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婕,于健,嚴國兵
靛紅雙腙類化合物生物活性的研究進展
余婕,于健,嚴國兵*
(麗水學院,浙江 麗水 323000)
靛紅雙腙類化合物是一種重要的靛紅衍生物,具有多種生物活性。為了進一步研究靛紅雙腙類化合物的生物活性與其構效關系,近年來人們對其結構進行了大量的修飾和改造,合成了一些活性較強的化合物。對近年來靛紅雙腙類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及構效關系研究進行了綜述。
靛紅衍生物;靛紅雙腙;生物活性
靛紅雙腙是一類靛紅衍生物,它具有出廣泛的生物活性,如抑菌活性[1]、殺菌活性[2]、抗癌活性[3]、抗結核活性[4],以及對神經系統(tǒng)的作用,如鎮(zhèn)痛[5]、抗炎[6]等。除此之外,靛紅雙腙還可以充當有效的酶抑制劑[7]、緩蝕劑[8]等。HASSAN[9]等將靛紅與水合肼在乙醇中回流反應,后將得到的靛紅腙與芳香醛在乙醇中進行縮合反應,得到相應的靛紅雙腙化合物。近年來,人們對靛紅雙腙類化合物的結構進行了大量的修飾,得到了一些研究成果,本文將對靛紅雙腙類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及構效關系進行歸納和總結。
YOUSSEF[1]等設計合成了一系列靛紅雙腙衍生物(化合物1~5),以革蘭氏陽性菌和革蘭氏陰性菌為試驗菌,研究化合物對多種微生物的抗菌活性。使用的細菌有:枯草芽孢桿菌、白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和大腸桿菌。使用紙片技術進行測試,結果表明,所制備的衍生物對所有類型的細菌都表現出一定的活性,抑制率在45%~70%之間。
圖1 化合物1~5的結構式
MURUKAN[10]等合成了一系列靛紅雙腙金屬配合物。根據元素分析、摩爾電導率、磁化率數據、紫外吸收可見光譜、紅外吸收可見光譜、電子順磁共振光譜和核磁共振光譜研究,對配合物進行了表征。分析數據表明,鎳(II)、銅(II)和鋅(II)配合物具有1∶1的金屬配位比,錳(II)、鐵(II)和鈷(II)配合物具有1∶2的配位比。紅外光譜數據表明,雙腙表現為一元三齒配體。銅(II)配合物的X射線衍射研究表明其為正交晶格。電子順磁共振光譜數據表明,金屬-配體鍵具很強的共價性。
通過抗菌活性篩選試驗,對配體和金屬配合物進行了抗菌活性篩選。結果表明,所有金屬配合物的抗菌活性都強于配體。這種活性的增強可以根據螯合理論來解釋,螯合作用大大降低了金屬離子的極性。螯合作用不僅可以降低金屬離子的極性,還可以增加螯合物的親脂性,有利于金屬離子與脂質的相互作用。但螯合作用不是抗菌活性的唯一標準,金屬離子的性質、配體的性質、配位位點、配合物的幾何結構、濃度、親水性、親油性和共配體的存在以及空間和藥代動力學因素對抗菌活性有重要影響。因此,金屬配合物的抗菌性能不僅僅歸因于其螯合作用,而是多種作用的復雜混合。
DEVI[11]等合成了一系列Co(II)、Ni(II)、 Cu(II)和Zn(II)靛紅雙腙金屬配合物。通過元素分析、電導研究、磁化率和光譜技術(紅外、紫外-可見光譜、核磁共振、質譜和電子自旋共振)進行表征,結果表明配合物為八面體或畸變八面體的單核結構。對革蘭氏陽性菌、革蘭氏陰性菌和真菌進行體外抑菌試驗,結果表明所合成的化合物對多種微生物都有很好的抗菌活性,且其配合物的抗菌活性優(yōu)于母體配體,其中Cu(LIV)(Q)·H2O(化合物6)是最有效的抗菌劑,在檢測其對人體的毒性后,認為可用于食品和制藥工業(yè)。
圖2 化合物6的結構式
PANDEY[2]等合成了一系列新的有機磷衍生物(化合物7~16)。利用紅外光譜、核磁共振氫譜和碳譜對其進行了表征。研究了化合物對鐮孢炭疽菌、尖孢鐮刀菌和淡色彎孢菌的殺菌活性。研究結果表明,化合物在抑制所有試驗真菌的菌絲生長方面顯示出很好的效果,且抗菌活性與被測化合物的結構特征有關。與磷酸鹽相比,硫代磷酸鹽的效價更高;與含靛紅-3-(取代苯甲酸腙)的化合物相比,含靛紅-3-(取代苯氧乙酸腙)的化合物的效價更高;與其他取代物相比,附著在芳香環(huán)上的取代氯效價更高。其中,化合物11和14顯示出優(yōu)于商業(yè)殺菌劑Bavistin、Bitox-50的殺菌性能,活性是商業(yè)殺菌劑的2~4倍。
