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 田
(廣西工商職業(yè)技術學院,廣西南寧,530008)
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關鍵在于用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武裝頭腦,筑牢思想之基。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強調:“教育系統(tǒng)要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1]
大學生只有對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有較深的認知和較強的認同,才能擔當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大學生中傳播的情況極為重要,這是切實提升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效性的基礎和前提,也是考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傳播效果的重要組成部分。
本調查旨在了解大學生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認知和認同情況,繼而強優(yōu)勢、補短板,進一步探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大學生中有效傳播的對策,以期深化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有效學習、宣傳和教育。
鑒于高職院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師資及學情等與本科院校的差異,本文以高職院校的學生為調查對象,更能體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現實情況,客觀反映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大學生中傳播的真實狀況。
問卷設計主要依據中共中央切實學深悟透弄懂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及教育部關于全面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的要求,由三個板塊共17個問題組成。第一個板塊主要內容為被調查學生的性別、年級和專業(yè)等個人信息;第二個板塊主要了解被調查學生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了解程度、學習途徑等;第三個板塊主要考查學生踐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意愿和方式等。
本次調查使用問卷星系統(tǒng),將設計好的問卷發(fā)布至問卷星網絡平臺,并生成網絡問卷鏈接。課題組采取分層和隨機抽樣的方法,由思政部任課教師發(fā)放給所任課班級學生,學生在問卷星以無記名方式進行填寫,涵蓋了廣西工商職業(yè)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我校)五個系多個專業(yè)和從大一到大三各個年級的學生。此次調查共發(fā)放問卷1055份,其中,有效問卷1052份,有效率為99.7%。此次調查學生具體情況如下。在性別方面,男生占22.72%,女生占77.28%,男女占比符合我校實際情況。在年級方面,大一占74.71%,大二占23.38%,大三占1.91%,年級占比不均衡與我校實施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及思政課課程設置有關。我校實施的是“2+1”人才培養(yǎng)模式,即前兩年學生在校學習,大三到企業(yè)頂崗實習。課程設置為大一主要學習公共基礎課和專業(yè)基礎課,大二主要學習專業(yè)課。就思政課而言,高職三門思政課中概論和基礎兩門課均在大一開設,大二主要開設的是形勢與政策,大三不再開設思政課,但思政課教師依然負責理論社團——思政沙龍的指導工作,主要負責學生的理論學習及實踐指導。在專業(yè)方面,文科和理工科學生的占比分別為50.38%和49.62%。
此次調查的主要內容有五個方面,涉及學生的認知、情感和意志三個心理活動過程。其中,認知方面主要調查大學生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基本事實判斷,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情感方面主要調查學生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價值認同,了解學生的認同程度;意志方面主要調查學生關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踐履情況,了解學生的踐行意愿和方式。具體內容與數據情況如下。
調查分設“能夠了解和領會”“基本了解和領會”“了解和領會”“不太了解”四個范疇,以了解學生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知的總體情況。結果顯示,以上四種情況占比分別為37.17%、44.39%、15.02%和 3.42%,具體如圖1所示。
圖1 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了解和領會情況
關于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要內容的認知情況,68.92%的學生表示能說出1—3個有關科學術語,24.71%的學生能說出4—7個,能說出8個以上的占6.37%,詳見圖2。
圖2 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有關的科學術語
在學生列舉出的具體科學術語中,關鍵詞詞頻排列前五的分別是“中國”“特色”“時代”“發(fā)展”“思想”,詳見圖3。
圖3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包含的科學術語
通過課堂教學了解和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學生占54.94%,通過網絡媒體的渠道了解和學習的學生占36.69%,也有6.37%的學生通過廣播電視、書報雜志、講座報告、社會實踐等渠道了解和學習,詳見圖4。
圖4 了解和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途徑
調查顯示,對教師在課堂上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講解,學生的滿意度情況如下:非常滿意的占49.71%,比較滿意的占39.07%,一般滿意的占10.93%,不滿意或不太滿意的占0.29%,詳見圖5。
圖5 對課堂上老師講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效果的滿意度
超過六成的學生認為,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因素主要有學生的積極性、老師的授課方式以及老師的理論功底,占比分別為84.13%、78.42%和61.41%,詳見圖6。
圖6 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因素
在被調查的學生中,絕大部分學生表示是為了適應未來國家和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占比高達72.15%,也有15.21%的學生表示是為了通過考試,6.08%的學生是出于個人興趣愛好,6.56%的學生是出于其他動機,詳見圖7。
圖7 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動機
