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滔
摘 要:在我們的觀念中,老師教授小學語文閱讀都是自己在講臺上分析文章,試圖讓講臺底下的學生更加深入地去理解。學生的思想跟不上教學內(nèi)容,學習的效率大打折扣。時代在發(fā)展,教育事業(yè)也要進步?,F(xiàn)如今的教育更應該注重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生對于課堂的反饋情況。小學的語文學習過程中,閱讀毫無疑問是整個學習的中心線。為了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和提高教學質(zhì)量,應對以前的課堂內(nèi)容進行創(chuàng)新。多加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讓學生對閱讀的內(nèi)容有新的理解,從而讓課堂更豐富。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五年級;閱讀教學;學生觀察能力;培養(yǎng)
引言
學生在學習語文時,閱讀理解是語文的重中之重,而學習閱讀理解相對比較困難,讓學生學好閱讀理解是對教師來說也成為難點。讓學生有出色的閱讀能力更是會提高學生以后的學習,給學生帶來優(yōu)勢。如何讓學生對學習感興趣、讓課堂更加活躍、讓學生的效率最大化、構(gòu)建高效課堂,成為教育者最為多談的問題。小學的語文課堂上,正是學生培養(yǎng)閱讀思維模式的關(guān)鍵期,教師應當充分了解學生的課堂情況,學生對老師上課的反應,上課使用多元化的方式交學生,學生對閱讀產(chǎn)生興趣之后,也會自主的去閱讀,會發(fā)展成一種好的習慣,學生的閱讀水平也會相應的提高。
一、小學階段學生性格分析
小學生們剛接觸這個新鮮的世界,性格很活潑,好奇心重。注意力很容易被其他事物分散,理解力也和成年人有很大差別,對事物的看法、認知都在萌芽期,這讓小學的教育更為困難。小學生從幼兒園的身份轉(zhuǎn)變,日常的作息和學習方式發(fā)生了很大轉(zhuǎn)變。從家長的陪伴到自己自主的學習,和同學們討論的學習,以及和老師、同學的日常相處都學要去適應,這給學生學習也會產(chǎn)生影響。老師根據(jù)學生的性格,制定好的計劃,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進步。
二、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的策略
(一)理解古代詩文
中華文明五千年,我國的古詩詞博大精深,小學生理解起來極為困難。在教授古詩詞時,用講故事的方法,或是講解作者的背景、講解詩詞中的人物,景色,讓學生從另一方面理解詩詞,這或是教學的一個創(chuàng)新點。也可通過情景描述,讓學生試圖身臨其境,可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以及提高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的思維更加敏捷,從而更好的感受詩詞的情感。比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全篇描寫景物,表達了濃濃的藝術(shù)特色,全詩僅通過二十八個字,卻講述了完整的故事。教師通過課堂觀察,讓學生提高理解能力,可以讓學生對京口瓜洲,數(shù)重山有自己的理解并描寫出來。讓學生把重點放在景物的描寫,通過景物去理解人物當時的心情,這種教學方式會把學生帶入課堂,帶入詩境去理解詩的意境,也能練習出學生的寫作能力。
(二)教學以學生為主
在小學的語文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讓學生先對文章有獨立地理解,即使了解學生的進度,給學生指引正確的方向,設立恰當?shù)哪繕?。教師在教學中,考慮學生的進度,實時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針對不同階段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同時,教師選擇教材也要多樣性,注意抓住重點以為學生的自主學習爭取到更多的時間。引導學生不能去死記硬背課本上的東西,讓學生理解內(nèi)容,有著學習的目標和對文章的看法,讓學生帶著目標去聽課 。
(三)構(gòu)建良好的交流環(huán)境
以往的課堂上,教師只講解閱讀文章的內(nèi)容,沒有師生互動環(huán)節(jié),學生的想法、看法也沒能體現(xiàn)出來,這樣學生的課堂聽講很可能走神,學生的聽課效果也會大打折扣。我們應該轉(zhuǎn)變這種教學方法,多進行師生交流,給學生發(fā)揮的空間,活躍課堂氛圍。教師在閱讀的教學上,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感受,多和學生交流了解學生的問題,更加精確的解決學生的問題和困難。適當?shù)囊惨獙W生的看法給予肯定,增強學生的信心,師生之間的溝通也是提高小學課堂成功的一個關(guān)鍵因素 。
(四)遵循因材施教原則
教師在課堂上的閱讀教學,不能一味的講解,要因材施教,要注意不同階段的學生理解力和發(fā)現(xiàn)能力不同。教學時,與學生即使溝通,根據(jù)需求制定教學方案,展開教學工作。例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根據(jù)不同學生的進度,以及興趣愛好,發(fā)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鼓勵學習好的學生發(fā)表自己對文章獨特的理解,表達出自己閱讀后的感悟,針對閱讀能力差的學生,主動去給他們一些鼓勵和閱讀技巧。這樣以保持整體班級的閱讀水平 。
(五)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教師在課堂上的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的整理能力和自主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學會整理課堂的教學內(nèi)容,以滿足語文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要求。在進行教學中,老師應該給學生找到合適的閱讀材料,鼓勵學生自己先閱讀并給出自己的看法和評價,以達到獨立思考的習慣。對于理解困難的地方,也可借助網(wǎng)絡去理解。形成這種好的習慣和思維后,對學生發(fā)掘文章的重點的能力也是一種提高,在整個人生學習中會收益。教師指導過程中也可以讓學生積累文章內(nèi)容,學習寫作手法,對學生的寫作能力也是一種提高,這樣既提高了閱讀水平,同時也對提高了寫作能力 。
結(jié)束語
要提高教師教學生的能力、上課時要讓學生產(chǎn)生聽課的興趣,要采用多種方法一起使用,不能局限于一種教學方法。教學方法的改進也要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符合,這樣提高課堂質(zhì)量。教學時也要考慮到學生的聽課感受、以學生為主,制定和計劃相應的學習計劃。同時,和學生的日常溝通也是教學的一部分,了解學生的學習程度,要因材施教,與學生互動。通過教學計劃的改變,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不僅學生閱讀成績提升,更能讓學生受益終生。
參考文獻:
[1]沈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觀察能力培養(yǎng)策略探究[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9(01):47-48.
[2]劉霞.論小學語文五年級閱讀教學中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J].課外語文,2017(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