圖3 化合物7~12的結構式
圖4 化合物13~14的結構式
圖5 化合物15~16的結構式
疼痛是機體受到傷害性刺激后產生的一種保護性反應,常伴有恐懼、緊張、不安等情緒活動。鎮(zhèn)痛藥主要作用于中樞或外周神經系統(tǒng),選擇性抑制和緩解各種疼痛。發(fā)炎指生物組織受到外傷、出血、或病原感染等刺激,激發(fā)的生理反應,其中包括了紅腫、發(fā)熱、疼痛等癥狀??寡姿幨怯糜谥委熃M織受到損傷后所發(fā)生的反應炎癥的藥物。
KHAN[5]等合成了8個靛紅雙腙衍生物(化合物17~24),采用渦流熱板法對白鼠進行鎮(zhèn)痛活性測定。根據基礎反應時間的結果記錄在表一中,證明該系列化合物具有一定鎮(zhèn)痛活性,但效果弱于阿司匹林。
圖6 化合物17~24的結構式
KHAN[6]等設計合成了27個靛紅雙腙化合物(化合物25~32),并對其抗炎活性和細胞毒性進行了評價。其中,化合物25~32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呼吸爆發(fā)抑制活性,IC50值在242.97~652.12 μM之間。與標準消炎藥(IC50= 271.12±1.12 μM)相比,化合物26、27、28、29、30、31和32顯示出不同的抗炎活性?;衔?6(IC50= 242.97±2.24 μM)表現出比標準消炎藥更好的活性,化合物27和30表現出一定的抗炎作用,IC50值分別為470.11±2.42和429.97±3.42 μM,而化合物29、31和32分別表現出IC50值492.71±6.12、495.12±2.02、519.12±1.93 μM,其他所有化合物顯示出低于50%的抑制作用,被認為是不活躍的。比較化合物26和吲哚美辛的抗炎活性,化合物26的活性更高,表明吲哚骨架是抗炎活性的先決條件,化合物26和27兩倍的活性差異是由于萘鍵的不同,而結構類似于化合物26和27的化合物25完全失活似乎是由于吲哚部分的C-4和C-7處的兩個Cl取代基引起的。一般來說,與其他取代基相比,R4的性質似乎對化合物抗炎活性有更大的影響。經鹵蟲致死試驗,對化合物細胞毒性進行評價,結果表明化合物25~32對鹵蟲無細胞毒性。綜上所述,化合物26可作為先導化合物,其更密切相關的合成修飾分子可作為更有效的抗炎藥出現。
圖7 化合物25~32的結構式
表1 化合物25~32的結構式
癌是指起源于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是惡性腫瘤中最常見的一類。結核是一種由結核桿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傳染病。
ELDEHNA[3]等采用混合藥效團法設計合成了一系列新的靛紅雙腙-吡啶雜化物(化合物33~36),研究其對HepG2肝癌、A549肺癌和MCF-7乳腺癌細胞的體外抗增殖活性。結果表明,所合成的雜交種對所檢測的癌細胞株具有良好的生長抑制活性?;衔?3和34的IC50分別為11.5±1.05 μM和 8.7±0.91 μM,對HepG2癌細胞株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在抗A549活性方面,化合物34的IC50值為10.8±1.15 μM,是活性最強的類似物,它們的效價比阿霉素低了1.4倍(IC50= 7.6±1.37 μM),化合物33和35(IC50= 19.7±2.59和16.8±1.92 μM)對A549表現出良好的活性。根據MCF-7細胞的細胞毒性評價顯示,化合物33、35和36的IC50分別為 10.4±1.47、14.7±2.82、14.9±1.04 μM,化合物34對MCF-7細胞系的IC50值為6.3±0.79 μM,幾乎與阿霉素(IC50= 6.1±1.95 μM)相等,成為本研究中抗MCF-7最有效的藥物。
圖8 化合物33~36的結構式
