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先政
(遵義市第十八中學,貴州 遵義 563000)
由于地理知識在實際學習中,需要學生記憶的內容較多,因此學生非常容易出現(xiàn)排斥的現(xiàn)象,甚至部分學生覺得地理課堂氛圍過于枯燥。而使用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的方式,能夠有效解決這一問題,部分地理知識較為抽象,教師需要為學生建立一個相應的地理生活環(huán)境,使學生能夠在建立的環(huán)境中理解地理知識。例如,教師在講解地理環(huán)境知識的過程中,可以先為學生設置一個地理情景:“桉樹在澳洲沿海地區(qū),已經(jīng)成為當?shù)氐闹饕参铮軌騽?chuàng)造一定的生態(tài)效益,但是將桉樹運輸?shù)轿覈瀑F高原之后,造成該地區(qū)出現(xiàn)嚴重的環(huán)境問題,導致這一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這種方式能夠為學生設置一定的懸念,學生在對該問題進行思考的過程中,就能對本節(jié)課需要學習的內容進行大致了解。教師在此過程中逐漸引導學生向“因地制宜”的方向思考,在確定這一原則之后,教師分別分析澳洲沿海地區(qū)和云貴高原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特點,比較二者之間存在的差異,最終確定桉樹在兩個地區(qū)種植產生不同形態(tài)的主要原因。這種方式能夠在激發(fā)學生好奇心的同時,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程度,最終達到掌握知識和理解知識的目的。
教師講解地理知識應該從生活場景出發(fā),讓學生認識到所學的地理知識和生活場景的聯(lián)系,感受到生活中的地理,拉近生活與地理理論知識的距離。結合生活案例講解地理知識,有利于讓學生從日常生活出發(fā),深刻理解背后的地理知識,引發(fā)學生的共鳴,感受地理的魅力,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學生通過思考生活場景,結合所學地理知識,能夠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培養(yǎng)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將教材上的知識點應用于日常生活中,活學活用。例如,教師在講解西北荒漠化的治理措施時,由于很多學生沒有去過西北,對西北的荒漠化現(xiàn)象不了解,所以對荒漠化的危害沒有深刻認知,學習荒漠化的形成和危害時,也只是局限于地理教材,和自身生活聯(lián)系不起來,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此時,教師可以結合生活案例,利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會用到的支付寶為切入點,支付寶在支付之后,都可以領取能量,能量可以用來種一棵梭梭樹,教師可以提問學生,同學們,大家現(xiàn)在的支付寶能量能夠種幾棵梭梭樹?為什么大家都要種梭梭樹呢?由此引出西北荒漠化的問題,再結合網(wǎng)絡上的圖片,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意識到西北荒漠化問題的嚴重性,認識到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通過在支付寶這個平臺上種梭梭樹的行為就是在為治理西北荒漠化貢獻自己的力量,從而拉近生活和地理知識的距離,學生在學習地理時,就會更加積極。結合真實案例講解地理知識,是地理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手段,教師要善于觀察生活場景,選取適用于教學的案例,不斷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地理教學不應該僅僅局限于課堂,教師可以適當組織學生進行地理實踐活動,讓學生深入生活,親自探究生活中的地理知識,理解生活中的地理知識。例如,在學習“自然活動與人類活動的區(qū)域差異”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自然環(huán)境區(qū)域差異對人類活動的影響,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前往本地的居民樓,觀察本地居民樓的特點,主要從居民樓的朝向、墻體薄厚、各居民樓間隔等方面觀察。分析地理環(huán)境對建筑物外形的影響,結合本地居民樓建筑的特點,分析為什么我國的居民樓大都坐北朝南,分析墻體厚度和氣候之間的關系,分析北方樓房間距比南方樓房間距大的原因。教師可以在實踐活動中采取小組分組觀察總結的方式,讓小組的同學之間共同討論觀察。學生在地理實踐中能夠鍛煉自己的觀察能力,總結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全面提高自身素質;在小組討論學習中,還能夠培養(yǎng)自己合作學習能力。由此可見,地理實踐活動對于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高有積極作用,更加重要的是,有利于激發(fā)學生探究生活中的地理知識的興趣,將地理學習和實際生活相結合,在對生活場景的思考中,做到對地理知識的舉一反三,優(yōu)化地理教學效果,全面提高地理成績。
綜上所述,高中地理和初中地理相比難度增大很多,部分學生在高中地理的學習上存在很多困難。高中地理知識繁瑣零碎,學生在記憶學習時容易失去學習興趣。高中地理教師要摒棄傳統(tǒng)的地理教學方式,在教學中多融入生活場景,用生活中的地理知識講解地理,達到地理生活化教學的目的。生活中很多自然現(xiàn)象都可以用地理知識來解釋,教師應該將地理教材知識講解和生活場景相結合,把生活場景作為地理教學素材,從生活場景出發(fā),開展地理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提高地理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