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娟娟,楊 寧,張瑞麗,臧昕昭,張娟利
(西安交通大學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血液內科,陜西 西安 710004)
血液腫瘤為臨床常見惡性腫瘤,包括白血病、多發(fā)性骨髓瘤、惡性淋巴瘤等,近年受環(huán)境、遺傳等影響血液腫瘤發(fā)病率逐年升高,因該病死亡率高、治療難度大、預后效果差,使臨床住院治療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直接影響治療依從性、生活及睡眠質量,并為腫瘤持續(xù)發(fā)展提供溫床,基于此當前對血液腫瘤住院患者護理不能僅停留在疾病護理本身,更要注重心理疏導,人文關懷護理以患者為中心,本文選擇50例2019.04~2020.02接收血液腫瘤住院患者研究,對比常規(guī)護理、人文關懷護理價值,報告如下:
取2019.04~2020.02接收50例血液腫瘤住院患者研究。試驗組13例男、12例女,年齡20.52-52.31歲,均值(36.14 12.02)歲;疾病類型:8例白血病者、5例惡性淋巴瘤者、9例多發(fā)性骨髓瘤者、3例其他血液疾病者。對照組12例男、13例女,年齡20.14-52.94歲,均值(36.28 12.14)歲;疾病類型:7例白血病者、6例惡性淋巴瘤者、10例多發(fā)性骨髓瘤者、2例其他血液疾病者,對比P>0.05。
常規(guī)護理: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技術、限制探視,耐心對患者及其家屬講解病情、注意事項,對患者進行功能鍛煉及康復指導。
人文關懷護理:(1)組建護理小組:以科室護士長為組長,選取工作經驗豐富的臨床一線護理人員為小組長,護理人員為組員,接受人文關懷與心理培訓。(2)健康教育:發(fā)放“心靈雞湯”讀本,在患者入院后根據其疾病類型,詳細講解血液腫瘤誘因、臨床表現、治療方法、情緒控制方法;其次為患者發(fā)放科室自制視頻,利用移動DVD、電視機等為患者播放檢查、用藥、治療、健康指導中注意事項,采用直觀、生動方法全面詳細為患者講解疾病相關知識[1]。(3)制定檢查導航卡:為患者發(fā)放自制檢查導航卡,包括預約告知、檢查科室名稱、樓層方位、達到路徑、檢查前準備、檢查后注意事項,由責任護士為其詳細講解檢查導航卡相關內容,對危重、行動不便者聯系醫(yī)院開啟一站式服務[2]。(4)溝通:護理人員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每天至少與患者溝通1-2次,每次15min左右,雙方保持0.5-0.75m,針對不同文化、不同性格者了解其心理需求,分析患者顧慮與思想負擔,并用積極語言引導其釋放內心焦慮、恐懼情緒。(5)健全網絡:每周安排科室專家、營養(yǎng)師、心理咨詢師授課,課堂上制定患者交流彼此心得、康復體會,樹立戰(zhàn)勝疾病信心??剖叶ㄆ趯颊邞c祝生日,拉近護患關系,還可通過媒體、網絡、微信等方式向社會各界人士尋求幫助,增強其戰(zhàn)勝疾病信心[3]。
①參考SDS、SAS量表評價兩組焦慮、抑郁評分,分值:0-100分,得分高低與負面情緒成正比。②參考QOL量表從生理、心理、社會、精神等方面評價患者生活質量,分值:0-100分。
借助SPSS22.0分析,t、平方差表示計量資料,%、卡方表示計數資料,P值表示檢驗結果。
試驗組:2 5例焦慮評分4 2.1 6 3.11分、抑郁評分43.11 4.12分;對照組:25例焦慮評分52.91 5.04分、抑郁評分52.31 5.71分,兩組對比差異顯著,t=9.0758,P=0.0000;t=6.5330,P=0.0000。
試驗組:25例生活質量評分88.31 2.52分;對照組:25例生活質量評分74.32 3.14分,兩組對比差異顯著,t=17.3738,P=0.0000。
血液腫瘤惡性程度高、治愈率低,加之治療費用高,導致患者住院過程中出現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傳統(tǒng)護理以治療為中心,對疾病帶給患者的不適感、苦悶感重視較少,因此實施人文關懷護理至關重要。
本研究中試驗組焦慮評分42.16 3.11分、抑郁評分43.11 4.12分低于對照組,提示人文關懷護理對改善患者負性情緒價值顯著,分析:人文關懷護理以患者中心,各措施實施以患者需求為主,患者入院后由科室專家、心理醫(yī)師等對護理人員進行系統(tǒng)培訓,提高其溝通技巧、心理護理能力,確保臨床工作中可依靠自身工作經驗、知識,給予患者針對性較強心理疏導,配合健康教育、溝通、健全網絡等措施,通過集中授課、社會力量提高患者治療信心。此外筆者認為可將血液腫瘤住院過程中人文關懷護理延伸至院外,通過構建微信平臺、定期隨訪等方式,提高患者自護能力、對疾病健康知識掌握程度,進而保持規(guī)律生活、運動習慣,提高生活質量[4]。
綜上,血液腫瘤住院患者選用人文關懷護理既可降低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對治療依從性的影響,還可提高其住院期間生活質量,值得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