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塔縣三合小學
對于小學生來說,在課堂上他們更關注教材的插圖以及配圖。若教師在教學時能從這個方面著手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能有效地推動語文學科的深化改革??磮D寫話教學是近年來比較新穎的一種教學方法,教師通過給學生創(chuàng)建良好的情境激發(fā)學生表達的欲望,既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接下來,筆者就小學語文教學中看圖寫話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進行分析,希望能為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貢獻微薄之力。
1.學生無法明確畫中的內容。事實上,看圖寫話的前提就是看。教師在教學中想要讓學生能寫“話”,首先就要讓學生們心中有“話”。也就是說學生要充分了解圖中的內容,并了解其表達的含義,通過圖中的現(xiàn)象去思考圖片背后要表達的內涵。小學生各方面的知識儲備很少,讀圖能力也不高,因此大部分情況下學生自己也不能理解圖畫中的意思,因而也就只能寫圖片上表層的意思,這些問題就會使得學生無話可“寫”。
2.對看圖寫話的興趣不高。看圖寫話無論是對教師教學,還是對學生學習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寫、說、想、觀這幾個方面。但是對于小學生來說,由于他們各方面的能力不足,再加上試卷或者課本使用黑白的圖片,這些問題也會讓學生對觀察以及寫作逐漸失去興趣,因此也會形成學生厭寫的心理,并以應付的態(tài)度去完成看圖寫話。
3.學生語言表述不到位。小學生社會經(jīng)驗少、閱讀能力不強、表達能力不高,這些方面的局限很難讓學生能用準確的語言去描述自己的所看所想,因此就很容易出現(xiàn)模糊、籠統(tǒng)的問題。部分教師為了能順利完成學習任務可能會運用問答式的描述方式,但是由于上下文缺少一些必要的鏈接,使得文章毫無個性以及情感色彩。且從表達方式來說,學生基本上不用第三人稱去表達,因此表達的內容顯得比較生硬也蒼白無力,語言的美感不足。
1.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帶領學生看圖寫話期間最明顯的問題就是并未結合生活,而是直接生硬地進行教學,沒有引導學生去觀察生活,學生在觀察圖片的過程中也是毫無思路的。因此,教師在看圖寫話教學時應聯(lián)系生活實際,讓學生留心觀察生活,不斷積累,才能豐富看圖寫話的內涵。如,以教學《天鵝的故事》為例,若有條件,教師可以帶學生到公園去觀察天鵝的形態(tài)、生活的習慣等;也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天鵝的圖片以及小視頻,讓學生通過這些途徑觀察到天鵝,如此有利于加深學生對生活的了解;還可以帶領學生到繁華的商場去售賣商品,觀察顧客的情況等等,讓學生觀察生活中的人和事,從而形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并在看圖寫話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2.啟發(fā)學生進行合理的想象。實際上,看圖寫話并不是只教學生能看懂圖中表達的內容,很多圖片其實都有引申的意思。為此,教師在教學生看圖寫話時不僅要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看圖寫話能力,而且還要重視啟發(fā)學生進行合理的想象,讓學生能插上想象的翅膀,從而促進學生表達出來的內容更加豐富。如,教師讓學生觀看一幅“媽媽下班了”的圖片,圖片中一個小朋友給自己的媽媽開門,迎來了已經(jīng)工作一天、帶著疲憊回到家的媽媽。結合這幅圖片,教師讓學生想象自己是圖片中的小朋友,開門見到媽媽的那一刻會跟媽媽說什么,做什么?通過這些問題啟發(fā)學生學會想象,讓學生之后遇到其他圖片時也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這樣學生看圖寫話的能力自然而然地也就得到了提高。
3.強化訓練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若教師想要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看圖寫話的能力,不僅要教給學生看圖、讀圖、表達方法,讓學生經(jīng)常練習也是關鍵的一步。教師要讓學生定期訓練,并能將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為此,教師要定期給學生安排看圖寫話的訓練,同時去調動學生對看圖寫話的興趣,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總之,看圖寫話作為語文學科教學的一部分,且在教學中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語言表達能力、讀圖能力等,對提高學生寫作能力十分關鍵。為此,教師更應該重視看圖寫話教學,并看到其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方法,通過不斷的訓練,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看圖寫話方法,逐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