KARUNANIDHI[4]等合成了30個靛紅雙腙衍生物(化合物37~44),并對其進行抗結核活性篩選。結果表明,這些化合物對結核分枝桿菌H37Rv的活性在2.3~200 μM之間,其中,具有雜環(huán)的化合物表現出更強的活性?;衔?7(MIC= 2.3 μM)和38(MIC= 17 μM)顯示出極好的抗結核活性。對兩種抗分枝桿菌化合物37和38進行二級篩選,比較了兩種化合物在有氧條件下對結核分枝桿菌的耐藥菌株、金黃色葡萄球菌和銅綠假單胞菌等的MIC值。被測化合物的數據表明,它們對所有菌株都具有中等至優(yōu)異的活性。其中,化合物37對耐藥菌株(INH-R1和INH-R2)均表現出良好的活性,對利福平耐藥株(RIF-R1和RIF-R2)表現出中等的活性,對氟喹諾酮耐藥株(FQ-R1)表現出較低的活性,而化合物37對所有菌株均表現出中等的活性?;衔?9、40、41、42、43、44也表現出較好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40、41和42表現出較高的抗真菌活性,MIC值分別為7.0、9.0、5.6 μM,IC50值分別為3.9、6.4、3.9 μM?;衔?3和44表現出中等活性,MIC值分別為34、77 μM。進一步研究最具活性的化合物40和42對耐藥分枝桿菌的抗菌活性?;衔?0對INH-R1和INHR2菌株的IC50分別為3.4、5.3 μM,對RIF-R1和RIF-R2菌株的IC50值分別為1.9、8.4 μM,對氟喹諾酮耐藥菌株的IC50值為4.9 μM,均表現出較好的活性?;衔?2對所有抗性菌株的IC50值在11~27 μM之間,表現出中等活性。
圖9 化合物37~38的結構式
圖10 化合物39~44的結構式
許多病原微生物依賴于它們的宿主來獲得關鍵的代謝物,例如,所有寄生原生動物(如瘧原蟲、弓形蟲、利什曼原蟲、錐蟲等)都缺乏從頭合成嘌呤核苷酸的能力。取而代之的是,這些生物體依靠補救酶從宿主體內獲得嘌呤堿和核苷,并將其轉化為相應的核苷酸。因此,通過對補救酶的作用,干擾嘌呤回收可能是殺死這些生物的有效方法之一。
SOMOZA[7]等為了探索這一觀點,試圖阻斷寄生原生動物胚胎三毛滴蟲的嘌呤補救途徑,胚胎三毛滴蟲的嘌呤補救主要依賴于一種酶(HGXPRTase)。SOMOZA等人詳細比較了胚胎HGXPRTase和人血紅蛋白酶的活性位點,利用對接算法篩選具有HGXPRTase抑制作用的化合物。他們設計合成并分析了22種化合物,其中化合物 45~48為靛紅雙腙類化合物。這22種化合物中有18種(82%)的IC50低于1 mM篩選閾值,10種(45%)抑制HGXPRTase的效價等于或高于兩種原始抑制劑的效價。此外,其中一些化合物對胚胎HGXPRTase的抑制作用明顯強于人血紅蛋白酶。
圖11 化合物45~48的結構式
KHAN[12]等設計合成了一系列靛紅雙腙化合物(化合物49~51),研究其構效關系,并用光譜技術對所有化合物進行表征。經抗糖化試驗,確定了一系列潛在的分子作為抗糖基化劑。結果表明,所有化合物的抗糖化活性IC50值在243.95~634.05 μM之間。其中,化合物49(IC50= 243.95 ± 4.59 μM)、50(IC50= 257.61 ± 5.63 μM)和51(IC50= 291.14 ± 2.53 μM)的抗糖化活性均優(yōu)于標準品(蘆丁,IC50= 294.46 ±1.50 μM)?;衔?9和50具有分別位于鄰位和對位的硝基,硝基與甲基乙二醛的羰基形成具有很高的抗糖化活性的配合物。類似地,化合物51所具有的高抗糖活性可能是由二羥基類似物與甲基乙二醛的羰基反應生成縮醛所致。
圖12 化合物49~51的結構式
KHAN[13]等根據先前的研究發(fā)現,氧化應激似乎參與了糖尿病的病理生理學和代謝綜合征的心血管并發(fā)癥。鑒于上述糖尿病與氧化應激之間的關系, KHAN等決定重新合成一系列靛紅雙腙化合物(化合物52~56),篩選它們的抗氧化潛力,經超氧陰離子自由基清除活性和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的體外測定,結果顯示,有4種化合物表現出不同程度的超氧陰離子自由基清除活性(IC50=156.34~273.15 μM),化合物52(IC50=156.34 ± 0.22 μM),化合物53(IC50=273.15 ± 1.60 μM),化合物54(IC50= 224.12 ± 0.80 μM),化合物55(IC50=225.03 ± 0.73 μM),與標準沒食子酸沒食子酸酯(IC50=104.04 ± 1.70 μM)相比,它們具有良好的超氧陰離子自由基清除活性,且化合物52和化合物56表現出良好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其IC50值分別46.63 ± 0.26、436.90 ± 0.59 μM。