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乾中 耿秀紅
【摘要】目的 探究脾胃虛寒型慢性萎縮性胃炎(CAG)應用自擬溫胃散寒湯治療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抽取50例2018年6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CAG患者為研究對象,經平行對照法分組,參照組給予常規(guī)藥物,觀察組再加用自擬溫胃散寒湯,比較兩組療效。結果 觀察組比參照組消化不良、納差、乏力、上腹飽脹、口干口苦各癥狀積分低,差異呈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比參照組總有效率高,分別為96%和76%,差異呈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自擬溫胃散寒湯在CAG治療中效果顯著,臨床可行性高,值得推廣。
【關鍵詞】溫胃散寒湯;脾胃虛寒;慢性萎縮性胃炎;CAG
【中圖分類號】R57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6..02
在消化系統(tǒng)疾病中,慢性萎縮性胃炎(CAG)屬多見病,患者主要呈消瘦、食欲不振、噯氣、胃脘脹痛等表現(xiàn)[1]。在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中,主要使用抑酸、保護胃粘膜等藥物,盡管見效快,但難維持。中醫(yī)認為多數(shù)患者證型屬脾胃虛寒,以溫胃散寒為治療原則,能達到益氣化瘀、健脾運胃的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6月~2020年1月在本院就診的50例CAG患者為研究對象,用平行對照法分成各25例的兩組。參照組男女比13:12,年齡段21~72歲,中間值(47.52±4.36)歲,病程1~16年,中間值(7.35±1.84)年。觀察組男女比14:11,年齡段22~71歲,中間值(47.31±4.25)歲,病程1~16年,中間值(7.64±1.52)年。臨床資料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1.1 納入標準
經胃鏡檢查胃黏膜顏色紅白相間,大部分為白色,黏膜皺裂消失或變平、呈顆粒狀或結節(jié)狀;經病理活檢固有腺體萎縮;經中醫(yī)檢查,脈虛弱或遲緩、苔白、舌淡、大便稀淡、喜熱、胃脘痞脹涼痛;沒有研究所用藥物禁忌癥;意識狀態(tài)、依從性良好,能配合用藥治療;本次研究在患者和家屬知情狀況下展開,已經簽訂書面同意書。
1.1.2 排除標準
嚴重胃體萎縮者;有胃腸手術史者;合并早期胃癌者;合并其它惡性腫瘤者;合并腎臟、肝臟等器官功能嚴重障礙者;近期使用過質子泵抑制劑、糖皮質激素治療者。
1.2 方法
參照組服用奧美拉唑(生產廠家:四川科倫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56108)治療,飯前服用,每天2次,每次劑量20 mg。觀察組再聯(lián)合服用自擬溫胃散寒湯,藥方為:高良姜8 g、香附10 g、生半夏8 g、炒白術15 g、黨參10 g、干姜6 g、炒山楂10 g、桂枝8 g、炙黃芪15 g、炙甘草6 g,水煎煮成400 ml藥液,分2次服用,每天1劑。兩組患者均持續(xù)治療8周。
1.3 觀察指標
①評估兩組患者治療后的癥狀積分情況,包括消化不良、納差、乏力、上腹飽脹、口干口苦,重度6分、中度4分、輕度2分、無癥狀0分。②評估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治愈:無消化不良、納差、乏力、上腹飽脹、口干口苦等癥狀表現(xiàn),胃鏡檢查胃黏膜顏色、性狀正常;顯效:癥狀表現(xiàn)基本消失,胃鏡檢查胃黏膜顏色、性狀明顯好轉;好轉:癥狀表現(xiàn)及胃鏡檢查胃黏膜顏色、性狀均有所改善;無效:達不到上述標準,或更加嚴重。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數(shù)據處理用SPSS 18.0軟件,t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x?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P<0.05時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比較兩組患者癥狀積分
觀察組各項癥狀積分均明顯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6%、參照組僅為7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 論
慢性萎縮性胃炎是有著0.5-1%癌變率的疾病,如果患者合并異型增生則有著更高的癌變率,所以積極治療對預防胃癌有著重要作用。但是該病尚無明確的發(fā)病機制,所以西醫(yī)領域尚無令人滿意的治療方法,近幾年中醫(yī)診治受到廣泛關注。中醫(yī)學里慢性萎縮性胃炎屬“胃脘痛”[2],有多種證型,其中脾胃虛寒型患者主要是寒邪入侵、情志不舒、飲食不節(jié)、憂思倦怠等因素所致,通過溫胃散寒可達到標本兼治效果 。
此次我院自擬溫胃散寒湯進行治療,藥方中君藥為桂枝、黃芪,有著散寒邪、溫陽氣、補中陽的作用;臣藥為白術、黨參、干姜、山楂,有著補脾益氣、散寒邪、健脾消食、活血理氣等作用;另外,藥方中半夏能和胃降逆、化痰散結;高良姜、香附能暖胃散寒、化食積;炙甘草能健脾益氣、溫經通陽[3]。諸藥合用達到溫胃散寒、益氣化瘀、健脾運胃的效果,讓患者各種臨床癥狀更快消除[4]。經現(xiàn)代藥理學證實,甘草、香附、高良姜、干姜、桂枝有止痛、消炎功效,能緩解疼痛癥狀;甘草、白術、黨參、黃芪能增強免疫功能,提高抵抗力[5];甘草、半夏對胃粘膜血運具有改善作用,可加速組織修復,緩解萎縮癥狀;白術、山楂能提高胃動力,消除胃脹[6]。在本次研究中,經過自擬溫胃散寒湯治療的觀察組患者,8周后消化不良、納差、乏力、上腹飽脹、口干口苦各癥狀評分均低于常規(guī)治療的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總有效率方面,觀察組為96%、參照組僅為7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證實,溫胃散寒湯能有效減輕患者病癥,加速患者康復。
參考文獻
[1] 郭忠聰,文 靜.自擬舒胃和肝散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癌前病變的效果及安全性觀察[J].中國醫(yī)藥,2018,13(4):553-557.
[2] 房靜遠,杜奕奇,劉文忠,等.中國慢性胃炎共識意見(2017年,上海)[J].胃腸病學,2017,22(11):670-687.
[3] 張聲生,唐旭東.慢性胃炎中醫(yī)診療專家共識意見(2017)[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7,032(007):3060-3064.
[4] 袁敏惠,馬小兵.溫胃散寒湯治療脾胃虛寒型慢性萎縮性胃炎療效觀察[J].現(xiàn)代中醫(yī)藥,2018,38(06):88-91.
[5] 周宇倩.溫胃湯聯(lián)合益氣升陽針法針灸治療脾胃虛寒萎縮性胃炎的療效[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8,10(35):154-156.
[6] 吳新顏,徐 磊.溫胃湯聯(lián)合溫針灸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臨床研究[J].新中醫(yī),2019,51(04):228-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