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大學英語的教學中,教師可否在訓練學生語言技能的同時,從教材中挖掘新的思政元素,運用于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zhì)的培養(yǎng)中,一直是需要探討的問題。本文試圖以《新編實用英語》第四版第一冊課程內(nèi)容為切入點,挖掘課文內(nèi)容中所蘊含的思政元素,使教學內(nèi)容與思政教育有機融合,從而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學;新編實用英語;課程思政元素
【作者簡介】阿勒騰,新疆師范高等??茖W校(新疆教育學院)。
教育部印發(fā)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里指出:“專業(yè)教育課程。要根據(jù)不同學科專業(yè)的特色和優(yōu)勢,深入研究不同專業(yè)的育人目標,深度挖掘提煉專業(yè)知識體系中所蘊含的思想價值和精神內(nèi)涵,科學合理拓展專業(yè)課程的廣度、深度和溫度,從課程所涉專業(yè)、行業(yè)、國家、國際、文化、歷史等角度,增加課程的知識性、人文性、提升引領性、時代性和開放性?!?/p>
英語是一門語言,也是一個工具,更是一種文化。高校大學英語教學不只是對語言知識的講授,更要透過語言這個載體,解讀其所承載的文化和人文精神,為中西文化的交流建立橋梁,學生在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時,更應為我國五千年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感到驕傲和自豪。
那么,在《新編實用英語》教材中,有哪些思政元素可以挖掘出來,來幫助教師在英語課堂實現(xiàn)教書育人的目的呢?
一、思政元素
“教育需要愛,也要培養(yǎng)愛。沒有愛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養(yǎng)愛的教育是失敗的教育”。但是,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培訓機構(gòu),我們常見的教育內(nèi)容一般是紀律教育、理想教育、學習教育、法制教育等,缺乏甚至被忽略的是愛心教育、親情教育、生命教育?!缎戮帉嵱糜⒄Z》第四版第一冊第八單元,第一篇課文為Dont Wait Until Death Does Its Part《不要坐等死亡伸出魔爪》是進行生命教育的一篇好文章。 通過學習課文可以讓學生了解,我們擁有美麗的生命,不過,要想永久的擁有生命,就要好好地調(diào)養(yǎng)自己的身體,多關注自己的健康。
第二篇文章是The Loving Heart Will Go On《愛心永恒》,可以讓學生懂得愛的意義,生命的意義。通過這篇文章,教師可以附帶給學生講親情的理論知識,最起碼讓學生認識到做人的基本道理。父母養(yǎng)育了他們,給了他們生活基礎和物質(zhì)條件,給了他們受教育的條件,在他們的身上花費了巨大的心血,父母對子女的愛是由衷、執(zhí)著、真誠的。要使他們理解父母的艱辛的關愛,要引導他們學會感恩。感恩父母多年來的養(yǎng)育之恩,感恩我們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老師純潔無私的奉獻和付出,更要感恩中國共產(chǎn)黨,因為沒有共產(chǎn)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今天的幸福生活。今年是中國共產(chǎn)黨建黨九十九周年。九十九年來黨帶領中國各族人民艱苦卓絕地奮斗,戰(zhàn)勝了各種艱難險阻,獲得了偉大成就。從貧窮落后,一窮二白到經(jīng)濟迅速發(fā)展,國力躍居世界前列。中國勝利舉辦了奧運會,又圓滿結(jié)束了舉世矚目的世博盛會。(如課文Dancing Beijing《舞動的北京》, How I “Survived”the Shanghai Expo《我參觀上海世博會的“艱難歷程”》中所述。)我國的國際地位也日漸提高。是中國共產(chǎn)黨帶領我們一路走來,帶著新中國走向世界的舞臺。
近年來,隨著世界變成一個大的地球村,一些起源于西方的節(jié)日比如:父親節(jié)(Fathers' Day)、母親節(jié)(Mother' s Day)等在中國也很盛行,這也從另一個側(cè)面反映了感恩敬孝,這是中華傳統(tǒng)之美德,更是做人之基本準則。感恩不一定要感謝大恩大德,感恩可以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一種善于發(fā)現(xiàn)美并欣賞美的道德情操。
