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
摘? 要:小學語文的教學,最重要的部分就閱讀教學。但是,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大不相同,掌握的方面也不相同,對于閱讀量較少的小學生來說,在閱讀理解這一方面的掌握程度都相對薄弱。而有些學生因為家里家長的要求,讀過的課外書和名著很多,及拓展了眼界,又提升了閱讀理解的水平。根據(jù)新課標的要求,小學語文教師要注重小學生的閱讀修養(yǎng),制定有效的課堂策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提升學生對閱讀的理解程度和感知程度。
關(guān)鍵詞:小學課堂;語文教學;閱讀研究
教師在引導(dǎo)學生閱讀的過程中要注意學生的想象和聯(lián)想能力,注意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閱讀總結(jié)能力。在閱讀理解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結(jié)合身邊豐富的教學素材和考試測驗的卷子,總結(jié)出經(jīng)典范圍,系統(tǒng)性地給學生講解??傊?,高效的閱讀環(huán)節(jié)能夠使學生形成自主閱讀,反思總結(jié),深刻感悟的良好的閱讀習慣。
一、利用角色扮演,分清人物關(guān)系
在較低年級的語文教學當中,由于他們的生活經(jīng)驗不足和認知能力有限,在閱讀課文時,就算是很簡單的人物關(guān)系嗎,在這比較長篇的課文中可能也會混淆不清。因此教師在教學時遇到這樣的問題可以利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讓不同的人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來分析文章的故事情節(jié)。
比如,在教學《狼牙山五壯士》這一課時,作者在這篇文章中運用的大量的神態(tài)、動作、語言等描寫手法,因此我會使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讓學生將自己融入到文章當中。我會先說:“巍巍燕山高,蕭蕭易水寒,英雄五壯士,威震狼牙山。這節(jié)課,我們帶著一份憤怒和感動,重溫了七十多年前那難忘一幕,對五位英雄的品質(zhì)有了進一步了解,我們可以通過情景演繹的方法將五壯士的英雄形象表現(xiàn)出來?!蓖ㄟ^生動形象的表演,既讓表演者對人物的情感有了深刻的理解,又讓觀眾們清晰地看出了人物之間的關(guān)系與他們的各種活動。在學生們演繹之后,我會說:“此時此刻,當我們再次走近他們”,(課件出示課文插圖)(音樂響起)相信剛才你們的體會再次浮現(xiàn)眼前,在五位中間的這位就是那位面對生死考驗,毅然選擇死亡之路的班長馬寶玉。
二、利用問答總結(jié),理清故事情節(jié)
小學生的閱讀理解時,有時候會因為閱讀的篇幅過長而不容易快速地理解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yīng)該適當?shù)乩靡恍┖玫姆椒ǎ瑤椭鷮W生理清思路,準確地把握閱讀的切入點。語文的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適當引入“問答形式”的,增加課堂的互動性,讓學生們都參與到課堂中來。
比如,在教學《坐井觀天》這一課時,我會首先讓學生能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好小鳥和青蛙的三次對話。這樣學生可以通過分析每個人的不同句子來判斷人物關(guān)系。除此之外還會進行問題引導(dǎo),讓學生能夠能明確小鳥和青蛙爭論的問題,知道他們說法不一致的原因,初步體會課文講述的道理。我會先問學生:“請你數(shù)一數(shù),青蛙和小鳥共有幾次對話?”然后然學生自己數(shù)一數(shù),并與同桌交流。引導(dǎo)學生感受“天之大”,出示句子:小鳥說:''我從天上來,飛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來找點兒水喝。除此之外,我會引導(dǎo)想象:小鳥飛過了______,飛過了______,飛過了______,飛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來找點兒水喝。我們跟小鳥一起飛過這么多地方,飛了一百多里,你有什么感受?緊接著再提問:“青蛙和小鳥為什么事情爭論?”然后在學生思考了一番后,總結(jié):青蛙認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而小鳥說飛了一百多里,青蛙覺得小鳥是在吹牛、說謊,說的話不符合實際,這就是“大話”。但是小鳥不同意青蛙的觀點,說他“弄錯”了。你在生活中有過弄錯的事兒嗎?當我們對一件事情不了解時,就會“弄錯”。
三、融入真情實感,產(chǎn)生感情共鳴
隨著教育的發(fā)展,教師們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越來越刻意地去解決卷子中的問題,利用各種套路,讓學生對答題模板死記硬背,這并不是真正的一個學習語文的方法。語文的閱讀不是生硬的,而是鮮活的、具有生命力的。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將閱讀“活化”,使閱讀好像真的有生命力似的可以與人交流。
比如,在教學《草原》這篇課文時,我會先帶著情感為學生朗讀一遍,在我的言語當中讓學生體會作者第一次訪問內(nèi)蒙古大草原的所見、所聞、所思,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然后再讓學生通過感情朗讀例句,能分清句子中哪些是具體描寫的和哪些是寫作者感受的,感悟?qū)懢爸腥谌敫惺艿谋磉_效果;能在課文中找出類似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讀后抄下來,體會作者喜愛草原的情感。理解句子“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能找出可以體會到“蒙漢情深”的內(nèi)容,用其中兩三個內(nèi)容說一說,感受祖國大家庭各民族團結(jié)互助的深情厚誼。如果在生活中有與別人惜別的經(jīng)歷的,就和同學交流交流。讓學生在閱讀與朗誦的過程中體會自然的美麗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閱讀教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是簡單地利用某種方法就可以讓學生迅速掌握閱讀,而是需要教師和學生持之以恒地堅持。路漫漫其修遠兮,為了有效地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教師需要將課外閱讀、教材閱讀和閱讀理解題充分結(jié)合,三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從而達到真正的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龍景丹.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J].電腦迷,2018:211.
[2]郝玉紅.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J].學周刊,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