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曙云
【摘要】化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在中學課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因為它概念、原理、定義比較多,需要學生理解記憶。加上諸多的元素符號、化學式和化學方程式是必須要掌握扎實,至于化學實驗,其操作過程以及實驗報告,更是讓學生“苦不堪言”。所以,化學課堂好像一直彌漫著一股“硝煙味”。其實,只要改變一下授課方法,化學課堂會和語文課一樣地充滿“詩情畫意”。
【關鍵詞】化學課堂?教學語言?實驗原理?舉例分析?概念記憶
一、詩意“化”的教學語言,讓課堂“活潑”起來
不管是什么課堂,只要老師一走進教室,從簡單的“上課”兩個字開始,就進入授課模式。教學語言,是增強教師教學魅力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課堂教學離不開師生之間的對話,只要對話就開始交流。但是,現(xiàn)狀是我們的化學課成了“百家講壇”,老師在那講得“熱情洋溢”,學生聽得索然無味。原因何在?主要是老師的教學語言充滿了“化學味”,缺乏趣味,學生不感興趣,所以就不愿意交流。所以,整節(jié)課從復習、導入、新授過渡到練習、作業(yè)、總結,老師講,學生聽,學生做題,老師檢查評價,整個環(huán)節(jié)一氣呵成。如果課堂沒有意外發(fā)上,老師每天都是這樣“重復同樣的故事”,不過,這“故事”的形式相同,內(nèi)容不同。尤其是化學課,就像化學式一樣基本不變,時間一長,不厭倦才怪?;谶@種現(xiàn)狀,老師有必要向語文老師學習一下,讓自己的教學語言“詩意化”,如“不知氧氣哪里來,實驗室里明真相”。當然,有些理科老師天生善于表達,詞語豐富,語言風趣幽默,不亞于語文老師。只是數(shù)理學科的特殊性使得他們在語言表述上要偏向于精煉和準確,現(xiàn)在是他們發(fā)揮特長的時候了。如在學習化學元素時,地殼中含量前三的元素分別是氧、硅、鋁,學生老是記不住。這時候老師可以這樣指導記憶,唐玄宗寵愛楊貴妃,送了她一個鋁制的發(fā)釵。如果老師經(jīng)常使用諸如此類的教學語言,課堂就會“詩意濃濃”,定然變得“生動活潑”,學生就會樂于學習,學習效果自然理想。
二、故事“化”的實驗過程,讓原理“生動”起來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許多化學原理都需要通過做試驗來進行驗證。由于年齡特點,學生剛開始也會被實驗室里形狀各異的儀器,“變化多端”的實現(xiàn)現(xiàn)象所吸引,迫不及待想親自操作,學習興趣極濃。但是學生的學習持久性一般不長,加上實驗過程的單調(diào)乏味,三分鐘的熱度一過就會慢慢“降溫”,這樣會影響學習效果。出現(xiàn)這種情況怎么辦?我們不妨改變一下思路,將實驗過程編成一個有趣的“故事”,這樣不僅激發(fā)起學生的求知欲望,養(yǎng)成思考和探究的習慣,更關鍵的是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如在學到氯化鈉這一化學物質時,老師先告訴學生所學的這種物質也就是我們生活中熟悉的食鹽,是人類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質。然后講一個相關的故事:古時候,因為一場戰(zhàn)爭,一些人流落到一個荒島上,由于缺鹽,人們渾身乏力,無法勞作和生存。眼看生命危在旦夕,一個有經(jīng)驗的老人就把海水圍在一個淺灘上,然后等著太陽曬。等海水曬干之后,奇跡出現(xiàn)了,淺灘上出現(xiàn)了一層薄薄的結晶物,那就是最原始的“鹽巴”??恐@些自制鹽巴,他們的生命延續(xù)了下來。聽了這個故事,學生迫切地想到實驗室親自“制鹽”,親眼目睹自己每天食用的食鹽究竟是怎么提煉出來的。我把枯燥的化學實驗融入到一個故事中,既活躍了課堂氛圍,又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乏味的化學原理變得“生動有趣”。
三、生活“化”的舉例分析,讓原理充滿“趣味”
說到化學,我們最先想到的就是化學反應、化學現(xiàn)象、當然還有化學肥料了。其實它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們學習化學,一方面是為了考試,另一方面就是為了應用,并在應用的過程中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創(chuàng)新。只是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忽視了將理論知識和實際生活相結合,使得學生只知道學習,不知“所學”為何用,這是我們學習的一個誤區(qū)。在教學后,我們常常會給學生舉例分析某一化學物質或者化學原理,就會涉及到日常生活。如果我們不僅是課堂上舉例分析,還將這種問題延伸到課外,“深入”到生活中,就會讓我們的學習“學有所用”。如在學習了碳酸鈉之后,我們可以告訴學生,那就是我們生活中熟悉的食用堿。只是由于我們不常操作和使用,所以不知道它的性質和作用,學了化學,就會明白其中的原理。然后布置學生回家觀察食用堿,嘗一嘗味道,融入水的性狀,和家長一起發(fā)面制作面食,親自感受堿的變化和用途。只要我們將課本和生活相結合,引導鼓勵學生善于思考和觀察,就會養(yǎng)成一種探究和實踐的習慣。讓原本來源于生活的化學,回到生活中,這才是我們學習的目的和意義,讓學生把課堂學習延伸到生活實踐中,也是對他們一種能力的培養(yǎng)。
所以,只要老師的教學語言風趣起來,引導方法新穎起來,舉例分析趣味起來,相信我們的課堂就會“詩意”起來,教學效果自然高效起來。
參考文獻:
[1]劉文元.摭談初中化學概念教學[J].甘肅教育,2018,(23):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