其中,化合物52在其以前的研究中顯示出優(yōu)異的抗糖基化活性,在此次研究中顯示出合理的超氧陰離子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他們猜測化合物52清除自由基的活性可能與兒茶酚部分有關。
圖13 化合物52~56的結構式
表2 化合物52~56的結構式
2015年同課題組成員KHAN[14]等再次合成了一系列靛紅雙腙化合物(化合物57~61),并研究了其對利什曼原蟲的殺滅作用。在27個化合物中,化合物57、58、59、60和61為潛在的抗利什曼原蟲化合物,表現出不同程度的抗利什曼原蟲活性,其IC50值分別為44.86±0.66、65.27±0.38、76.58±0.30、46.51±0.36、84.05±0.23 μM,其余化合物IC50值大于100 μM,均無抗利什曼原蟲活性。化合物58(IC50=65.27±0.38 μM)較化合物57活性略有下降,可能是鄰位甲氧基的羥基質子被甲基保護所致。
圖14 化合物57~61的結構式
表3 化合物57~61的結構式
MUSHARRAF[15]等探索了一類新的靛紅雙腙作為UV-LDI基質,用于MALDI-TOF-MS分析低分子量肽,并將基質的性能與其化學結構關聯起來?;衔锏倪x擇標準是基于MALDI基質所需的結構特征,即共軛芳香體系、λmax等,篩選出4種具有必需功能的靛紅雙腙衍生物作為潛在基質?;衔?2在用于分析緩激肽時產生非常高的強度,且在用于分析腎素肽時,顯示出類似的結果??偟膩碚f,新開發(fā)的基質產生了具有高重復性的分析物的優(yōu)良信號強度。然而,這些新的基質在低質量區(qū)幾乎沒有觀察到背景信號,發(fā)現適合用于分析小分子。為了評價新基質在小分子分析中的性能和觀察在低質量區(qū)產生的背景信號,對兩種低相對分子質量化合物膽酸(408.57 Da)和鵝去氧膽酸(392.57 Da)進行了分析。用化合物63作為基質,分析膽酸(0.1 μM)溶液,顯示出極好的再現性。
圖15 化合物62~63的結構式
軟鋼是一種重要的工程材料,由于其成本低、力學性能優(yōu)良,被廣泛用作建筑材料。軟鋼在工業(yè)設備酸洗清洗、油井酸化等各種工業(yè)用酸溶液中腐蝕嚴重[16-17]。抑制性酸溶液通常用于減少酸對金屬的腐蝕。這些抑制劑通過增加陽極或陰極極化行為、減少離子的移動或擴散以及增加金屬表面的電阻來減少腐蝕過程[18]。靛紅雙腙類化合物不僅表現出廣泛的生物活性,還充當有效的緩蝕劑[19-20]。
ANSARI[8]等采用重量法研究了3種靛紅雙腙化合物(化合物64~66)對1.0 M HCl中碳鋼腐蝕的抑制作用,經電化學阻抗譜、動電位極化和量子化學等研究,討論了其活化能、平衡常數、吸附自由能、活化焓和活化熵的值等。研究發(fā)現,3種化合物在1.0 M HCl中均表現出良好的緩蝕性能,緩蝕效率依次為化合物64>化合物65>化合物66,所研究的化合物為混合型抑制劑,且這些化合物遵循Langmuir吸附等溫線,通過掃描電子顯微鏡和X射線能譜觀察,證實了金屬表面存在由化合物形成的保護性緩蝕劑膜。
圖16 化合物64~66的結構式
近年來,納米II-VI化合物半導體因其優(yōu)異的性能和潛在的應用前景而備受關注。因此,人們對納米材料的合成、形貌和相位控制以及物理性質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研究[21-22]。ZnSe是能帶隙為2.8 eV的II-VI納米半導體材料之一,由于其在短波激光和其他光電子領域的潛在應用,受到了廣泛的關注。
FLORENCE[23]等以靛紅雙腙為配體,在室溫下采用濕化學反應法對硒化鋅納米結構進行了形態(tài)結構修飾(化合物67),制備所得硒化鋅納米棒相對均勻。
