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京
(山西省陽泉煤業(yè)集團總醫(yī)院,山西 陽泉)
腦梗死患者患病后是需要臥床進行休養(yǎng)的,此過程之中極其容易出現下肢深靜脈血栓,此類病癥作為常見的并發(fā)癥癥狀具有極大的危害,患病后治療不及時是容易影響心、肺等多個器官出現栓塞,嚴重的誘發(fā)死亡[1]。因此為了探究腦梗死臥床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如何更有效地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開展了本次研究,最終得到了較為理想結果,現報道如下。
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后,特別選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1月期間于我院接受治療的68例腦梗死臥床患者,入院后根據完全隨機、雙盲的原則將其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每組各34例患者,對照組中18例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年齡45~75周歲,平均(54.65±1.67)周歲,NIHSS評分(5~13分),;觀察組中19例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年齡44~76周 歲,平 均(54.13±1.55)周 歲,NIHSS評 分(5~14分),(P>0.05)。兩組患者各項一般資料(性別、年齡和NIHSS評分)比較有可比性。且接受肢體氣壓治療前均行四肢血管彩超檢查除外靜脈血栓疾患。
1.2.1 對照組患者僅賦予基礎護理及癱瘓肢體的一般活動鍛煉
(1)為患者基本情況進行有效評估,根據其耐受性進行有關治療;(2)提前告知患者以及家屬下肢深靜脈血栓疾病的嚴重性以及預防方式;(3)患病過程中讓患者盡可能的能夠攝入易吸收的高營養(yǎng)物質,以此保持患者排便的通暢;(4)指導患者及家屬進行癱瘓肢體的常規(guī)一般活動鍛煉。
1.2.2 觀察組患者則在基礎護理基礎上賦予肢體氣壓治療配合早期功能鍛煉
(1)肢體氣壓:為患者下肢穿套好治療儀器,然后將儀器拉鏈拉好后檢查其包裹程度,再使用套筒將氣管同主儀器進行有效連接,然后調配儀器的壓力,通常初始數額是小于患者自身的舒張壓的,等待患者能夠有效適應之后,再緩慢將壓力調大,此方式應當連續(xù)不間斷應用,頻率保持在2次/d,30min/次,在治療期間如若患者出現不適,則應當暫停治療并立即告知主治醫(yī)師進行緊急處理。(2)早期功能鍛煉:評估患者各項生命體征趨于平穩(wěn)之后,則根據患者特性制定個性化的鍛煉方案,一切以患者耐受性為主,遵循由大到小、由遠到近、由緩到重、由被動到主動,全過程應當循序漸進,避免負荷過重影響患者肌體出現?;颊咴谂P床過程中盡可能坐立上身,將下肢進行有效的收縮、伸展以及彎曲動作,每日運動時間應當最少保持在30min,每日進行兩次。
通過不同方式治療之后,比較兩組患者臨床表現及血流速度。治療后觀察并收集兩組患者出現下肢腫脹、肺部栓塞以及下肢深靜脈血栓等疾病發(fā)生情況;并且記錄兩組患者腘靜脈、股靜脈的血液流動速度以及下肢周徑。
應用SPSS 24軟件包將本次研究出現的所有數據進行有效計算,其中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采用t檢驗進行檢驗,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檢驗進行檢驗,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1 通過有效護理治療之后,觀察組患者出現下肢腫脹、肺部栓塞以及下肢深靜脈血栓的例數要明顯少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臨床表現(n,%)
2.2 觀察組患者在腘靜脈、股靜脈的血液流動速度以及下肢周徑也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基礎指標(n, ±s)
表2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基礎指標(n, ±s)
?
下肢靜脈血栓是腦梗死臥床患者最容易出現的嚴重并發(fā)癥,由于患者長期臥床活動量減少,并且腦血栓患者通常出現在中老年患者之中,患者原本血液循環(huán)能力就有所下降,所以更加容易患上下肢靜脈血栓疾病,一旦患病病程漫長,病情容易復發(fā),采用藥物進行治療效果也欠佳,采用外用物理手段進行治療較為有效[2]。
本次研究之中選用了肢體氣壓配合早期功能鍛煉治療方式,早期肢體功能鍛煉是目前較為常見的輔助治療手段之一,通過自主活動鍛煉,增加患者肌肉的鍛煉能力,以此減少下肢腫脹的可能,使下肢的血液循環(huán)以及神經系統(tǒng)都能夠得到改善[3-4]。肢體氣壓治療是近年來逐漸進入醫(yī)療康復理療的治療方式之一,通過氣壓的方式對患者患肢進行受力,氣囊在不斷充氣的過程中對患者肢體進行不同程度的按摩,使氣壓能夠透過肌肉層深入患者下肢神經以及血管之中,使其血液循環(huán)能力得到增加[5-6]。并且氣壓是模擬人體正常肌肉運動的力度以及周期的,通過外力方式增加肌肉的正常運動,使淋巴液能夠有效回流,促進下肢新陳代謝的能力,減少長期臥床出現肌肉萎縮等情況[7-10]。本研究結果顯示,過有效護理治療之后,觀察組患者出現下肢腫脹、肺部栓塞、下肢深靜脈血栓、的例數要明顯少于對照組患者,腘靜脈、股靜脈的血液流動速度以及下肢周徑也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使用肢體氣壓治療配合早期功能鍛煉不僅能夠有效預防腦梗死臥床患者出現下肢深靜脈血栓疾病,而且還能夠有效改善患者下肢血液循環(huán)能力,值得我們在臨床之中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