讀,熱愛閱讀,應該從引導學生愛上讀課文開始[2]。
比如部編小學語文教材三年級課文《燕子》,這篇課文的教學任務是觀察燕子的外形與飛行狀態(tài)、停歇時的狀態(tài),體會燕子的活潑可愛以及主人公對燕子的喜愛。這篇課文在燕子外形的描寫方面,只通過烏黑、剪刀、輕快有力這些簡單的詞匯,就將燕子的主要特征完全展現(xiàn)出來,讓人仿佛看到了一只活潑靈動的燕子。而后的動作描寫更吸引人,斜飛、橫掠這兩個詞的使用,以及曠亮的天空、一圈一圈蕩漾開去的小圓暈等景色的描寫,將燕子的飛行動作描繪得栩栩如生,還有停歇時的閑散狀態(tài)以及當時的場景。教師在帶領學生閱讀課文的過程中,應該專門將這些詞句提煉出來,讓學生進行討論:燕子的尾巴真的像剪刀?斜飛是怎樣飛?橫掠有多快?天空為什么是曠亮的?水面上只輕輕一點真的會有一圈一圈的小圓暈嗎?電線有多細?為什么要用幾痕這個詞?你見過電線上歇息的燕子嗎?討論起來應該比課文還精彩。還可以讓學生也用短短的幾句話說說自己熟悉的小動物,比如小兔子,要重點突出一身的絨毛和長長的耳朵,小白兔還要強調(diào)紅紅的眼睛。討論完之后留個作業(yè),就是剛剛討論過的,仿照課文中對燕子外形的描寫,認真地用幾句話描寫一個熟悉的小動物,很少會有學生拒絕完成這個作業(yè)。
(二)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找準關鍵點進行寫作訓練
部編小學語文教材三年級下冊的《一只窩囊的大老虎》是一篇非常有趣的課文,主人公將一只威猛的老虎表演成窩囊的老虎,心里的尷尬與懊惱從文字中透出來,課文提到的那句“到底怎么演完的,我一點兒也記不起來”讓人感同身受。在帶領學生學過這篇課文之后,可以抓住“感同身受”這個關鍵點,讓學生談一談自己的一些尷尬的經(jīng)歷,或者是看到的一些別人能讓自己體會到對方當時心情的經(jīng)歷。
不同的課文中有不同的關鍵點,有的是全文的關鍵點,有的是段落的關鍵點,有的寫人物,有的寫景色,都是教師可以隨時利用起來組織學生進行寫作訓練的好話題。比如部編小學三年級上半年語文教材第六單元以自然風光為主題,這一單元的每篇文章都有明顯的關鍵點,如《富饒的西沙群島》中的一個段落有“鳥的天下”這樣的關鍵點,《海濱小城》中有以“公園更美”或“街道更美”為關鍵點的段落。寫景色的文章,關鍵點就是文章的中心點或者段落的中心點,整篇文章或者整個段落都要圍繞這個關鍵點去寫。在讀到這樣的關鍵點時,就可以先給學生留下觀察任務,去找身邊的景色中的關鍵點,然后在課堂上進行討論,再引導學生練習圍繞關鍵點進行景色描寫。
中段小學生處于閱讀與寫作能力的上升階段,寫作訓練不僅僅要落在筆頭,口頭表達也很重要??陬^討論可以在課堂上隨時進行,課后可以選擇性地留一些書面表達作業(yè),有了前面的討論,一些原本感覺無處下筆的同學,可以從其他同學的發(fā)言中得到啟示,只要有了一個開頭,寫起來就會輕松很多,這對于處于過渡時期的中段小學生來說,是一個比較好的方法。
(三)對課文進行仿寫或者續(xù)寫
小學的語文課文本身就是非常好的閱讀材料,許多課文構(gòu)思巧妙、語句優(yōu)美、引人入勝,還有許多課文情節(jié)離奇、寓意深刻,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對課文加以充分利用,時常安排一些仿寫或者續(xù)寫的小練習。仿寫的對象可以是整篇課文,也可以是某個精彩的段落,甚至可以讓學生大膽地仿寫古詩。仿寫對于中段小學生來說是心理安全感很高的寫作手段,對于接觸寫作不久的中段小學生來說,常常最頭疼的就是寫作,教師留下一個題目,自己根本不知道怎么寫,完全沒有頭緒。仿寫就不一樣,因為有例文放在那里,心里就不會忐忑。比如部編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我變成了一棵樹》,這是一篇童話課文,在進行童話寫作練習時,讓學生直接寫一篇童話,顯然范圍有點大,那么先讓學生仿寫一篇《我變成了……》,就不是很難了。課文里的小主人公變成了一棵樹,那么我希望變成什么,變了之后會怎樣。還有《肥皂泡》,可以讓學生寫一篇同樣題目的文章,寫寫自己吹肥皂泡的經(jīng)歷,還有在肥皂泡里看到的世界。模仿手法或者情節(jié)都值得稱贊,只要不抄襲,就值得鼓勵。續(xù)寫也是一樣的,讓文章的結(jié)局發(fā)生轉(zhuǎn)折,或者是讓文章的主人公有更多的奇遇,都需要發(fā)揮想象力,放飛自己的思維,這對培養(yǎng)中段小學生的寫作能力是十分有益的[3]。