圖17 化合物67的結構式
透射電鏡觀察結果表明,平均直徑為100 nm,頂部直徑為8~10 nm。在紫外-可見吸收光譜中觀察到帶隙的強烈藍移,在390 nm處的吸收最大值。光致發(fā)光研究表明,硒化鋅納米棒具有增強的光致發(fā)光特性。因此,所制備的硒化鋅納米棒在藍色發(fā)光體、催化劑和氣體傳感器等方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該靛紅雙腙化合物還可作為配體用于制備其他形貌特殊、性能優(yōu)異的金屬硒化物(CdSe、CuSe)。
靛紅雙腙類化合物是一類具有多種生物活性的靛紅衍生物,目前人們對其結構進行的大量修飾和改造,主要研究方向有:在苯環(huán)中引入取代基;在雙腙上引入取代基。經過不斷的深入研究,將會發(fā)現更多結構多樣、活性優(yōu)良的靛紅雙腙類化合物。
[1]YOUSSEF M S K. Synthesis of antimicrobial heteroaryl-substituted- 1,2,3-triazolines via the reaction of diazomethane with anils and mixed azines of thiophenealdehyde and/or isatin[J]., 1981, 31(1): 363-367.
[2]PANDEY V K, DWIVEDI A, PANDEY O P, et al. Organophosphorus derivatives containing isatin-3-hydrazones as chemotherapeutants against fungal pathogens of sugarcane[J]., 2008, 56(22): 10779-10784.
[3]ELDEHNA W M, ALTOUKHY A, MAHROUS H, et al. Design, synthesis and QSAR study of certain isatin-pyridine hybrids as potential anti-proliferative agents[J]., 2015, 90: 684-694.
[4]KARUNANIDHI S, CHANDRASEKARAN B, KARPOORMATH R, et al. Pharmaceutical compounds: The Republic of South Africa, WO2018100484[P]. 2018-06-07.
[5]KHAN S A, SIDDIQUI A A, BHATT S. Analgesic activity of isatin derivatives[J]. Asian Journal of Chemistry, 2002, 14(2): 1117.
[6]KHAN K M, KHAN M, ALI M, et al. Superoxide respiratory burst inhibitory activity of Bis-schiff bases of isatins[J]. Journal of Chemical Society of Pakistan, 2013, 35(3): 987-993.
[7]SOMOZA J R, SKILLMAN A G, MUNAGALA N R, et al. Rational design of novel antimicrobials: blocking purine salvage in a parasitic protozoan[J]. Biochemistry, 1998, 37(16): 5344-5348.
[8]ANSARI K R, QURAISHI M A. Bis-Schiff bases of isatin as new and environmentally benign corrosion inhibitor for mild steel[J]. Journal of Industrial and Engineering Chemistry, 2014, 20(5): 2819-2829.
