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鳳珠,劉 艷,程 璐,黃玉玲,廖裕婷,俞 惠
(南京市第二醫(yī)院,江蘇 南京 210003)
有關研究資料顯示,肝癌的發(fā)生與肝硬化和乙肝病毒密切相關[1]。肝癌病情兇險且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高,因此會在很大程度上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而大部分肝癌患者在得知自己得了此病后極易產(chǎn)生不良心理情緒。肝癌患者最為常見的負性心理情緒是:抑郁。癌癥患者的抑郁情緒存在會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預后效果,從而加重病情[2]?;诖耍R床需高度重視肝癌患者的健康教育,不斷緩解負面心理情緒。
選取本院(在2018年9月~2019年11月)收治的68例肝癌患者。實驗組中有23例男患者、11例女患者;對照組中有25例男患者、9例女患者;實驗組平均年齡為(50.5±2.2)歲,對照組平均年齡為(51.2±1.9)歲。
本研究所選取的患者全部接受介入手術治療。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應用常規(guī)管理方法,主要管理內(nèi)容有:其一,認知干預;其二,行為干預;其三,環(huán)境管理;其四,飲食管理等。
1.2.2 實驗組
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應用健康教育方法,主要管理內(nèi)容有:其一,成立健康教育小組。由具有豐富臨床經(jīng)驗的護師與護士組成健康教育小組,重點培訓其教育干預技巧,制定自我情緒記錄單,提高其健康教育技能;其二,維持良好的護患關系,取得患者信任。耐心解決肝癌患者的問題;其三,健康教育。向肝癌患者詳細講解與疾病和治療有關知識,及時告知肝癌患者在治療時可能產(chǎn)生的副作用;幫助肝癌患者樹立治病信心,介紹成功案例,鼓勵患者表達自身內(nèi)心感受,讓肝癌患者能夠以積極且樂觀地態(tài)度來面對疾??;積極指導肝癌患者尋求社會支持,讓患者家屬以及患者親朋好友充分理解患者的苦處,關心肝癌患者;創(chuàng)建微信交流群,讓已經(jīng)成功治愈的肝癌患者能夠以親身經(jīng)歷告知還未接受治療的肝癌患者,發(fā)泄自身不良情緒能夠提高治病信心,從而給予技術支持和心理支持。
分析兩組肝癌患者管理前后的抑郁評分以及生活質(zhì)量(軀體功能、情緒角色、機體疼痛、教育衛(wèi)生、整體健康、社會功能以及軀體角色等)評分。
實驗組管理前抑郁評分為62.2±1.5,管理后為35.2±1.3。對照組管理前抑郁評分為63.4±1.1,管理后為55.1±2.8。實驗組管理之前比較統(tǒng)計學無意義P>0.05。管理之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實驗組優(yōu)于對照組,P<0.05。
生活質(zhì)量評分實驗組管理之前軀體功能、情緒角色、機體疼痛、教育衛(wèi)生、整體健康、社會功能以及軀體角色分別是,63.2±4.2、64.2±3.3、62.8±5.4、60.1±3.9、60.1±3.9、61.8±5.5、60.3±1.1、62.4±5.6。管理之后為75.5±2.6、76.1±2.8、78.1±2.2、77.7±2.6、76.6±3.8、77.2±3.5、78.9±2.6。對照組管理之前軀體功能、情緒角色、機體疼痛、教育衛(wèi)生、整體健康、社會功能以及軀體角色分別是,63.1±4.2、64.1±3.3、62.2±5.4、60.2±3.9、60.3±3.9、61.1±5.5、60.2±1.1、62.1±5.1。管理之后為65.3±2.6、66.0±2.7、58.1±2.1、67.7±2.2、66.6±3.2、67.2±3.4、78.9±2.5。實驗組肝癌患者管理后生活質(zhì)量評分(軀體功能、情緒角色、機體疼痛、教育衛(wèi)生、整體健康、社會功能以及軀體角色等)高于對照組(P<0.05)。
研究顯示,肝癌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不夠理想,極易發(fā)生各種并發(fā)癥,手術創(chuàng)傷以及經(jīng)濟壓力是導致肝癌患者發(fā)生抑郁的主要影響因素[3]。肝癌患者由于反復住院且對手術具有巨大恐懼感,因此顯著降低生活水平[4]。對肝癌患者實施健康教育可有效減輕抑郁情緒,健康教育中的健康教育能夠顯著提高肝癌患者對疾病知識的了解度,掌握手術后的相關應對措施[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