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榮慶 龔照龍 陳香蘭 王俊鐸 鄭巨云 李雪源 艾先濤 梁亞軍
摘要:在新疆棉花目標價格補貼試點政策實施及兵團行政體制改革背景下,新疆兵團棉花生產發(fā)生了重大改變。本文就新形勢下,新疆阿拉爾墾區(qū)棉花生產形勢及存在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發(fā)展策略,為阿拉爾墾區(qū)棉花生產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規(guī)劃提供參考。
關鍵詞:阿拉爾墾區(qū);棉花;生產形勢;存在問題;發(fā)展策略
中圖分類號:S562.?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2095-3143(2020)06-008-05
DOI:10.3969/j.issn.2095-3143.2020.06.002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Xinjiang cotton target price subsidy pilot policy and the Xinjiang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Group's(XPCC) administrative system reform, major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cotton production in the Xinjiang XPCC.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he article researched the cotton production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in Alar Reclamation Area of Xinjiang are analyzed in depth,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re put forward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strategic planning of cotton production in Alar Reclamation Area.
Keywords:? Alar reclamation area; Cotton; Production situation; Problem; Strategy
0? 前言
新疆阿拉爾墾區(qū),北起天山南麓山地,南至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東臨沙雅縣,西抵柯坪縣,居于塔里木河上游地區(qū),屬暖溫帶大陸性干旱荒漠氣候灌溉農業(yè)區(qū)。該墾區(qū)現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以下稱第一師)的10個大型農墾團場及新疆阿克蘇市托喀依鄉(xiāng),總面積4196 km2。該墾區(qū)內光能資源豐富,在棉花生長季內熱量條件較好,適宜好光、喜熱、耐旱作物棉花的生長[1]。該墾區(qū)是新疆棉花主要生產區(qū)之一,其產量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居第二位,僅次于第八師。2019年阿拉爾墾區(qū)植棉面積155.00千公頃,分別占兵團、新疆、全國植棉面積的17.84%、6.10%、4.64%;總產36.34萬噸,分別占兵團、新疆、全國棉花總產的17.9%、7.27%、6.17%。
自2014年新疆棉花目標價格補貼改革試點工作的實施以來,新疆棉花生產從產量規(guī)模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2],同時隨著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推行團場綜合配套改革,土地確權頒證及 “五統(tǒng)一”的取消[3],農業(yè)生產力進一步釋放,棉花生產也隨之迎來了重大改革。本文就新形勢下,新疆阿拉爾墾區(qū)棉花生產形勢及存在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相應的發(fā)展策略,以期為阿拉爾墾區(qū)棉花生產可持續(xù)發(fā)展和戰(zhàn)略規(guī)劃提供參考。
1? 棉花生產現狀
1.1? 棉花面積、總產保持穩(wěn)定
2014~2019年阿拉爾墾區(qū)植棉面積及棉花總產情況見表1。
由表1可知,近6年來(2014~2019年)阿拉爾墾區(qū)植棉面積及總產基本保持穩(wěn)定,但在兵團的占比呈逐年下降趨勢。植棉面積在2015~2016年略有下降,分別比上年下降了6.42%和4.04%,在2017~2019年又逐步回升,分別比上年增加了2.09%、7.64%和4.25%。2017年以來各團鎮(zhèn)進行綜合配套改革及土地清查確權,耕地面積核算更加的接近生產實際。近年來,墾區(qū)棉花總產保持在35萬噸左右的水平。
近年來因為水資源形勢嚴峻,耕地面積及農業(yè)產業(yè)結構調整遵循以水定地的原則,雖然阿拉爾墾區(qū)居于塔里木河上游,但為了整個塔河流域的生態(tài)平衡及保證下游生產區(qū)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阿拉爾墾區(qū)棉花面積增幅在可控范圍內,因此棉花面積及總產在兵團的占比呈下降趨勢。
1.2? 棉花品質現狀
近年來,阿拉爾墾區(qū)原棉品質較差,低于全新疆平均水平,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排位較后,嚴重制約著墾區(qū)棉花生產及市場競爭力的提升。由表2可見,自2014年以來,阿拉爾墾區(qū)原棉纖維長度有所下降,整齊度略低(為81.82%~82.98%),斷裂比強度較低(均低于28.5 cN/tex),2019年墾區(qū)白棉3級及以上比例為86.8%,略高于新疆的平均水平(85%),長度級28 mm及以上比例為90.4%,低于全新疆的平均水平(93.8%),馬克隆值A+B級比例為76%,低于全新疆的平均水平(80.9%)。
1.3? 水情變化
阿拉爾墾區(qū)農業(yè)用水主要來自阿克蘇河,阿克蘇河源頭由發(fā)源于天山南脈的托什干河和庫瑪麗克河組成,下端注入塔里木河。冰川徑流年內分配不均勻,6~9月來水量占全年徑流量的70%~80%,大多為洪水,且洪峰高,起漲快,洪災重;3~5月的灌溉季節(jié)來水量僅占全年徑流量的10%左右,極易造成春旱。而阿拉爾墾區(qū)棉田鹽堿地占30%~40%,極其依賴于冬、春灌水來抑鹽壓堿,并減輕黃萎病等病蟲害的發(fā)生危害,如果冬、春灌水短缺,將會直接影響墾區(qū)棉花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