英語學習不僅是一種語言技能的學習,更是一種文化的學習。接觸和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有利于對英語的理解和使用,也有利于加深對本國文化的理解和認識。第七單元的課文為Christmas Celebrations around the World《世界各地歡慶圣誕節(jié)》。通過學習文章,學生可以了解圣誕節(jié)的起源、習俗以及不同國家不同的慶祝方式。教師可以適時地將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春節(jié)與其進行比較,課后可以讓學生通過圖書館或網(wǎng)上查閱的方式去了解不同地區(qū)慶祝春節(jié)的方式以及春節(jié)中關于飲食的習俗等等,然后用所學的與節(jié)日有關的英語新詞匯、新詞語和新的句型,模仿課文寫一篇關于“各地歡慶春節(jié)”的小論文。通過查閱資料,學生了解了傳統(tǒng)節(jié)日春節(jié)以及春節(jié)飲食中的文化精神內(nèi)涵,運用寫作、口頭介紹的方式培養(yǎng)了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及口頭表達能力,為學生將來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打下良好的基礎。并且,通過這種學習方式,教師與學生相互補充、相互學習,既豐富了知識,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春節(jié)飲食習俗為例,春節(jié)大家吃餃子已經(jīng)成為一種文化符號。但為什么吃餃子,寓意是什么?西方人并不一定了解。“餃子”,諧音“交子”,有著交好運的寓意。包餃子象征著包住新一年的福運,是吉祥的象征。南方有著吃湯圓和鯉魚的習慣,湯圓外形圓圓,象征著一家人團團圓圓在一起不分離;魚寓意著年年有余,表達在新一年里能夠五谷豐登、衣食有余的愿望。這樣通過課內(nèi)、課后的有機結(jié)合,學生不僅了解了西方的圣誕節(jié),也加深了對我國的重要傳統(tǒng)節(jié)日春節(jié)的了解,同時感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深邃。
第六單元課文Dancing Beijing《舞動的北京》一文則詳細地介紹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徽章會徽“Chinese Seal, Dancing Beijing”。 通過學習這篇文章,學生了解到印章中的文化內(nèi)涵。印章是中國淵源深遠的傳統(tǒng)文化藝術形式,是承諾的象征。而紅色作為主體圖案基準顏色在中國代表了喜慶。在這里,教師可以順帶著讓學生了解一點關于顏色的象征意義。比如,紅色,因其蘊含豐富且深遠的文化根源而受不少民族青睞。紅色是太陽和圣火的顏色,象征著生命和新的開端。中國人尤愛紅色,其不少象征性用法似乎屬漢文化特有,如:紅榜(honor roll)、紅娘(match maker)、紅人(a favorite with sb. in power)等。在19世紀的俄羅斯,紅色代表著美和生命。然而,由于文化背景和自然環(huán)境的不同,各種語言的顏色詞也有許多不同的、甚至相悖的象征含義。例如,在英語社區(qū),red則象征著危險,暴力、流血和極端行為。這樣,學生在跨文化交際中就會對其象征性或比喻義給予關注,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第五單元課文We Can Make a Difference《我們可以影響它》的文章,講述了應對氣候變化,普通人能做些什么?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學生知道了什么是“Climate Change and Global Warming”(氣候變化與全球變暖 ),什么是“Greenhouse Gases”(溫室氣體)。了解到:“Climate change may be a big problem, but there are many little things we can do to make a difference.”氣候變化可能是一個大問題,但是我們?nèi)匀豢梢宰鲈S多小事來影響它。比如,我們可以:saving electricity(節(jié)約用電), using less cars, riding more bikes, taking buses and walking(少開私家車,多乘公交車,騎自行車或步行), planting trees(植樹), recycling (回收利用), buying cool stuff(購買低能耗產(chǎn)品), learning more about global warming(盡可能多地學習全球變暖的知識,因為知識就是力量 Knowledge Is Power), joining environmental groups, etc.(參加環(huán)保團體)等等。 這樣,教師在教授英語新詞匯、新詞語、新句型,訓練學生語言技能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保護環(huán)境從身邊小事做起的意識,從而實現(xiàn)了“課程思政”的教學目標。
對大學生而言,良好的職業(yè)素養(yǎng)是職場的“敲門磚”。職業(yè)素養(yǎng)不僅僅是指專業(yè)能力,還包括職業(yè)道德,敬業(yè)等。職業(yè)素養(yǎng)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你的職業(yè)能力。在學習了第四單元課文Punctuality pays!《守時有回報!》之后學生更應該知道作為職場人,時間觀念的重要性。
《新編實用英語》第四版第一冊每個單元里面的Appreciating Culture Tips (文化欣賞小貼士)中也有很多可挖掘的思政元素。通過這部分內(nèi)容的學習,學生不僅可以了解各國短小精悍的廣告、格言中的文化內(nèi)涵,擴大知識面,還可以受到勵志教育。對學生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并為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而勤奮學習,堅持到底很有現(xiàn)實教育意義。例如:
第七單元Appreciating Culture Tips中的名言如:“ Living without an aim is like sailing without a compass.” Alexander Dumas (Davy de La Pailleterie, French Writer)沒有目標而生活,恰如沒有羅盤而航行。這句名言出自大仲馬,說明了生活中目標的重要性。一個人的目標,決定著一個人的人生。有一個目標,我們就有了為之努力的方向,只要朝著這個目標走下去,終究,我們能活出一道光芒。一個人心中若沒有目標,那么就像沒有羅盤在大海上航行,會迷失掉方向;就像在夜里摸黑走路,走的暈頭轉(zhuǎn)向,隨波逐流,最終會被黑夜所吞沒。
大仲馬(1802-1870)是法國十九世紀浪漫主義作家,主要以小說和劇作著稱于世。他最著名的作品包括《基督山伯爵》《三個火槍手》(也譯為《三劍客》)等。大仲馬的同名兒子小仲馬也是法國著名文學家,是《茶花女》的作者。
“Genius only means hard-working all one' s life.” (Mendeleyev, Russian Chemist)這句名言告訴人們,天才無非就是終生不懈努力而已。這是十九世紀俄國化學家德米特里·門捷列夫的一句名言,他發(fā)現(xiàn)了元素周期律,并就此發(fā)表了世界上第一份元素周期表。這句話揭示了人的勤奮與天才之間密不可分的關系。
我國著名的文學家魯迅先生也說過:“許多人稱贊我為天才,其實哪有那么多天才,我只不過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用在工作上而已?!眰ゴ蟮尼t(yī)學家李時珍,為了研究藥的性能,發(fā)展祖國醫(yī)學,踏遍了祖國的山山水水,訪問了成千上萬的農(nóng)民、樵夫、漁夫,終于寫出了舉世聞名的《本草綱目》。蒲豐說過:天才就是毅力;歌德說,天才就是勤奮;叔本華,說天才就是忘我。關于天才的論述,最著名的一句名言就是愛迪生說過的,天才就是99%的努力1%的天賦。這許許多多古今中外的名人對天才都是有了統(tǒng)一的認識,那就是天才出自勤奮,天才就是不斷地努力才能達到的境界。
知識在于積累,聰明在于勤奮。無數(shù)實例告訴我們要想有所作為,一定要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目標,并立定志向、終生為之奮斗。要想實現(xiàn)夢想,就要付出和舍棄很多。在堅持夢想的路上,有句名言最合適用來鼓舞我們了?!癐f winter comes,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P.B.Shelley, British poet)如果冬天來了,冬天還會遠嗎?這句名言出自英國著名浪漫主義詩人雪萊的Ode to the West Wind (《 西風頌》)。強有力的反問,道出作者堅定的信念:冬天來了,春天也就不遠了。他告訴人們,凡事總是有希望的!
最后,愿有夢者,終能實現(xiàn)夢。
二、結(jié)語
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系統(tǒng)工程,每一個教師都有責任為大學生的思政教育添磚加瓦,讓學生成為真正高素質(zhì)的人才。挖掘大學英語教材中的思政元素,一方面有助于對大學生的英語語言知識及英語綜合能力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yǎng),另一方面有助于培養(yǎng)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zhì),而我們教師也可以自我教育、自我成長、自我反省,從而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最終實現(xiàn)大學英語教育的根本目標。
參考文獻:
[1]新編實用英語教材編寫組.新編實用英語綜合教程(第四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新編實用英語教材編寫組.新編實用英語綜合教程教師參考書(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3]胡孟.淺談大學英語課堂的思政教育滲透[J].現(xiàn)代教育,2018(08).
[4]張秀南.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飲食中的文化精神探析[J].南寧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8,23,1.
[5]朱文俊.人類語言學論題研究[M].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2000.
[6]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436404318309345099.html[OL].
[7]http://www.rz133.com/mingyandaquan/11003.html[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