[9]HASSAN K M, KHALIL Z H. Studies on Spiro Azetidinones and Spiro Thiazolidinones, III Synthesis of Some New Spiro Azetidinones, Spiro Thiazolidinones, Bis-azetidinones and Bis-thiazolidinones[J]. Zeitschrift für Naturforschung B, 1979, 34(4): 621-623.
[10]MURUKAN B, MOHANAN K S. Characterization,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Some Transiton Metal Complexes with [(2-hydroxy-1-naphthaldehyde)-3-isatin]-bishydraz- one[J]., 2006, 31(4):441-446.
[11]DEVI J, BATRA N.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antimicrobial activities of mixed ligand transition metal complexes with isatin monohydrazone Schiff base ligands and heterocyclic nitrogen base[J]., 2015, 135:710-719.
[12]KHAN K M, KHAN M, ALI M, et al.Synthesis of bis-Schiff bases of isatins and their antiglycation activity[J]., 2009, 17(22):7795-7801.
[13]KHAN K, KHAN M, AMBREEN N, et al.Bis-Schiff Bases of Isatins: A New Class of Antioxidant. Journal of Pharmacy Research[J]., 2011, 4:3402-3404.
[14]KHAN M, KHAN K M, RAHIM F, et al. Synthesis Leishmanicidal Activities of bis-Schiff Bases of Isatins[J]., 2015, 37(6):520-526.
[15]MUSHARRAF S G, BIBI A, SHAHID N, et al. Acylhydrazide and Isatin Schiff Bases as Alternate UV-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LDI) Matrices for Low Molecular Weight (LMW) Peptides Analysis[J]., 2012, 3(12) :779-789.
[16]QURAISHI M A, SARDAR R. Aromatic Triazoles as Corrosion Inhibitors for Mild Steel in Acidic Environments[J]., 2002, 58(9):748-755.
[17]ABD EL-MAKSOUD S A, FOUDA A S. Some pyridine derivatives as corrosion inhibitors for carbon steel in acidic medium[J]., 2005, 93(1):84-90.
[18]EMREGüL K C, DüZGüN E, ATAKOL O. The application of some polydentate Schiff base 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ic nitrogens as corrosion inhibitors for mild steel in acidic media[J]., 2006, 48(10):3243-3260.
[19]QURAISHI M A, AHAMAD I, SINGH A K, et al. N-(Piperidino- methyl)-3-[(pyridylidene)amino]isatin: A new and effective acid corrosion inhibitor for mild steel[J]., 2008, 112(3):1035-1039.
[20]KHAN K M, KHAN M, ALI M, et al. Synthesis of bis-Schiff bases of isatins and their antiglycation activity[J]., 2009,17(22):7795-7801.
[21]NAVANEETHAN M, ARCHANA J, NISHA K D, et al. Synthesis of wurtzite ZnS nanorods by microwave assisted chemical route[J]., 2012, 66(1): 276-279.
[22]WANG H, TIAN T, YAN S, et al. Large-scale synthesis of ZnSe nanoribbons on zinc substrate[J]., 2009, 311(14): 3787-3791.
[23]FLORENCE S S, UMADEVI M, AROCKIASAMY D L, et al. Tailoring of Morphology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Bishydrazone- Capped ZnSe Nanorods[J]., 2015, 68(10): 1508-1512.
Research Progress in Bioactivity of Isatin Dihydrazone Compounds
,,YAN Guo-bing
(Lishui University, Lishui Zhejiang 323000, China)
Isatin dihydrazone compounds are important derivative of isatin, which has many biological activities. For further research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ioactivity and the structure-activity of isatin dihydrazone compounds, numerous modifications of isatin dihydrazone compounds have been carried out in recent years, and some compounds with strong activity have been synthesized. In this paper,research progress in biological activities and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 of isatin dihydrazone compounds was reviewed.
Isatin derivatives; Isatin dihydrazone compounds; Biological activity
麗水市科技局高層次人才培養(yǎng)資助項目(項目編號:2017RC12)。
2020-06-11
余婕(1999-),女,浙江省寧波市人,研究方向:含氟藥物小分子設計和綠色合成化學。
嚴國兵(1975-),男,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綠色有機合成、金屬催化和含氟藥物小分子設計。
R914.5
A
1004-0935(2020)11-139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