(四)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讀寫練習
合作學習常常比單獨學習更有效,因為一個人的思想遠遠比不上多個人思想交流過程中產(chǎn)生的火花。交流的過程中常常會有新的想法產(chǎn)生,這個過程對學生的思維能力是非常好的訓練。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培養(yǎng)團隊意識與競爭意識對于進步非常重要。即使是讀寫結(jié)合策略,也應該有競爭的因子存在,有競爭就有動力,我們主張進行全班范圍內(nèi)的大交流、大討論,更主張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小范圍的討論與交流,因為這個范圍更能兼顧到每一位學生,讓所有的學生都不掉隊,都能參與并受到啟發(fā)。
(五)將多媒體應用于讀寫課堂
對于小學中段的學生來說,課本中所選的文章都是可以通過畫面表現(xiàn)出來的,小學生更喜歡豐富的顏色與移動的畫面,多媒體的應用對于語文讀寫結(jié)合教學來說能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能幫助教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刺激讀寫興趣。比如前面我們提到的課文《燕子》,教師就可以通過多媒體為學生播放小燕子的靜態(tài)圖像及其運動的視頻圖像,讓學生通過直觀的觀察更進一步體會作者的詞句運用中體現(xiàn)出來的美感。
(六)教師的教學方法必須規(guī)范化
教師必須做好周密的教學設計,但在設計的過程中,也要注意松緊適度,不要設計過度,事無巨細的設計常常會使教學過程過于程序化,讓學生失去思考的機會,無法體現(xiàn)出學生的主體地位[4]。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營造輕松的教學氛圍,語氣要生動風趣,不能生硬死板。對于中段小學生來說,閱讀并不是一件輕松的事,讀寫結(jié)合更是一個大的挑戰(zhàn),這個過程離不開教師的引導,因此教師要經(jīng)常對自己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效果進行總結(jié),不斷進行完善,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方法與方向。
四、結(jié)束語
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語言素養(yǎng)的基礎階段,而中段更是其中的關鍵階段。讀寫結(jié)合策略在這一階段的應用,能讓學生對讀寫的欲望不斷增強,也能使其讀寫需求得到滿足。這會使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閱讀熱情與寫作熱情,這種熱情正是語文學習的理想狀態(tài),會為培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打下堅實基礎。這種策略不僅具有提高教學效果的作用,更有著不可忽視的長遠效果,對學生一生的學習都有著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童長梅.對小學語文教學中段“以讀促寫,讀寫結(jié)合”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9(1):46-47.
[2]趙遠超.小學語文“讀寫結(jié)合”有效策略的研究[J].中華少年,2019(9):59.
[3]石婭.淺析小學低中學段語文閱讀教學讀寫結(jié)合的有效策略[J].科學咨詢,2019(14):124.
[4]姜美蓉.讀寫結(jié)合理念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J].新課程研究(中旬),2019(4):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