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學院,江西 九江 332005)
勢在我國擁有悠久的歷史,從春秋末期的《孫子兵法》到現(xiàn)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隨后,勢被融入到中國書法中,而且一直備受書法家的青睞,成為書法藝術表現(xiàn)的具體形式。我國近代著名書法家康有為曾說過:古人論書,以勢為先。從這句話就可以看出來書法之勢具有重要意義。勢不僅能夠蘊含書法創(chuàng)作的力量和速度,還能體現(xiàn)書法的運動趨勢,具有獨特的韻律。
在古代,勢與執(zhí)相通,具有相同的意義,《古代漢語詞典》將勢的語義解釋為壓制或控制別人的力量,與力量、權勢有很大關系[1]。書法是書寫的藝術,離不開筆和人,其中,筆是書寫的載體,人是提供力量的關鍵,通過人與筆的完美融合,才能造就一幅具有藝術的作品。蔡邕在《九勢》說過,書法需要擁有藝術境界,就需要“藏頭護尾,力在字中,下筆用力,肌膚之麗”,這樣才能將書法的勢表現(xiàn)出來。另一方面,《孫子兵法》對勢的定義是“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勢也”,由此可以看出勢與速度有關。因此,下筆的輕重、書寫的緩急是展現(xiàn)作品書法勢的方式,也是幫助人們理解作品寓意的手段。
亓漢友通過勢的分析圖總結出勢的三個特性,分別是勢是相對于靜止的某一層面、勢是一種能量具有可增減性以及勢是有方向的[2]。由此,我們可以了解到勢是事物表現(xiàn)出來的的運動軌跡和趨向。而書法的勢是建立在力的基礎上,沒有力就沒有勢,但力卻不能代表勢,勢是一種運動趨向,具有明顯的動感。在書寫作品時,不同的書寫力量會賦予作品不同的勢,勢的體現(xiàn)也依賴于線條、結體、章法布局等形式的表達,從而具有多樣化的動態(tài)趨勢。衛(wèi)碩在《筆陣圖》說過書法勢就是“如高峰墜石,磕磕然實如崩也”,王羲之也在《書論》中寫到“或轉側之勢似飛鳥空墜,或棱側之形如流水激來”,由此可以看出不同的運動與趨向能夠展現(xiàn)不同的書法勢,有些勢能夠從明顯的動態(tài)特征中展現(xiàn)出來,有些卻可以從將動未動的趨勢顯現(xiàn)出來,這就是體現(xiàn)書法勢運動與趨向的具體表現(xiàn)。
書法是藝術的表現(xiàn),通過書法勢能夠為書法作品注入節(jié)奏和韻律。具體來說,通過作者的下筆輕重、速度變化、動態(tài)觀察就能夠了解到書法作品在創(chuàng)造過程的動態(tài),具有極強的節(jié)奏和韻律[3]。書法作品也是一種藝術,它與舞蹈、音樂、繪畫等藝術形式有著許多共通之處。唐代書法家張懷罐在《書議》中將書法總結成“無聲之音,無形之相”,孫過庭也在《書譜》將書法比喻成“象八音之迭起,感會無方”,由這些前人的記載中我們可以認識到書法與音樂有著極其相似的藝術特點。在實際書法創(chuàng)作中,書法家可以通過下筆的力度、速度、書寫的姿勢及內心起伏來創(chuàng)造出不同的節(jié)奏,欣賞者也可以通過觀察字的線條變化、作品的布局來感受到書法作品的獨特韻律。
在古代書法中,書法家喜歡自然、和諧的運筆方式,也喜歡利用自然萬象的力量和運動來展現(xiàn)書法的勢。書法勢凝聚著書法家對萬物生命運動的理解,然后在結合自身的藝術個性將其展現(xiàn)出來,賦予書法藝術極強的生命力。王羲之在《書論》中寫到“或如壯士佩劍,或似婦女纖麗”,索靖也在《草書勢》中提到“玄熊對居于山岳,飛燕相追而差池”,由此可見書法勢蘊含了靈動的生命意識。書法家追求勢和動,其本質就是追求生命韻律,例如王羲之就是從白鵝劃水中領悟到書法的真諦,通過融入個人思想將其變得更富有生命氣息。書法就是將融合了情感與想象的線條鑄成書法的血肉筋骨,使其變得更加靈動,形成一個藝術境界。
書法的勢其實還包含著時間藝術和空間藝術,能夠在有限的篇幅中給人留下無窮盡的想象空間。在書法作品中做好章法布局,就能夠起到最大限度的伸展,擴大作品的格局。我國古代漢字以象形字為起點,充滿了奇妙生動的想象力,在書法中可以將這些想象力融合起來,這樣不僅能夠展現(xiàn)單個字體的自然、生動的特性,還能通過字與字間的布局,整體書法的規(guī)劃、留白中展現(xiàn)出書法的節(jié)奏與韻律,為欣賞者呈現(xiàn)一幅具有美感的書法作品。另外,優(yōu)秀的書法作品往往都能給欣賞者一種一氣呵成的流暢感,能夠讓人讀完整篇文章后還意猶未盡,進而激發(fā)人們的無限想象,體會到書法的話外之意。這就是書法勢的無盡含義,能夠讓欣賞者沉浸其中,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
書法藝術中,勢具有靈活多變的的特點,并且能夠賦予文字生命含義,讓人完全沉浸其中。在過去,我國古代書法家都極其崇尚自然的韻味,創(chuàng)作者通過將處于運動中或潛在運動趨勢的事物展現(xiàn)出來,這就是書法的勢。但是,勢不是簡單的自然萬象的模仿與再現(xiàn),而是需要結合創(chuàng)作者的個人特點,在賦予書法作品生命的同時需要喚起人們的想象力,這樣才能賦予作品更多的像外之像,創(chuàng)作出具有深刻審美價值的藝術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