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因家暴導致離婚精神損害賠償制度的完善路徑

    2020-11-30 11:47:28
    法制博覽 2020年15期
    關鍵詞:嚴重性家暴損害賠償

    向 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江蘇 南京 211100

    根據國際社會的通識,家庭暴力指的是以毆打為代表的身體暴力、以辱罵和恐嚇為代表的精神暴力、性暴力和經濟控制。家庭暴力的多樣性、普遍性和反復性給受害者造成人身和精神的雙重損害。我國很少有夫妻提出婚內家庭暴力侵權索賠,原因在于少有夫妻采用約定財產制。如果執(zhí)行婚內家庭暴力侵權損害賠償,極可能是左口袋進右口袋出,該筆賠償金無法成為受害配偶的個人財產而使其精神損害得到真正的填補。為了有效保障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充分填補家暴受害者在合法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的精神損害,因家暴導致離婚精神損害賠償制度應運而生。然而歷經二十年的發(fā)展,該制度在實務中的適用比率并不高,為此我們不得不進行反思。

    一、問題的提出

    受制于時間和條件有限,筆者搜集了對北京、湖南、貴州等地方法院的相關調研報告,整理了其中對本文論述有價值的數據,樣本不具有普遍代表性,僅作為實踐研究的參考。現將實務的突出問題歸納如下:

    (一)對家暴的認定率低,精神損害賠償支持率低

    北京各中級人民法院自2014年到2016年7月審結的二審涉家暴離婚案件中,法院對受害方的精神損害賠償支持率僅為23%。[1]根據中國法學會“我國防治家庭暴力情況實證調查研究”項目對重慶、吉林、湖南、海南、貴州、云南六省市自2008年到2010年因家暴導致離婚精神損害案件的獲賠比例的調查,有的地區(qū)無一例,有的地區(qū)不足1%、情況較好的地區(qū)約在10%左右。[2]由以上數據可初步反映部分地區(qū)因家暴導致離婚精神損害賠償制度適用比例低的問題。

    (二)認定的家暴行為多為嚴重的身體暴力

    以2017年北京市42份家暴離婚案件判決書為樣本,發(fā)現法官只有基于載明具體外傷或外傷給身體留下后遺癥的醫(yī)師診斷書,才會認定家庭暴力存在。[3]筆者通過中國裁判文書網檢索“離婚損害”,搜集到兩個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在案例一“王某與鄒某離婚糾紛案”中,受害配偶提交司法鑒定意見證明被對方打成輕微傷,法院以“輕微傷”不算是“家庭暴力”進而未予認定家暴事實。在案例二“朱某與湯某離婚糾紛案”中,受害配偶提交了家庭暴力告誡書、接處警工作登記表等關鍵證據,但法院還是以該案所涉暴力為輕微暴力為由不予認定。類似案例還有許多,它們都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國實務中簡單地以暴力程度的高低來認定是否存在家暴的問題。

    二、規(guī)制的難點

    身體暴力是一種有形損害,而精神暴力的損害是無形的,是受害人的主觀感受。在實務中,較之于對因家暴導致人身損害的認定,因家暴導致精神損害的舉證更加困難,且缺乏明確的判定標準。

    (一)以“嚴重性”為所有精神損害賠償的判定標準不盡合理

    我國《婚姻法解釋一》第28條規(guī)定離婚精神損害賠償適用最高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的有關規(guī)定。《精神損害賠償解釋》第八條明確精神損害需造成嚴重后果才具有可償性。立法突出強調精神損害“嚴重”這一適用條件,可能會導致對“嚴重”的理解與解釋過于狹隘。首先,因家暴導致離婚精神損害的嚴重后果具有復雜性,輕可造成受害配偶痛苦抑郁,重則導致其罹患精神或身體疾病。而現行的判定標準過于僵化使得介于微小與嚴重之間的精神損害無法獲得賠償,造成對受家暴配偶權益保護的不完整。其次,以統一的“嚴重”標準來判定因家暴導致的離婚精神損害,忽視了家暴所侵害法益的差異性。因為同為人格權,健康權、身體權一般比人格尊嚴權益的位階更高。即使要求侵害人格尊嚴需達到“嚴重”是合理的,要求侵害身體權和健康權也要求“嚴重”則不一定合理。統一的、具有概括性的“嚴重”標準會引起個案中法官的判斷不一,還容易造成實務中以身體損傷的等級來判定精神損害是否具有可償性而使部分遭受純粹精神暴力的受害配偶的權益保護落空。

