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自釀甜酒中氨基甲酸乙酯含量控制研究

      2020-12-28 03:57:00朱玉婷陳同強
      糧食與飼料工業(yè) 2020年5期
      關鍵詞:甜酒酒曲乙酯

      朱玉婷,陳同強, 李 燦

      (1.三二○一醫(yī)院藥學部,陜西 漢中 723000; 2.食品安全監(jiān)測與預警湖南省重點實驗室,湖南 長沙 410111; 3.湖南省食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研究院, 湖南 長沙 410000)

      甜酒,也稱醪糟,是一種以糯米為主要原料,經酒曲發(fā)酵制得的傳統(tǒng)發(fā)酵食品[1]。據(jù)報道,甜酒中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維生素、有機酸和微量元素等人體不可缺少的營養(yǎng)成分[2-3],其味甘性溫,入脾腎肺經,具有溫胃健脾、益氣止瀉、生津止汗的作用[4],因此,深受大眾的喜愛。由于一般甜酒制作的工藝較為簡單,許多甜酒愛好者更傾向于自釀甜酒。

      氨基甲酸乙酯(EC)作為一種有機污染物,在食品發(fā)酵過程中產生,因此這類化合物在發(fā)酵食品和酒精飲料中廣泛存在。研究表明,EC是一種多位點致癌物,可導致肺癌、淋巴癌、肝癌和皮膚癌等疾病,并且乙醇對EC的致癌性有促進作用[5-6]。

      科學家們已經深入探索了EC在釀造酒中的形成機制,確定了 EC 及其前體物質的來源與轉化關系,為制定EC的控制措施奠定了理論基礎。目前,物理化學、酶學及代謝工程等手段已經應用于釀造酒生產的各個階段以控制EC 的含量,但家庭自釀甜酒設備工藝過程一般較為簡單,很難做到像成熟生產企業(yè)一樣對其中污染物進行必要的檢測與控制,因此,自釀甜酒中出現(xiàn)EC含量偏高較為常見,從而導致其危害人體健康的風險升高,而國內外關于自釀甜酒中EC含量控制的報道鮮見。本研究圍繞料水比、酒曲量、發(fā)酵溫度、發(fā)酵時間等因素來控制自釀甜酒中EC的產生,結合氣相-質譜聯(lián)用法(GC-MS)檢測,在保持甜酒口感品質前提下,通過優(yōu)化工藝條件以達到降低EC含量的目的,為自釀族們提供科學合理的技術指導,為自釀甜酒質量安全提供保障。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糯米(水分在15%以下,淀粉質量分數(shù)在70%以上);酒曲(釀酒酵母;米根霉),湖南省永鑫酒曲有限公司;氨基甲酸乙酯( C3H7O2N,CAS號:51-79-6),純度≥99.0%;D5-氨基甲酸乙酯(C3H2D5NO2,CAS號:73962-07-9),純度≥98.0%。

      1.2 儀器與設備

      TRACE 1310 ISQ氣相-質譜聯(lián)用儀,RTX-WAX毛細管色譜柱(30 m×0.25 mm×0.25 μm)。

      1.3 方法

      1.3.1釀制工藝[8-9]

      將經多次浸洗過的糯米蒸煮后,加入一定比例的酒曲,保溫發(fā)酵一段時間,冷卻,即可得成品甜酒釀。

      1.3.2單因素試驗

      以氨基甲酸乙酯(EC)含量為指標,分別考察料水比、酒曲量、發(fā)酵溫度和發(fā)酵時間等因素對自釀甜酒中EC產生的影響。

      1.3.3響應面優(yōu)化試驗

      根據(jù)單因素試驗所得結果,選擇酒曲量、發(fā)酵溫度、發(fā)酵時間3個因素為考察因素,以氨基甲酸乙酯含量為響應值,因素水平設計見表1。

      表1 自釀甜酒工藝響應面因素和水平表

      1.3.4氨基甲酸乙酯含量測定

      參考標準方法GB 5009.223—2014《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氨基甲酸乙酯的測定》[10]進行檢測。