61.5%的學生表示,當前高校應創(chuàng)新手段和方法,增加宣傳的吸引力;32.51%的學生表示應凝練宣傳主題,增強內容的針對性;5.99%的學生表示不太清楚,詳見圖8。
圖8 當前高校應如何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宣傳教育
當被問到如何看待學生宣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時,762名學生表示聽過學生宣講理論,占比為72.43%,并且他們認為學生宣講理論有優(yōu)勢,優(yōu)勢主要體現在宣講的內容更有吸引力,語言更接地氣和更具有親近感,詳見圖9。
圖9 學生宣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優(yōu)勢
參加過理論宣講活動的被調查學生均認為自身有收獲。86.49%的學生表示提升了理論水平,77.48%的學生認為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76.58%的學生認為提高了心理素質,詳見圖10。
圖10 在理論宣講中的收獲
97.9%的被調查學生表示一直會或偶爾會在日常生活中,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規(guī)范和要求自己的言行,但也有極少數學生表示不會。關于如何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問題,80.68%的學生表示會關注時事政治,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84.27%的學生表示要努力學習,成為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92.43%的學生表示要加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學習和領悟,不斷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詳見圖11。
圖11 你如何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調查顯示,被調查學生大致上是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但認知程度不夠。只有3.42%的學生明確表示不太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96.58%的學生表示了解和領會、基本了解和領會、能夠了解和領會。在進一步調查學生了解和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具體情況時,僅有6.37%的學生表示能列出8個以上的科學術語。被調查學生列出的科學術語中詞頻位列前列的是“中國”“特色”“時代”“發(fā)展”“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內涵豐富、思想深邃、系統(tǒng)完整的科學體系,但大部分學生能列舉出的有關科學術語只有1—3個,能列出8個以上的學生不足一成。從詞頻看,被列出的有關科學術語不夠完整和規(guī)范。比如,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中國特色”是一個相對完整和嚴謹的科學術語,但在調查統(tǒng)計中這兩個詞頻卻呈現了不同的頻率:“中國”詞頻數為393,“特色”詞頻數為289,兩者詞頻數相差104。同時,“時代”的表述也不夠準確,應表述為“新時代”。由此可見,學生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認識和理解明顯缺乏系統(tǒng)性、準確性和深刻性。
大學生習慣通過多樣化途徑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且對網絡自媒體青睞有加。就了解和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途徑而言,呈現出了多樣性的特征。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課堂教學(54.94%)、網絡媒體(36.69%)、廣播電視(4.37%)。課堂教學是大學生了解和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主渠道。網絡媒體、廣播電視是大學生了解和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補充手段。
74.52%的學生表示更喜歡通過網絡自媒體(包括微博、微信、抖音等)方式了解和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表明大學生希望通過網絡自媒體學習理論知識的愿望比較強烈。參加過理論宣講的222名學生中,有136名學生表示會“一直在日常生活中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規(guī)范和要求自己的言行”,占比61.26%;84名學生表示“偶爾會”,占比37.84%。在從未參加過理論宣講的學生中,表示“一直會在日常生活中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規(guī)范和要求自己的言行”的僅占46.39%,“偶爾會”的占51.20%??梢?,參與理論宣講是大學生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以致用、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有效方式之一。
大學生普遍對高校全面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工作的滿意度較高,但形式有待豐富。高校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立德樹人,就必須夯實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渠道,九成多的大學生對課堂上教師講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效果表示滿意,0.29%的學生表示不滿意或不太滿意??梢?,大學生普遍對高校全面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感到滿意。78.42%的學生認為教師的授課方式影響課堂教學效果,61.5%的學生表示當前要強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宣傳教育,高校應在創(chuàng)新上下功夫。由此可見,當前高校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要取得更大實效,必須充分考慮大學生的需求和喜好,不斷創(chuàng)新宣傳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以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宣傳教育。
