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友昌 張教海 王孝綱 夏松波 吳永剛 別墅
摘要:近年來,隨著設施栽培農(nóng)業(yè)的興起,溫室大棚中煙粉虱的繁殖能力增強,導致棉菜混作區(qū)棉田煙粉虱的發(fā)生基數(shù)越來越大,危害加劇,成為了棉田病蟲害防治的重點和難點。為了更有效地防治棉田煙粉虱,本文介紹了煙粉虱的危害特征,并針對棉田煙粉虱危害特點總結了應對煙粉虱的綜合防治技術,為棉田防治煙粉虱提供參考。
關鍵詞:設施農(nóng)業(yè);棉花;煙粉虱;危害特征;綜合防治技術
中圖分類號:S435.622.9?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2095-3143(2020)06-0045-04
DOI:10.3969/j.issn.2095-3143.2020.06.010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ise of protected cultivation agriculture, the reproduction ability of Bemisia tabaci in greenhouses has been enhanced, and the serious harm of Bemisia tabaci in cotton fields in Yangtze River Basin has become the key and difficult point of pest control in cotton fields. In this paper, the comprehensive control techniques for Bemisia tabaci in cotton fields are summarized according to the harm characteristics of Bemisia tabaci in cotton fields,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Bemisia tabaci in cotton fields.
Key words: Facility agriculture; Cotton; Bemisia tabaci; Hazard characteristics; Integrated control technology
0? 引言
煙粉虱又稱棉粉虱、甘薯粉虱、小白蛾等,在世界各地廣泛傳播并暴發(fā)成災,現(xiàn)已成為世界多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上的重要害蟲。煙粉虱的寄主植物很多,但在不同植株上危害程度相差很大,棉花相較番茄、茄子,黃瓜等不易受害。而隨著我國設施栽培農(nóng)業(yè)的快速發(fā)展,棉田改蔬菜溫室大棚的面積越來越多,溫室大棚成為了煙粉虱越冬、繁殖的溫床,揭棚期煙粉虱蟲口基數(shù)快速增大,導致棉田煙粉虱爆發(fā)期提前,發(fā)生時期變長,危害棉田面積迅速增加,成為棉花蟲害防治的重點。煙粉虱對棉花的危害主要是通過若蟲和成蟲取食棉花葉片和棉鈴汁液,分泌蜜露誘發(fā)煤污病并傳播植物病毒以及引起植株生理異常,影響棉花光合作用,危害嚴重的田塊,其棉株快速變黑枯萎,甚至絕收[1]。本文介紹了棉田周圍環(huán)境改變后,煙粉虱危害棉花的新特征,并依據(jù)煙粉虱在棉花大田的傳播特性總結了防治方法。
1? 煙粉虱的傳播特性
煙粉虱由于具有寄主廣泛,體被蠟質,世代重疊,繁殖速度快,傳播擴散途徑多,大田中遷移速度快,對化學農(nóng)藥極易產(chǎn)生抗性等特點,導致棉田防治困難[2]。由于煙粉虱世代重疊,粉虱的各個蟲態(tài)都存在,包括卵、若蟲、成蟲等,因而在化學防治時,只是殺滅成蟲,而忽略了卵,這就造成了打藥以后沒幾天,下一波煙粉虱又發(fā)生了。這種高繁殖速度,非常容易產(chǎn)生抗藥性,極容易導致相同的農(nóng)藥失效。棉花種植面積大,煙粉虱的遷移性給棉田化學防治帶來難度,用藥當天可能有效果,但是很快就會從旁邊其他地方遷飛過來。煙粉虱相對于棉田其他害蟲體積小、基數(shù)大、繁殖快,再加上農(nóng)戶的不科學用藥,使得棉田煙粉虱的防治越來越困難,因而必須采取綜合防治措施。