      2 結果與分析

      2.1 單因素試驗結果

      2.1.1料水比對氨基甲酸乙酯(EC)含量影響

      由圖1可知,在相同的酒曲量(0.28%),發(fā)酵溫度(37℃),發(fā)酵時間(2.5 d)下,隨著加水量的增大,自釀甜酒產生的EC含量有所升高,但總體來說變化不大。當料液比達到1∶0.6時,酒精度為2.8%,口感較甜,爽口;之后隨著水量增加,甜酒的口感逐漸變差,開始出現(xiàn)酸澀苦味道,其原因可能是隨著加水量增大,自釀甜酒中乙醇(料液比1∶0.8時,乙醇體積分數(shù)為1.6%;料液比1∶1.0時,乙醇體積分數(shù)為1.2%)、糖類及香味物質相對減少造成的。因此,綜合考慮,最佳料水比適合控制在1∶0.6左右。由于在整個工藝優(yōu)化過程中,料水比對自釀甜酒中EC含量的影響相比其他因素而言并不明顯,故料水比在響應面試驗中不作為考察對象。

      圖1 不同料水比下EC含量比較

      2.1.2酒曲量對氨基甲酸乙酯(EC)含量的影響

      由圖2可知,在相同發(fā)酵溫度(37℃)、發(fā)酵時間(2.5 d)以及料水比(1∶0.6)下,隨著酒曲量的增加,自釀甜酒中EC含量逐漸有所增加。在酒曲量低于0.2%時,EC含量不高,但測得的酒精度(1.3%左右)較低以及口感也較差,其原因是因為所加酒曲可能不足而導致不能將糯米充分發(fā)酵,使得發(fā)酵所得乙醇、糖類及香味物質不足造成的。當酒曲量為 0.3%~0.4%時,糯米甜酒的產酒量、口感、酒精度(酒曲量為 0.3%、0.4%分別為2.3%,3.1%)較好。但兩者相比,酒曲量為 0.3%時,EC含量要更低一些。而當酒曲量超過 0.4% 時,不僅EC含量增加明顯,口感也明顯變差,開始出現(xiàn)酸苦味并逐漸加重,可能是因為酒曲量過高,雜菌含量過高從而使得甜酒中的酸含量有所增加,從而造成甜酒口感變得酸苦。

      圖2 不同酒曲量下的EC含量

      2.1.3發(fā)酵溫度對氨基甲酸乙酯(EC)含量影響

      由圖3可知,在同一發(fā)酵時間(2.5 d)、酒曲量(0.28%)以及料水比(1∶0.6)條件下,EC含量隨著發(fā)酵溫度的上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趨勢,在發(fā)酵溫度為 40℃時,甜酒中EC含量不但最低,而且口感較好,酒精度(2.9%)較高,這可能是因為 40℃左右更有利于酵母的發(fā)酵,也有利于酒曲中其他霉菌的糖化和產香細菌的生長。因此,發(fā)酵溫度選擇在40℃左右時較合適。

      圖3 不同發(fā)酵溫度下的EC含量

      2.1.4發(fā)酵時間對氨基甲酸乙酯(EC)含量影響

      在同一發(fā)酵溫度(37℃)、酒曲量(0.28%)以及料水比(1∶0.6)條件下,不同發(fā)酵時間(1、2、3、4、5 d)對自釀甜酒中EC含量的影響見圖4。由圖4 可看出, 1~3 d時,隨著時間增加, EC含量逐漸降低,到第3 d達到最低,3 d 后EC含量上升明顯。

      同時,發(fā)酵時間也會影響到甜酒的感官性狀,隨著發(fā)酵時間的延長,在各種微生物的作用下生成的醇類、醛類及芳香族化合物使得甜酒風味獨特;但如果發(fā)酵時間過長,會導致酸敗,使得甜酒中出現(xiàn)酸、苦、澀等雜味而使釀造甜酒口感變差。因此,發(fā)酵時間選擇在 3 d 左右較適宜。

      圖4 不同發(fā)酵時間下的EC含量

      2.2 響應曲面法優(yōu)化甜酒工藝參數(shù)試驗結果及分析

      2.2.1數(shù)學模型的建立及分析

      結合單因素的試驗結果,進一步優(yōu)化自釀甜酒工藝參數(shù)。選取酒曲量(A),發(fā)酵溫度(B),發(fā)酵時間(C)3個因素為影響因子,以甜酒中氨基甲酸乙酯(EC)含量(Y)作為響應值,設計3因素3水平響應面試驗,結果見表2和表3。采用 Design Expert 8.0.6.1 軟件,對表2中的試驗結果多元回歸擬合后,獲得各因素水平對自釀甜酒中EC含量(Y)影響的二次多項回歸模型為:

      Y=0.80+0.39A-0.14B-0.12C+

      0.24AB+0.14AC+0.088BC+

      1.54A2+0.59B2+0.59C2

      表2 響應面優(yōu)化試驗設計及結果

      表3 回歸模型方差分析結果

      2.2.2影響因子間交互作用分析

      通過應用Design-Expert.V 8.0.6 軟件獲得自釀甜酒制作工藝參數(shù)的響應面圖和等高線圖,能夠較直觀地反映出各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對試驗結果的影響,見圖6。響應面圖的曲面程度越大,表明兩因素間的交互作用就越顯著。

      圖6 酒曲量、發(fā)酵溫度、發(fā)酵時間交互作用對EC含量影響的響應面及等高線

      由圖 6 可知,酒曲量與發(fā)酵溫度的交互作用對自釀甜酒中EC含量的影響極顯著(P<0.01),其余因素間交互作用影響不顯著(P>0.05),這與方差分析結果是一致的。

      2.3 自釀甜酒制作工藝參數(shù)驗證

      通過軟件對所建立的發(fā)酵工藝模型進行分析計算,獲得自釀甜酒最佳工藝參數(shù)為酒曲量0.31%,發(fā)酵溫度38.24℃,發(fā)酵時間2.91 d。考慮實際操作的可行性,將最佳工藝參數(shù)修正為酒曲量0.3%,發(fā)酵溫度38℃,發(fā)酵時間為3 d。在此工藝條件下進行3 組平行驗證試驗,結果見圖7、圖8。綜合計算得到EC含量為0.7 μg/100 g,這與預測值0.8 μg/100 g相近,說明本試驗的回歸模型方程具有較強的實際指導意義。

      1.D5-氨基甲酸乙酯;2.氨基甲酸乙酯

      1.D5-氨基甲酸乙酯;2.氨基甲酸乙酯

      2.4 產品質量指標

      應用響應面優(yōu)化后的最佳工藝參數(shù)進行甜酒釀造,對所得自釀甜酒進行檢測,得到其各項指標為:酒精度(溫度20℃時)為 3.5%;總糖(以葡萄糖計)為 22.7 g/100 g;總酸(以乳酸計)為0.22 g/100 g;固形物為 61.9 g/100 g。

      3 結論

      本研究在單因素試驗的基礎上,選取對自釀甜酒中氨基甲酸乙酯(EC)含量影響較大的3個因素,采用響應曲面法對釀造工藝參數(shù)進行優(yōu)化試驗,最終確定自釀甜酒工藝的最優(yōu)參數(shù)為:料水比1∶0.6,酒曲添加量0.3%,發(fā)酵溫度38℃,發(fā)酵時間3 d。在此工藝條件下釀得的甜酒,酒米組織致密,酒釀充沛,無明顯懸浮物,具有甜酒固有的滋味與氣味,味濃甜,略帶酸味,爽口,酒香味較濃郁,無異味。因此,研究獲得的最優(yōu)控制氨基甲酸乙酯含量的甜酒釀造工藝參數(shù)在實際生活中具有較好的應用價值與指導作用,對提高自釀甜酒質量安全有重要的實際意義。

      猜你喜歡
      甜酒酒曲乙酯
      豉香型白酒中三種高級脂肪酸乙酯在蒸餾及原酒貯存過程中變化規(guī)律的研究
      釀酒科技(2022年8期)2022-08-20 10:25:04
      大地媽媽的甜酒窩
      甜酒小調
      應用Illumina高通量測序技術分析3 種酒曲中微生物多樣性
      食品科學(2019年14期)2019-07-26 08:24:52
      兩種酒曲制備米酒品質對比研究
      中國釀造(2019年3期)2019-04-09 05:10:24
      純手工酒曲與機械酒曲的米香型白酒品質對比分析
      釀酒科技(2019年3期)2019-03-30 06:32:04
      做甜酒沖雞蛋
      茅臺醬香型酒糟和酒曲脂溶性成分及抗菌活性研究
      中國釀造(2016年12期)2016-03-01 03:08:10
      甜酒曲發(fā)酵制備花生粕糖化液的研究
      醬油中氨基甲酸乙酯檢測方法的研究
      克什克腾旗| 曲水县| 京山县| 乌苏市| 当雄县| 会泽县| 邢台县| 贵南县| 南溪县| 商水县| 德格县| 吉安县| 赤城县| 石城县| 淄博市| 伊金霍洛旗| 宜君县| 凤台县| 郁南县| 徐州市| 玉树县| 托里县| 辉南县| 上杭县| 双柏县| 米脂县| 墨竹工卡县| 清远市| 通江县| 兴海县| 道孚县| 商城县| 泗水县| 姚安县| 水城县| 湖口县| 深水埗区| 舞阳县| 寿光市| 新河县| 如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