大學生高度評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自身的作用,表現出高漲的踐行熱情。調查顯示,72.15%的學生是為了適應未來國家和社會發(fā)展的需要而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表明絕大部分大學生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個人前途的關系有正確認知,他們認為,為了更好地適應未來國家和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必須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而只有適應未來國家和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才有可能擁有好的個人前途。因此,五成的學生表示在日常生活中“一直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規(guī)范和要求自己的言行”,48.38%的學生表示“偶爾會以此規(guī)范和要求自己的言行”。在關于如何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問題上,調查顯示,大學生總體上認識到位、目標清晰,主流是積極向上的。他們表示會努力學習成為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或關注時事政治、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或加強學習、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只有2.33%的大學生明確表示“不知道”“不會”。
基于上述調查結論,本研究特提出如下建議。
第一,課堂教學內容要專題化,增強理論針對性和親和力。學校要教育、引導青年大學生自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夯實思政課這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對此,思政課應在針對性和親和力上下功夫,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抽象的黨和國家發(fā)展的指導思想與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就業(yè)等現實內容聯系起來,真正成為大學生成長成才的行動指南。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根據不同的思想政治理論課選擇相應的切入點,結合社會現實問題、國內外時事熱點等,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思政課教材體系,轉化為教學體系。
第二,實踐教學形式多樣化,提高實踐活動吸引力。實踐教學既是一個重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也是一種普遍的教學方法。無論是作為教學環(huán)節(jié)還是教學方法,都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依據思政課的教學目標,以思政課的理論教學內容為基礎”[2],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體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參與性。當前,高校普遍成立了學生理論社團,這些理論社團通常也會組織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誦讀、紅色考察體驗等活動。盡管這些活動在內容上與思政課教學目的相通,關聯度高,但不能等同于思政課實踐教學活動。原因大致有三:其一,學生理論社團往往歸口于學校團委或學工部門管理,是高校第二課堂的重要載體,但作為教學環(huán)節(jié)和教學方法的實踐教學,顯然應該是第一課堂教學所蘊含的要素和方面,其歸口管理應該在承擔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活動的教學部門,如馬克思主義學院、社科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研部等;其二,實踐教學作為思政課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標、內容、形式等應該體現在整個思政課教學的設計中,如教學大綱、教學計劃表等;其三,實踐教學既然是一種教學活動,應該體現在思政課的考評系統(tǒng)中。
因此,要在真正意義上創(chuàng)新思政課實踐教學活動,理論社團課堂宣講不失為一種有益的探索和嘗試。具體做法是成立隸屬思政課教學部門管理的思政理論社團,由思政課教師擔任指導教師,遴選理論骨干在思政課堂上進行理論宣講。該宣講在思政課教學計劃中需安排專門的課時。宣講主題由學生在同學中進行調研后確定,并制作教案和課件,經思政課教師指導修改后即可進行宣講。理論骨干在規(guī)定的教學時間內進行宣講,宣講結束后,由學生點評,最后由教師總結課堂。這一實踐教學形式能增加思政課堂的吸引力,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學效果,因為這一實踐教學形式有兩大特點:一是真正體現“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叭魏握n程教學過程的結構都是 ‘雙主體’(也即‘多主體’)的。教師是教學過程的主體,學生也是教學過程的主體,通過雙主體互動實現教學目的?!盵3]過去,思政課“單主體”的現象備受詬病,也就是說,過去思政課“灌輸式”“填鴨式”的教育更多發(fā)揮的是教師主體的主導性,而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參與性。理論社團課堂宣講自始至終均由學生參與,學生是主角,教師僅起到把關導向的作用,因而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參與性。二是堅持了鮮明的問題導向。讓學生畢生難忘、終身受益的思政課必定是回應學生關切、滿足學生需要的。理論社團課堂宣講建立在理論骨干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內容上有思政課教師把關,話語使用學生的語言表述,真正做到了理論有深度,實踐有溫度。
第三,發(fā)揮作戰(zhàn)協同化,提升思政育人合力。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提出“三全育人”科學理念,即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可以說,“三全育人”理念的提出,意味著對以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重塑。高校教職員工應作為一個育人共同體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整合教育資源和力量,協同發(fā)力,打通壁壘,補齊短板,完善機制,最終形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實現育人效果最大化。
第四,注重運用自媒體,提高宣傳信息化水平。理論武裝需要宣傳教育活動助力,就高校而言,理論宣傳教育活動是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大學生心里腦里的重要渠道,因此,高校需要堅持不懈地開展宣傳教育活動。自媒體時代,人人皆可發(fā)聲,傳統(tǒng)的信息受眾可以成為事件的參與者、傳播者、見證者,這使得黨的理論宣傳遇到了危機和挑戰(zhàn)。但高校應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充分發(fā)揮自媒體的優(yōu)勢,讓大學生成為傳遞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充滿正能量的“揚聲器”。調查發(fā)現,大學生普遍喜歡從網絡自媒體獲取理論知識。高??梢栽谖⒉⑽⑿?、抖音等自媒體平臺開通官方賬號,及時推送有關信息,加強理論宣傳力度,增強大學生主動了解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意識,提高其認同度,從而成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自覺踐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