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玉波 (信陽農(nóng)林學院)
一直以來,思想政治理論課都在不斷地探索新的教育教學方式方法,近年來,依托紅色文化資源進行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更是層出不窮,比如“紅色征文比賽”“紅色歷史情景劇”“紅色民謠”和“紅色育人”等。信陽農(nóng)林學院思政課教師注重挖掘大別山豐富的紅色資源,運用于本校思政課教學當中,并以此為依托,指導在校大學生進行“紅色短視頻”的拍攝,一方面弘揚和傳承了大別山精神;另一方面也為加強大學生紅色教育提供一條具體的教育途徑,使得思想政治理論課能夠更好地入腦入心。
2019年,信陽農(nóng)林學院開始了“三全育人”建設工作,馬克思主義學院成為了首批試點單位。在此之后,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便開始組織、策劃、引領、指導學生進行思政實踐課的微視頻的拍攝。目前為止,微視頻在實踐教學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受到了大學生的廣泛歡迎。這其中,以大別山紅色資源為主題的短視頻題材也層出不窮。這就促使該校以“紅色短視頻”的探索為著眼點,對更好地開發(fā)和利用大別山紅色資源,弘揚大別山精神,同時優(yōu)化思政課教學設計,提升教學效果,起到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一直以來,該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以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實踐教學主要采用分小組的方式進行,旨在:一方面讓同學們通過自己的親身體會,讓思政課的理論知識入腦入心;另一方面培養(yǎng)同學們的團隊合作意識,讓同學們通過小組間的分工合作,懂得分工與人力資源的合理利用,通過實踐小組的分工合作讓同學們碰撞出思維的火花。
去年,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調研河南時,肯定了大別山“28年紅旗不倒”的豐功偉績,這為我們深入挖掘和持續(xù)弘揚大別山精神提供了寶貴的歷史契機。信陽農(nóng)林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以大別山紅色資源為依托,制定了具體實踐方案:主題為“大別山紅色資源”“大別山精神”;同學們每5-7人為一組,分工協(xié)作,拍攝一段5-10分鐘的短視頻;作品中可加入背景音樂、動畫、圖片、字幕及旁白等;制作時間為2周左右。先由同學們提交策劃方案,老師再提出修改意見,隨后修改合格后即可進行實踐作品的制作。在作品拍攝過程中,老師同步提出相關的指導建議。截至目前,全校共收集到思政短視頻作品500多部,其中的精品實踐作業(yè)被該校官方微信、微博收錄,并進行了推廣,使得這些作品能夠在全校范圍內(nèi)進行展播。通過展播,同學們反響熱烈,紛紛表示這些思政實踐作品深入人心。
教師們用短視頻的實踐教學形式打破了原來固定局限化的教學方式;提高了學生對于思政課的積極性;在拍攝視頻完成作業(yè)的過程中,既鍛煉了學生自身的動手操作能力,又加強了集體凝聚力。當學生們看到自己的視頻展示出來的時候,不再僅僅是對知識進行板書化的吸收,而是懷揣著滿滿的喜悅,看到的是自己和伙伴們努力的成果。
目前,大學生們對利用拍攝短視頻的方式開展思政課實踐教學認可度很高,短視頻的拍攝在大學生中逐步開始盛行,但是將本地紅色資源融入其中,仍然有一些困難。比如,紅色資源與大學生的生活脫節(jié),難以引發(fā)學生的共鳴;學校紅色文化教育的氛圍不濃,無法調動學生的情感參與;缺乏研究紅色資源的鼓勵機制,不宜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
紅色教育對大學生來說是必不可少的。紅色革命文化蘊含著巨大的能量,對于高校立德樹人的教育來說至關重要。但是目前的實際教育教學工作中,紅色教育的方式差強人意?,F(xiàn)在的在校大學生以00后為主體,他們有鮮明的特質,認知上更加關注小我的世界,情感上更加在意自我的生活,意志上更加沉迷于獨我的世界,行為上更加追逐為我的自在……但這一切都不妨礙這些大學生們對偉大和崇高的追求和解讀。而我們現(xiàn)在的紅色教育大多以填鴨式的輸入為主,這種教育方式讓這些大學生們很難認同,他們崇拜英雄,對紅色革命故事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和判斷,但是他們反對把這些革命的歷史,別人的解讀強加在自己身上,和自己的實際生活認知脫節(jié),這就很難引發(fā)學生們的共鳴。