    (二)普通民事證據制度不利于保障受害配偶的舉證權利

    民事證據制度對查清案件事實具有重要作用,是實現案件公平正義,妥善解決案件糾紛的前提條件。我國民事證據制度主要規(guī)定在最高院發(fā)布的《民事證據規(guī)則的若干規(guī)定司法解釋》中。按照現行的“誰主張,誰舉證”的民事證據規(guī)則,家暴受害者承擔主要的舉證責任,需充分證明存在家暴事實,而且還需證明家暴事實和精神損害具有因果關系,否則就要承擔敗訴的風險。家暴的隱蔽性導致了證據難以收集,而婦女一般是該類案件的受害者,作為弱勢群體,她們與家暴者的訴訟地位不平等。適用普通民事證據制度,受家暴配偶容易陷入因舉證不足帶來不利的訴訟結果。因此,如何合理分配家暴離婚案件當事人之間的舉證責任成為值得探討的問題。

    三、完善路徑的探討

    (一)建立“動態(tài)的嚴重性標準”

    從比較法來看,多數國家認為在精神損害賠償問題上需要考慮精神損害的嚴重程度,但明確規(guī)定精神損害需造成嚴重后果才具有可償性并非通用手段。絕大多數國家在立法上并未規(guī)定一個確定的標準,“微小損害不予賠償”是被普遍遵循的原則。[4]此外,奧地利法學家海爾姆特·庫齊奧所主張的“動態(tài)的嚴重性標準”也具有重要借鑒意義。他認為需要在“微小損害不予賠償”原則基礎上對嚴重標準進行擴充解釋:1.法益位階。精神損害所侵犯的原權利具有不同的法益位階,當高位階權利遭受侵害時,須相應降低精神損害所要達到的程度。2.歸責事由。如果加害人主觀上具有嚴重歸責事由,則可以降低精神損害后果的嚴重性要求。[5]應用“動態(tài)的嚴重性標準”具體表現為法官需根據不同家暴類型侵犯的基礎權利來要求對應的嚴重性后果,從高位階的權利(如身體權、健康權)到低位階的法益(如人格尊嚴),對嚴重程度的要求越來越高。其次,基于家暴這種主觀惡性極強的侵權行為,精神損害嚴重與否,不應只強調客觀結果,應將行為人主觀狀態(tài)納入判斷標準。故可適當減輕對由家暴造成精神損害“嚴重后果”的要求。

    (二)適用證明責任減輕機制

    基于家暴離婚案件的特殊性,降低家庭暴力的證明標準與減輕家庭暴力受害人的舉證責任幾乎成為學界共識。有學者提出在離婚損害糾紛領域采取過錯推定原則,即由離婚無過錯方先提出一定的證據證明其受損害的事實,再由施暴人對其沒有實施過暴力進行舉證;如果施暴人不能舉證證明,法院將對家庭暴力予以認定。對此,其他學者表達了該原則會給“施暴人”苛以過重的證明責任和無過錯方可能濫用權利問題的擔憂。因此,有條件地適用證明責任減輕機制是有必要的。因為無論對于“施暴人”還是“受害人”來說,家庭暴力發(fā)生與否,可能本就是無法證明的事件。所以讓誰來承擔舉證責任,實際上誰就等于承擔了敗訴結果。所以在利益的權衡下,需要求無過錯方除了對家暴行為做基本事實的陳述,還要拿出至少一種家暴證據,如受傷照片、民警的出警記錄、告誡書、醫(yī)療診斷書,傷情鑒定等,基于這樣的證明程度,才能適用過錯推定原則。

    猜你喜歡
    嚴重性家暴損害賠償
    嚴重性
    論比例原則在知識產權損害賠償中的適用
    現代法學(2022年3期)2022-05-31 01:37:01
    要勇于向家暴說不
    淺談無線電干擾及其常用的預防、排查方法
    生態(tài)環(huán)境損害賠償制度明年起全國試行
    知識產權侵權損害賠償:問題與反思
    知識產權(2016年5期)2016-12-01 06:58:47
    關于知識產權損害賠償的幾點思考
    知識產權(2016年5期)2016-12-01 06:58:32
    并非受傷才定為家暴
    反家暴立法二十年
    這樣向家暴說“不”
    海峽姐妹(2016年4期)2016-02-27 15:18:09
    兴和县| 通辽市| 苍溪县| 格尔木市| 哈密市| 克东县| 大余县| 崇仁县| 桐柏县| 灌南县| 杨浦区| 如皋市| 浮梁县| 祁门县| 武夷山市| 安远县| 镇赉县| 津南区| 邯郸市| 宝鸡市| 界首市| 五常市| 右玉县| 房山区| 凯里市| 郎溪县| 安溪县| 达尔| 丹巴县| 临海市| 临沧市| 三门县| 买车| 河源市| 尚义县| 清原| 沙洋县| 紫阳县| 穆棱市| 黑龙江省| 全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