2? 煙粉虱的爆發(fā)原因
在設施農(nóng)業(yè)發(fā)展下,棉田煙粉虱發(fā)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溫室大棚揭棚期蟲口基數(shù)增大,大范圍的花卉苗木、果蔬、種子的長途運輸增加了傳播途徑;二是棉田煙粉虱天敵的減少,由于長期不合理地使用農(nóng)藥,導致棉田很多煙粉虱的天敵被殺滅,群落生態(tài)平衡受到破壞,從而煙粉虱沒有天敵而大量的繁殖;三是化學防治困難,主要由于煙粉虱具有遷飛性,多世代重疊,繁殖速度快,加上表皮被蠟質,藥物難于通過表皮進入體內(nèi)而發(fā)生作用。同時,其適應性強,極易產(chǎn)生抗藥性。
3? 煙粉虱對棉花的危害特征
煙粉虱對棉花的危害主要分為直接危害和間接危害。直接危害表現(xiàn)為煙粉虱的成蟲和若蟲喜歡聚集在棉葉背面直接汲取大量汁液,使棉花葉片失去營養(yǎng)物質、葉片功能受到損傷,輕者棉葉出現(xiàn)退色、黃斑,重者出現(xiàn)枯葉垮桿,影響棉花正常的光合作用。長江流域棉區(qū)7月至8月正值棉花開花結鈴盛期,煙粉虱爆發(fā)導致蕾鈴大量脫落,棉鈴不能正常發(fā)育成熟,產(chǎn)量和纖維品質明顯下降。而在棉菜混作區(qū),在6月份,棉花苗期能觀察到煙粉虱的活動,即直接危害時間提前。
煙粉虱的間接危害主要表現(xiàn)為煙粉虱在為害過程中排出大量的蜜露,導致灰塵大量附著于葉片和棉鈴上,并容易感染霉菌,形成“煤污病”,影響棉花光合作用,最終導致產(chǎn)量和皮棉品質下降。而且煙粉虱作為傳播媒介極容易在不同物種間傳播植物病毒。如番茄黃曲葉病毒、番茄曲葉病毒、南瓜曲葉病毒,病毒傳播可能會造成棉花發(fā)生病害[3]。
4? 棉田煙粉虱綜合防治技術
4.1? 利用作物抗性
煙粉虱的寄主植物很多,不但在不同作物上危害程度相差很大[4],而且相同作物不同品種對煙粉虱的敏感性差異也較大[5]。煙粉虱雖然食譜廣,但還有很多不取食的作物,如最嗜好是番茄、茄子、黃瓜等,嗜好是棉花、苜蓿、一品紅、馬鈴薯。一般嗜好是甘藍、萵苣、紅薯、煙草,不嗜好的是豇豆、花生、芹菜、莧菜、木耳菜等。在棉花種植中,一方面可以通過敏感與不敏感作物鄰作、間作(芹菜等)控制蟲口基數(shù),降低煙粉虱的危害能力;另一方面在品種選育中增強棉花對煙粉虱的抗性[6]。
4.2? 農(nóng)業(yè)防治
主要是加強大棚管理。一是在大棚通風口安裝密封尼龍紗控制蟲源流動,推薦用40目防蟲網(wǎng)或者輕質纖維網(wǎng)封閉放風口和進口,可有效減少煙粉虱擴散;二是棚室生產(chǎn)要合理安排茬口,盡量避免黃瓜、番茄、菜豆等混栽;三是在換茬時要做好棉田清潔工作,在保護地周圍地塊應避免種植煙粉虱喜食的作物;四是揭棚前,做好棚內(nèi)消殺工作,減少蟲口基數(shù)(如在夏季換茬時集中處理殘株殘蟲,將棚內(nèi)所有活體植物的根部全部拔出,不清理出棚,而后再將棚室密閉7~10天,保持棚內(nèi)溫度50℃~70℃;最好在悶棚開始時采用高劑量煙劑徹底熏殺棚內(nèi)蟲源,待悶棚完成后再清理殘株至棚外集中堆漚處理)。五是盡可能消滅蟲源,不讓蟲源擴散到棚外,減輕露地防控壓力。
4.3? 利用趨性誘殺
煙粉虱成蟲喜光、喜濕,晴朗高溫時活動性強,但擴散飛行能力弱,體積很小,沒有視力,對黃色有強烈的趨性,可在田間內(nèi)設置黃板誘殺成蟲。一般每公頃設置450張,間隔5~10米放置一張,置于行間植株同等高度或略低于植株。7~14天后,黃色板粘滿蟲或色板粘性降低時及時更換,以免黃色板粘性下降導致物理防治效果下降。
4.4? 利用天敵捕殺