校園文化教育是一種非顯性的教育力量,可以達到“潤物細無聲”的功效。正如荀子勸學篇中“蓬中麻生,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講到的這樣,生活環(huán)境對一個人的影響至關重要,作為大學生而言,他們長期學習生活的校園,校園文化對他們的影響就不言而喻了。當下的大學校園中的文化教育,缺乏可見、可知、可感的紅色教育氛圍。這樣,必定會使紅色資源在學生參與思政實踐作品拍攝過程中的作用大大降低:一方面學生很難主動選擇紅色資源作為自己的實踐拍攝主題;另一方面即使選擇了紅色主題,也無法順利的尋找拍攝的方式、方法和地點。這些都給紅色短視頻的拍攝帶來不便。
近年來,信陽農(nóng)林學院為優(yōu)化紅色文化教育教學工作,也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比如組織學生到周邊紅色遺跡去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無畏;開展多場紅色主題教育講座;組織全校學生參與紅色主題征文比賽……但是整體上,這些活動的實施都是各個部門、學院之間單項的行為,缺乏交互性和統(tǒng)籌全局的規(guī)范性保障,往往就是進行一次就結束了,因而沒有形成持續(xù)的、完整性的紅色教育鏈條,這必將使得整個校園內(nèi)的紅色教育無法達到預期的目標。學生們在思政實踐作業(yè)——短視頻的拍攝過程中也就很難很好地把握紅色資源,很難形成優(yōu)秀的實踐作品,實踐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運用“紅色短視頻”開展思政課實踐教學時,必須要不斷適應大學生對事物的接受規(guī)律,即對形象化、時代化、個性化的事物容易接受,因勢利導,教師們應擯棄傳統(tǒng)教育中的那些教條式、填鴨式、歌功頌德式的完美英雄故事的教育,而應花大力氣去挖掘革命先輩、革命歷史中細節(jié)性的具體的元素,并對紅色資源作出時代性、創(chuàng)新性的解讀,才能使學生在“紅色短視頻”的拍攝過程中,不是停留在模仿英雄人物、還原紅色故事這樣的簡單層面上,而是能夠深刻把握紅色精神的內(nèi)涵,能夠在構思、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將紅色資源所蘊含的革命精神上升到傳承和發(fā)揚的高度,從而實現(xiàn)我們開展思政實踐教學的深層目的。
信陽農(nóng)林學院自開展“三全育人”以來,全校的育人格局正在發(fā)生積極的變化?!凹t色短視頻”思政實踐作品的拍攝開展以來,學生們從被動消極參與轉為主動積極響應,展現(xiàn)出了極大的活力。為確保此項教育教學活動,能夠長久高效地進行下去,學校應當強化相關的組織保障,保障實踐教學管理的科學有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主動和創(chuàng)造性。比如,可以改革思政課的考評機制,注意全過程的學習,加大實踐所占的學分比重,組織教師結合時代特征,編寫具有鮮明區(qū)域特色的紅色實踐教學案例,來不斷地增強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吸引力、說服力和感染力。
通過收集歷年來學生自己拍攝的優(yōu)秀“紅色短視頻”,將其包裝后在通過思政課堂、校園多媒體設備、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和官網(wǎng)進行推介,引發(fā)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傳承紅色精神,傳播正能量。除此之外,可以開展“紅色短視頻”大賽,以賽促學,讓學生充分發(fā)揮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通過自己的親身感受,發(fā)自內(nèi)心的認同紅色經(jīng)典,弘揚大別山精神,真正做到思想政治理論的入腦入心。
本文在全面分析了信陽農(nóng)林學院利用“紅色短視頻”開展思政實踐教學的基礎上,梳理了實踐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并分析其原因,在此基礎上依托大別山紅色資源和本?!叭恕痹圏c教育,對如何更好地開展紅色短視頻的實踐教學進行了一定的理論建構,并依此為理論指導提出了一系列路徑選擇,以期更好地將該門課相關理論知識入腦入心,進一步傳承好大別山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