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紅
作為素質教育的核心部分,德育對個體發(fā)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小學是進行德育的黃金階段,作為班主任需要把握這一時期,用更加人性化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并培養(yǎng)其完善的人格,確保小學生在正確的道路上健康成長。
作為一名教師,不僅擔負著傳道授業(yè)解惑的責任,更需要將學生視作自己的孩子,用心去呵護栽培。關愛學生不僅是師德的核心,更是提高德育效果的最佳武器。只有讓學生體會到來自教師的關愛,他們才能真正“親其師”,從而愿意遵循教師的“道”而行。凱洛夫曾言,感情具有極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為的前提。因此,教師應在德育過程中融入自身的情感,用自己的關愛呵護小學生的心靈。
為了落實德育工作,保證德育效果,教師需要拉近和學生之間的情感距離。首先,教師需要了解班級內每一個學生的脾氣秉性。對于剛剛步入崗位的新手教師而言,如果能夠在剛開學的頭一個星期內就記住班里每一個學生的名字,就會讓學生感受到來自教師的尊重,從而有助于增進彼此的感情。其次,教師在平常的教育工作中,也需要注意自身的儀表、動作等儀態(tài),用自身的言行舉止影響學生,這比苦口婆心的說教更加令學生信服;再次,教師還需要關注學生的情緒,觀察學生的日常行為表現(xiàn)。當學生出現(xiàn)情緒低落等等現(xiàn)象,教師需要和學生耐心溝通,發(fā)現(xiàn)學生在學習以及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用心去引導他們,讓學生感受來自教師的愛,這樣才能真正拉近彼此的情感距離,這也為今后的德育工作奠定情感基礎。
關愛學生,需要落實在行動中,落實在細節(jié)中。只有發(fā)自內心關愛學生,注意自身的言行舉止對學生的影響,長此以往,才能贏得學生的心,拉近師生之間的情感距離,有助于提高德育工作的效率。
德育并非一個概念,而是一種教育措施。這種教育措施的目的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確保學生的品格健康發(fā)展。所以教師在班級管理過程中,需要制定明確的班級規(guī)章制度,并推出相應的處罰措施,這樣才能培養(yǎng)學生,使其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教師需要從一點一滴做起,將班級規(guī)定貫徹到底,真正從細微處培養(yǎng)學生的品格,從衛(wèi)生、學習、紀律等方面約束學生的行為,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行為習慣,教師首先需要在班級管理過程中,針對班級學生建立考核百分檔案,用考核制管理學生,在每個月結束以后,根據考核分數評選出班級表現(xiàn)突出、行為良好的前三名學生,同時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在期末結束以后,根據考核結果評選出班級的三好學生。在教育工作中,教師要細心觀察學生的行為舉止,從橫向以及縱向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評估,監(jiān)督學生的日常表現(xiàn),幫助學生改掉不良習慣,糾正身上的不良習氣。比如,教師就可以堅持記錄班級日志,其中包括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衛(wèi)生情況、作業(yè)完成情況以及成績等等。教師還要推廣班級的好人好事,大力贊賞表現(xiàn)突出的學生,形成良性的競爭風氣,提高學生的思想意識。最后,教師還要注重個別教育,對學生積極引導,在不良行為出現(xiàn)苗頭時,需要立刻遏制。
為了提高德育效果,作為班主任,需要在教學工作中明確班級管理制度,運用良好的制度來影響并約束學生的行為舉止,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家庭不僅是每個人心靈的港灣,更是人生道路中的避風港,這充分說明家庭對于個人的重要性。對小學生而言,他們的成長,不只來自教師的引導,更需要來自家長的呵護。在某種程度上,家庭教育甚至比學校教育更加重要。只有家校合力,才能真正引導學生走向成功的正軌。德育,不只是教師的任務,更是家長的責任。只有注重家校聯(lián)系,才能真正促進小學生健康成長。
隨著信息時代的進步,教師已經不用像過去一樣,只能通過家訪的形式和家長取得聯(lián)系。由于通訊技術的發(fā)達,教師可以通過微信、QQ等方式建立家長群,實時進行溝通,突破了時間以及地域的限制,強化和家長之間的溝通交流。而且朋友圈以及QQ空間,也是教師對家長進行德育滲透的良好途徑,教師可以轉載或者發(fā)表一些德育方面的文章,@家長進行閱覽,提高家長的思想認知;其次,教師需要利用家長會以及班會等等公共活動,和家長就學生的日常行為表現(xiàn)進行溝通交流,提出有建設性的意見,共同探討更加有針對性的教育方法,提高德育效果。教師還需要定期舉辦一些親子類活動,例如親子共讀、親子運動會等等,通過這一方式,在拉近學生和父母之間情感距離的同時,也能讓小學生感受來自父母師長的關愛,為德育奠定情感基礎。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同等重要,教師需要在教學工作中和家長積極溝通交流,探討學生的行為表現(xiàn),對學生的教育方向提出建設性意見,從而提高德育效果。
小學德育是一條漫長的道路,有教師長期耐心的堅持,才能順利到達目的地。作為班主任,需要用愛心溫暖學生的心靈,用明確的規(guī)定指引小學生的前行方向,在家校合力背景下促進小學生健康成長,用無聲的德育燃起小學生心靈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