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海華
(河北省永清縣曹家務鄉(xiāng)中心校,河北 永清 065600)
當今小學生,一談到寫作總有種恐懼心理,提起筆來重如千均,一拿到作文題目,馬上報出一摞作文選來“參考”,致使他們失去鍛煉的機會。那么,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呢?
引導學生有目的地觀察積累作文素材是中小學作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墩Z文課程標準》在第三、四學段的寫作目標中提出:“養(yǎng)成留心觀察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fā)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边@需要教師積極地引導,并教給他們有關觀察的方法。
筆者認為在引導學生觀察時,必須把握以下幾點:
第一,善于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小題材。小學生寫作時,一個常見的心態(tài),就是盼望有“大好人”、“大好事”、“天下奇觀”,等待著“舍己救人”、“勇斗歹徒”等感人場面的到來,當然,這些內容如果有的話應該寫。但是,在小學生的生活中,他們經歷的大都是平凡而渺小的小題材。小學生的思維能力還處于幼稚的發(fā)展初期,認識生活的能力還比較薄弱,知識的閱歷較膚淺。因此,我們在作文教學時,不能脫離學生的認識和生活實際,去要求學生寫反映社會生活、具有社會價值的大題材,不能企盼學生寫出什么驚人之作。
第二,要堅持把定向觀察與隨機觀察有機地結合起來。所謂定向觀察,就是要根據某次寫作的要求,有目的地組織學生開展參觀、游覽、調查、訪問等活動,或把觀察的事物帶入課堂進行定向觀察,通過定向觀察讓學生獲取寫作的素材。所謂隨機觀察,就是要求學生把目光投向廣闊的生活空間,要求他們凡遇到新鮮的感受,要及時地記在專門的觀察本上,為他們的寫作提供廣闊的智力背景。我認為,當學生進入中年級,應把觀察的重點放在隨機觀察上。因為學生一旦養(yǎng)成了隨機觀察的習慣,他們發(fā)現和捕捉生活的能力就會增強,從而頭腦里的材料也就越來越豐富,作文就會"文思泉涌".而且在長期的觀察活動中,他們的精神生活也會越來越豐富,真正使作文成為他們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第三,要引導學生將平時觀察到的生活素材定期進行集中歸類整理,將"源"建"庫",使零碎的變?yōu)橄到y(tǒng)的,分散的變?yōu)榧械?,陌生的變?yōu)槭煜さ摹Mㄟ^集中歸類整理,使這些素材在學生頭腦中形成一個有序的網絡化的認知結構,以便學生在寫作時能及時提取。還要要引導學生定期進行交流,相互補充,以強化對生活原型的再認識。學生各自的觀察,是按照各人的觀察能力和觀察習慣進行的。這樣獲得的觀察素材有著鮮明的個性色彩,但不乏粗疏或片面。為此,我們可以在引導學生廣泛收集生活素材的基礎上,注意定期組織學生開展“素材匯報交流會”,達到相互啟發(fā)、取長補短的目的,交流匯報的過程,也是學生對生活原型再認識的過程。
學生掌握書面表達的能力需要經歷一個長效積累的過程,這個過程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漸進過程。那么,如何引導學生廣泛閱讀呢?
首先要為學生的閱讀提供豐富的源泉。在抓語言積累上,除了發(fā)揮語文課本的功能,引導學生多讀多背、熟讀成誦外,還要不斷擴大學生的閱讀面,充分發(fā)揮學校圖書館、閱讀室、畫廊、板報和班級圖書箱、圖書角、班級剪報等陣地的作用,以豐富學生的閱讀材料。
其次運用統(tǒng)一的"閱讀卡".要求學生對文章中的精彩片段,妙詞佳句,成語格言,及時摘抄,分類整理,并寫上簡要閱讀批注或感想,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再次定向的專題閱讀與自由閱讀相結合。定向專題閱讀,就是要求學生閱讀的書籍 ( 或文章 )與語文教材的單元閱讀、單元作文的語體相協調,以提高閱讀和作文的即時效率。自由閱讀就是根據學生各自的興趣選定材料。
所謂"小練筆"就是圍繞某一個重點或中心,進行范圍小、篇幅短的寫作練習,它是減緩作文坡度的階梯。指導學生科學地進行小練筆。
為了使小練筆更為科學合理,在表達形式和方法上,可先要求寫摘錄式練筆,摘抄名人名言和優(yōu)美的詞、句、段;接著寫記敘式練筆,重在敘述或描寫,記錄一天中給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人和事、景和物,在記敘的篇幅上可由短到長,逐步發(fā)展;然后讓學生進行心得式、感想式練筆,通過抒情、討論,充分表達自己的情感。為了便于教師檢查和學生相互之間的交流,可要求學生備一本小練筆筆記本。讓他們堅持天天練筆,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練筆習慣。
從訓練時間上來看,教師要引導學生從課上走向課下,克服為文而文的傾向。學生的作文是他們對日常生活感悟后的自然產物。這樣的作文往往有著鮮明的個性色彩,并體現著表現自我的創(chuàng)造性,它沒有時間的限制。學生的寫作沖動絕不會只等到上作文課時才產生。如果把學生的寫作都框定在作文課上,學生也許因為缺乏作文的興趣而走上為文而文的歧途。因此,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把作文的時間放在平時,讓學生有了感觸及時地記錄下來。作文課上,教師要指導學生將觀察到的素材進行加工,潤色和提煉,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從訓練的空間上來看,教師要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拓寬作文訓練的渠道。開放學生的多種器官,提供實踐機會,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充分挖掘課文中的作文資源,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課文中蘊含著極其豐富的可供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作文的資源,這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要陣地。在學校和班級的板報墻報上開辟“自由談”、“小評論”、“心里話”、“新發(fā)現”等欄目,引導學生將班級、學校以及社會上出現的好人好事或一些傾向性問題進行議論,這種寫作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對某一問題發(fā)表三言兩語的看法都可以,其目的是為學生提供一塊說理議論的創(chuàng)新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