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守慧
(河北省張家口市懷來縣西八里中心校,河北 張家口 075431)
板書設計是一門藝術,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它以精煉的語句,簡潔的線條,醒目的符號,把文章的思路、重點和中心聯結起來,簡練地構成全文的主體框架,顯示出知識的綱目、層次和內在聯系,使教師能夠更直觀、更系統地展開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從而大大提高教學效果。因此,板書在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被教師所重視。在語文教學中,好的板書設計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美化教學形式,優(yōu)化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率,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接受美的熏陶。由此可見,板書的作用是十分顯著且必不可少的。因此,板書設計要讓學生體驗到教學的基本過程,獲得學習方法,體現課標中的重點、難點,突出骨干知識,體現認知結構。那么板書如何設計才能更好地為教學服務呢?
板書必須要有明確的目的性、針對性,必須嚴格為教學目的服務,不能什么都往上寫,與教學要求有關的,就考慮板書;與之無關的,就必須放棄。如《記金華的雙龍洞》一文的教學要求是:引導學生按作者游覽的順序給課文分段;學習作者以參觀路線為記敘順序的寫作方法,設計板書就要以參觀順序為主。根據游記的特點,抓住作者行蹤,用線索式或圖示式設計出游記的路線,這樣即便于學生掌握文章思路,又便于學生按游覽順序進行觀察記序的方法,體現了為教學目的服務。
課前完成板書可以節(jié)省教學時間,提高課堂時間的利用率。殊不知,學生面對一覽無余的板書,可能會因為缺乏刺激而提不起興趣。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充分利用課前完成的板書,久而久之,板書成為一種裝飾,學生對板書就會變得越來越“熟視無睹”。事實上,板書的生命力恰恰在于它的動態(tài)生成性。富有生命力的板書應該隨著教學的進程,隨著學生的學習變化不斷生成。因此,教師在呈現板書時要掌握時機,富于靈活性。具有提示性的板書,可在課前完成;具有啟發(fā)性的板書,應在課中呈現;具有結論性的板書,應該等到“瓜熟蒂落”時,呈現在分析、歸納和總結之中。有如下幾種方式:
(一)隨機板書,逐步完成。
(二)課前板書,逐步揭示。課上只要將覆蓋在板書上的紙依次撕去即可。
(三)集中板書,一次成型。在課堂總結時,邊總結邊板書,或用小黑板、投影儀、電腦等一次性揭示。板書時機掌握得好,可以節(jié)約時間,提高效率。
語文教學板書的意義和作用,在于幫助學生熟悉課文內容,理清課文知識的脈絡,弄清語言描寫的作用,把握文章揭示的主題。教師在深鉆教材的基礎上,進行有條有理的教學板書,就能使學生對所學課文的內容一目了然,便于學生提綱挈領地熟悉和掌握所涉及的語文知識和技能。因此,教師要準確把握教材,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視覺心理因素等,進行全面的審視、謀劃。一堂課要板書些什么內容要達到什么目的,哪些內容是要突出的重點等。教師在上課之前就要設計好,心里有數才能上課有準兒。隨心所欲,不但不能達到既定的目的,而且會擾亂學生的學習。
教師在設計板書的內容時,要體現課文的中心、故事的高潮,要能引導學生把握課文重點,理解內容實質。在板書時,教師為了強化重點、難點,通常使用不同顏色的粉筆書寫和繪畫,并用文字、符號、線條、圖表等形式把教材內容具體化、直觀化,使其具有獨特的吸引力,也使學生受到藝術的熏陶和思維的訓練。例如,《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板書設計:這樣的設計,層次清晰,不僅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及作者的寫作意圖,還突出了教學重點,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好的板書可以讓學生有效地掌握小學語文課的主要內容,有利于學生記住文中內容安排,對于學生后面的復習可以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可以提高學生復習的效率,提高他們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如《梅花魂》的板書?!睹坊ɑ辍肥侨私贪嫘W語文第九冊第六課的精讀課文。這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文章。這篇課文以敘事為主,文章講的是我的外祖父是一位華僑老人,在異國他鄉(xiāng)他教我學唐詩宋詞,他十分喜愛墨梅圖,在回國之前把墨梅圖和繡著血色的梅花手絹鄭重地交給了我,讓我好好保存的往事。文章通過贊美梅花,贊美像梅花一樣有氣節(jié)的中國人,寄托了老人對祖國的深深眷戀之情。本文前后照應、首尾照應,層次井然!《梅花魂》的板書:由梅花想到外祖父以及有關外祖父的五件事情。作者回憶這段往事是想表明外祖父雖身在異鄉(xiāng),但是他擁有一顆火熱的愛國心,表達了外祖父對祖國的深深眷戀之情!這樣的板書設計使學生能夠很快地抓住文中的主要內容,對于文中內容的記憶,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總之,好的板書可以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因為好的板書展現出課文的具體內容安排以及作者的寫作思路,能夠讓學生看清作者是怎樣構思,怎么樣進行內容具體安排。這使他們以后的寫作有章可循,因為孩子剛開始的寫作大多源于優(yōu)秀作品的模仿。好的板書引導他們學會巧妙地謀篇布局,合理地組織材料,為他們以后的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