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曉雅
小學語文直觀性教學具有廣泛的使用性,由于小學生自身的理解能力和接收能力有限,直觀教學更能夠符合小學生自身的成長發(fā)展需求,具有極強的教育意義。隨著當下新課程改革的進程逐漸加深,語文教育教學的進程中對于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和思維能力的整合具有重要的要求和轉變,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形式下,學生自身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受到了教學形式的限制,教師對學生的教學難以有效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和發(fā)展需求,影響了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也阻礙了教師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因此,應當在小學語文教學進程中采用直觀教學的形式,整合語文教學中的因素和資料,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和專業(yè)性。
小學語文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往往是根據(jù)教材內容進行反復的重復,學生對教師的教學內容進行多次模仿,進而掌握教師的教學內容,達到教學目標。在僵化的教育教學中,學生很難進行自身的學習思考過程。并且語文學科是具有實踐性和自主性的學科,離不開社會實踐和應用,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缺少必要的學習實踐活動,學習內容的方向基本上局限在教材規(guī)定的內容中,不能夠有效的將教學內容和生活實踐相結合,對語文的日常使用效率較低,語文的交際能力和使用能力并沒有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得到良好的展現(xiàn)。教師在教學中使用英文的時間較短,為了保障知識傳授的順利性和穩(wěn)定性,教師在教學中使用中文的頻率較大,不能夠為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提供有效的保障和支持,語言環(huán)境的營造和建設也存在相應的局限性。在語文教學進程中,教師一定程度上使用多媒體教學,能夠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課堂教學的活力和輕松氛圍。但是不能避免的是一部分教師為了教學而教學,為了吸引學生而使用多樣化的教學設備,卻難以有效保障學生在使用教學設備的進程中能夠展開豐富多樣的聯(lián)想和思考。
例如,在進行古詩文《靜夜思》的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反復朗讀詩文,并且分別點名學生進行朗讀,小學生對于古詩文的認識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在還未明確詩文意思的基礎上進行反復朗讀,的確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升自身的背誦能力,但是其中仍舊存在很大一部分的問題和困惑,即便是能夠流暢背誦古詩文,自身的思考時間和空間也被教師極大限度的壓榨,不能夠展開自身的聯(lián)想和想象,影響了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的提升和培養(yǎng),難以達到啟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效果。
語文教學實行的重要前提是教學資源和教學內容的高度結合,能夠在系統(tǒng)上建立完整的教學機制,利用多樣化的教學內容和資源進行學習教學。首先,教師應當利用網絡展開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有效調動,整合多項資源,提升教學內容的豐富性。其次,利用網絡上的學習軟件,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創(chuàng)建輕松愉快、富有趣味性的學習環(huán)境,引導學生建立自身的學習能力和理念。最后,教師可以利用網絡教學平臺進行課件展示,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素材積累,使用動畫、音頻、視頻等教學形式,建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學習欲望,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寫作教學是教學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并且學生在寫作教學中發(fā)揮了大量的自身主觀意識和能動性,是學生發(fā)展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也是學生開展思考教育的重要契機。教師在進行寫作教學的過程中應當重視對學生思想政治的教育和提升,幫助學生正確的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創(chuàng)建良好的精神文明建設和活動,學生在寫作中能夠有效表達自身的思想主張和情感變化,展現(xiàn)自身的價值觀念和審美情趣。教師在寫作教學中進行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首先應當樹立學生正確的思想政治觀念和價值觀念,學生應當秉承著對國家和人民的熱愛進行自身的學習和生活,樹立社會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其次在學生的生活中應當強化進取精神和競爭精神,培養(yǎng)學生堅定的意志品質。教師在進行寫作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適當選擇一些具有爭議的時事熱點進行分析和點評,學生針對事件能夠發(fā)表自身的看法,經過學生的深化思考進行自身的情感表達,教師在此期間因勢利導,掌握學生的情感變化,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觀念,促進學生文字表達能力的有效提升。
例如,小學課文《雷鋒叔叔,你在哪里?》的教學中,現(xiàn)階段的學生對于雷鋒這一人物的了解較少,教師在授課進程中提出“雷鋒是誰?”這一問題的時候,學生能夠給予正確答案的人數(shù)較少,甚至一部分學生僅僅知道雷鋒是一名中國的解放軍戰(zhàn)士,對于相關的事跡了解較少,這樣的教學導入一度令課堂陷入尷尬的氛圍,教師在進行教學導入的過程中缺乏對學生的了解,不能夠根據(jù)學生現(xiàn)階段對知識內容的了解充分展開。與此同時,當下學生中的“一零后”學生較多,與以往的學生相比,這類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和生活環(huán)境都產生了相應的變化,在對事物的認識角度上也存在與以往不同的現(xiàn)象。例如,學生對于“做一個好人”的理解與當下社會現(xiàn)象也存在相應的適應性。教師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形式不能夠有效的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独卒h叔叔,你在哪里?》一課的教學內容開展和教學目標設定在實際教學中表現(xiàn)出的形式與教師的既定情況有所差異,學生不能夠有效理解教學內容中表達出的深刻內涵,教師也不能根據(jù)自身對課程內容的把握開展自身的教育教學內容,影響了課程的完整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