麗蚜小蜂和槳角蚜小蜂是溫室白粉虱和煙粉虱的有效天敵。這兩種天敵可寄生粉虱若蟲,寄生后蟲體變色,死亡。在大田種植中,當粉虱成蟲發(fā)生密度較低時(平均0.5頭/株左右),或作物定植后,掛誘蟲黃板,發(fā)現(xiàn)粉虱成蟲后,選擇天氣較好的時期掛蜂卡,每公頃15000~22500頭,隔7~10天釋放1次,共釋放2~3次,使寄生蜂建立種群并有效控制粉虱發(fā)生為害。蜂卡應均勻釋放于棉田中,掛在植株中上部,可抑制煙粉虱種群增長。另外,漿角蚜小蜂、淺黃恩蚜小蜂、瓢蟲、小花蝽、中華草蛉、赤座霉菌、蠟蚧輪枝菌等對煙粉虱也有很好的控制效果。
4.5? 藥劑防治
目前發(fā)生的煙粉虱主要以Q型為主,該型煙粉虱的最大特點是抗藥性強,據(jù)報道該特點是日常防控中煙粉虱對農(nóng)藥長期適應的結果。因此,選擇藥劑時要盡量慎重,交替使用[7]。
棉花生長前期,煙粉虱初現(xiàn)時,可選用溴氰蟲酰胺100 g/L可分散油懸浮劑500~600 ml/hm2噴霧防治,嚴重發(fā)生時隔7天再噴施一次,安全間隔期3天。同時還可選用螺蟲·噻蟲啉220 g/L懸浮劑450~600 ml/hm2(安全間隔期3天),也可以選用高氯·啶蟲脒5%可濕性粉劑375~600 g/hm2(安全間隔期5天),或噻蟲嗪250 g/L 水分散粒劑105~300 ml/hm2(安全間隔期3天),或螺蟲乙酯224 g/L懸浮劑300~450 ml/hm2(安全間隔期5天),或球孢白僵菌400億個孢子/克可濕性粉劑等藥劑防治。要施足藥量,確保防效,加強藥劑的交替輪換使用,延緩害蟲抗藥性產(chǎn)生。防治時間以早晨溫度較低時為宜,此時煙粉虱活動不頻繁,用藥時應著重噴施葉背面,噴勻噴透。當發(fā)現(xiàn)煙粉虱危害嚴重時,推薦使用噻蟲異丙威+吡蚜酮,對粉虱類、蚜蟲、薊馬等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5? 小結
煙粉虱是目前棉田的主要害蟲之一,它具有典型的刺吸性口器,在危害植物過程中大量取食棉花韌皮部汁液,同時可以作為媒介傳播雙生病毒[8-9],對棉花生產(chǎn)具有很大的破壞性。設施農(nóng)業(yè)的興起加重了煙粉虱的危害程度,需要引起農(nóng)民和科研工作者的重視。防治過程應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為原則。抓牢農(nóng)業(yè)防治,做好棉田周圍大棚蟲口基數(shù)管理;合理運用物理防治,減少藥物對環(huán)境帶來的壓力及延緩煙粉虱抗藥性的產(chǎn)生;積極開發(fā)新型防治技術,特別是育種上需加快轉基因抗煙粉虱品種的選育工作。
參考文獻
[1] 明坤,閆碩. 近幾年我國棉花主要病蟲害發(fā)生及防控情況分析[J]. 棉花科學,2020,42(3):13-19.
[2] 盧丁伊慧,劉勇,戈大慶,等. 煙粉虱為害特點及其綜合防治技術[J]. 長江蔬菜,2020(18):69-71.
[3] 尹飛,張萬里,吳瑞杰,等. Q型煙粉虱對不同寄主植物的選擇性[J]. 南方農(nóng)業(yè)學報,2019,50(07):1513-1518.
[4] 張勝昔,張光梅,陳再興,等. 棉田煙粉虱的發(fā)生與防治[J]. 湖北農(nóng)業(yè)科學,2009,48(09):2162-2164.
[5] 常艷勤. 棉花與煙粉虱互作相關基因的克隆及功能驗證[D]. 武漢: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8.
[6] 李倫. 九個棉花內(nèi)源抗蟲相關基因的遺傳轉化及抗蟲鑒定[D]. 武漢: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8.
[7] 邊文波,邢茂德,耿軍. 魯中地區(qū)棉田煙粉虱的發(fā)生規(guī)律和防治技術[J]. 農(nóng)業(yè)科技通訊,2019(06):223-224.
[8] 王雨蒙,何亞洲,劉樹生,等.煙粉虱傳播植物病毒特性及機制研究進展[J]. 科學通報,2020,65(15):1463-1475.
[9] 關雪,胡瓊波. 煙粉虱傳播的植物病毒病及其化學防治研究進展[J]. 廣東農(nóng)業(yè)科學,2020,47(06):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