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齊杰,王興發(fā)
(寧波國家高新區(qū)外國語學校,浙江 寧波 315042)
籃球是受廣大學生喜愛的運動之一,在體育教學中更是一項必修課。一年級是學生學習籃球的啟蒙階段,教學內容以多種形式的拍球為主,通過多種形式的拍球游戲,使學生掌握多種形式的拍球技術,同時通過游戲發(fā)展學生的協調、靈敏等身體素質。
結合《浙江省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對水平一小籃球技能教學目標的要求,結合自身實踐,從技術的視角,對水平一一年級“多種形式的拍球游戲”單元教學進行設計與反思。
1.1 教學技能目標要求
在游戲中能熟練展示出至少3種的拍球方法,在此基礎上能樂于挑戰(zhàn)并能展示出至少3種有一定難度的拍球方法。
1.2 教學建議
通過多種形式的小籃球拍球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學會拍球。在游戲中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讓學生在不同身體姿勢、力量、速度、方向、路線、節(jié)奏等方面體驗人與球的關系,感知籃球特性,豐富身體體驗,提高練習興趣,發(fā)展球感以及協調、靈敏等身體素質。
2.1 依據學生的身心特點設計教學
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在7至8歲,這個階段的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專注度不持久,單一乏味的練習會影響他們學習籃球的興趣。同時,一年級的學生運動能力薄弱,對籃球技術動作的認知非常淺薄,對籃球技術的掌握程度幾乎為零。但是他們有一顆強烈的好奇心,模仿學習能力比較強,能在愉快的體驗中進一步發(fā)展?;@球也是學齡前兒童的玩具之一,被廣泛接觸,深受孩子們的喜愛,這又為學習籃球打下了認知基礎。
2.2 制定易于操作的單元教學目標
單元教學目標是教師教學行為的指向,決定了整個單元的教學內容以及學生所要達成技術要求。單元教學目標的制定要根據“多種形式拍球”的教材內容、學生的現有水平以及學校的場地器材。通過單手原地拍球比多、闖三關、合作原地拍球、拍球迎面接力等游戲,使90%的學生能夠展示出單手原地拍球、原地高低拍球、走動中直線拍球等三種以上拍球方法;在此基礎上,使60%的學生能夠展示出弱側手原地拍球、左右手輪流拍球、走動中直線拍球等具有一定難度的拍球方法。
2.3 選擇適合學生水平的學習內容
根據一年級學生的現有水平,一些簡單又實用的拍球動作方法是首選,如單手原地拍球、原地高低拍球、走動中直線拍球等;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安排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游戲,如單手原地拍球比多、高人矮人游戲、走動拍球迎面接力等,提高學生對拍球的練習興趣,掌握多種形式拍球的技術,培養(yǎng)球性,為學習籃球技能打下扎實的基礎。
2.4 科學制定教學重難點
單元重難點是一個單元教學中學生需要達到的技術要求。它的制定要根據拍球原有的技術要求以及學生的學情。過于難的技術要求會使學生缺乏學習信心與興趣,過于簡單的技術要求體現不出教學的價值。因此,在“多種形式的拍球游戲”教學中應要求學生能夠展示出不同方式的拍球方法,同時在拍球的過程中要追求穩(wěn)而不丟球。
2.5 豐富有趣的教學方法
在制定單元計劃時,要充分考慮到如何用安全有效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根據《綱要》對水平一多種形式拍球游戲的教學建議,結合一年級學生心理特點和生理特點,通過設計創(chuàng)新的、合適的、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安全的游戲,并且制定合理的規(guī)則來達到技術要求。如在學習單手原地拍球的過程中,可以用一分鐘拍球比多的游戲,要求每次都要拍在小皮墊上,這樣既解決了學生原地拍球的觸球部位,也培養(yǎng)了學生勇于挑戰(zhàn)積極思考的精神,同時發(fā)展了學生協調、靈敏等身體素質。
3.1 根據上述多種形式的拍球游戲單元教學設計的思路,結合教學實踐,制定以下單元教學計劃(見表1和表2)。
表1 一年級《小籃球:多種形式拍球游戲》單元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表2 一年級《小籃球:多種形式拍球游戲》單元教學計劃課時安排
3.2 教學建議
新課標指出,水平一一年級學生主要以培養(yǎng)練習興趣為主,兼顧能力的發(fā)展。
3.2.1 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教師用有效的言語引導,激發(fā)學生參與游戲的興趣。
3.2.2 游戲中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形成小組競爭機制,提高學生對游戲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競爭意識和團結協作精神。
3.2.3 游戲中優(yōu)勝的、積極發(fā)言的、進步顯著的學生可以給予適當的獎勵,如小紅花、小印章之類符合一年級學生心理特點的獎勵。
3.2.4 游戲規(guī)則的滲透,使游戲更具有挑戰(zhàn)性,讓學生掌握這項技術,如在走動拍球接力的游戲中,教師可以設定丟球數最少的組為優(yōu)勝的規(guī)則,從而達到拍球穩(wěn)的動作要求。
4.1 用直觀的教學手法,促進學生掌握技術
一年級學生雖然對籃球技術的認知不足,但是模仿能力強,教師利用直觀的教學手段使學生更直接了解技術,如“跟著老師這樣做”,教師示范,學生模仿,通過不斷地練習,掌握并強化拍球的技術。語言上的直觀,教師直觀形象的語言能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動作要求,如“原地高低拍球游戲”中,教師用“高人和矮人”代替“高拍球和低拍球”會有更好效果。
4.2 以學生為主體,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
在多種形式的拍球游戲中,教師應以學生為主體,積極開發(fā)學生思維能力,在學生參與游戲的同時發(fā)掘學生的興趣點,通過讓學生展示,學生互教等方法,進學生獲得更佳的游戲體驗。掌握拍球方法,從而運用到今后的籃球學習中。學生提出更好的拍球動作或者拍球游戲時,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展示自己的方法,并且讓學生“當個小老師”,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3 拍球游戲有趣與有效相互滲透
游戲的教學中,往往會出現游戲過于有趣而忽視了游戲本身的作用。在設計游戲時,既要考慮到是否能讓學生感到興趣,又要考慮到所設計的游戲能否讓學生達到所制定的技能目標。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體驗快樂,是我們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如“123木頭人”的游戲,學生平時也常常玩,對他們來說具有很高的興趣,并且通過游戲與拍球技術的相結合,強化學生原地拍球和走動拍球的技術以及原地拍球和走動拍球之間的靈活轉換。
4.4 關注學生個別差異,技能目標層次化
學生是有差異性的,隨著教學推進,每個學生的技術掌握程度會有所差異。教師應該關注學生的差異,設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分層教學。同時多用鼓勵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如在走動拍球的游戲中,有的學生技術掌握的較好,可以讓其嘗試在慢跑的情況下拍球;有的學生技術掌握得較慢,甚至連原地拍球掌握得也比較生疏,可以讓其接著進行原地拍球的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