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岑
小學生正處在心理和生理發(fā)展階段,變化很快,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學習意識和認知水平也有很大的差距。所以教師在小學進行語文教學時,要根據(jù)不同學齡段學生的特點來進行教學。
教師可以把小學生按學齡段分為三個年級,低年級、中年級、高年級。低年級是一年級和二年級的學生,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心智不成熟,學習能力和學習意識都不足,教師要針對他們設(shè)計一些簡單輕松又帶有游戲趣味的知識進行課堂教學,讓學生在學習中產(chǎn)生樂趣。中年級是三年級和四年級的學生,經(jīng)過兩年的小學生活,學生具備了一定的學習能力,并且也習慣了學習生活,對知識的接受能力較強,因此,教師可以對學生的要求有所提升,在課堂教學中注意開發(fā)學生的思維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高年級是五年級和六年級的學生,五六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有很強的學習能力,并且這個年級段的學生思維較開闊,對事物的接受能力強,學習能力也增強。教師可以針對這個年級的學生將知識面進行適當擴展,讓學生能接受更多的知識,開闊視野。對學生進行初步劃分以后,教師再對各個年級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方法進行課堂教學。
(一)低年級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低年級的小學生還沒有足夠的學習意識,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會感覺他們習慣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講課常常不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如果教師還是用單調(diào)統(tǒng)一的教學方法來教學,教學效果往往不盡如人意。因此,教師可以采用符合這個年齡段學生特征的教學手段來教學。小孩子天性愛玩,在他們眼中,動物和玩具是最喜歡的。因此,教師可以采用互動問答的教學方式來對學生進行教學,配合學生喜歡的動物和豐富多彩的圖片,用親切溫和的語言來講解。以《比尾巴》為例,首先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認識生字,學會寫“把、短”。認識筆畫和偏旁“矢”。能夠朗讀、背誦課文。還有了解動物尾巴的特點,激發(fā)喜愛動物的情感。教師可以先準備好“鴨子、猴子、公雞、兔子、孔雀、松鼠”這六種動物的圖片,將動物的尾巴剪下來,制成活動貼圖,然后教師再用多媒體展示這六種動物的圖像,問學生喜不喜歡這些動物,孔雀開屏漂不漂亮等,激起學生的興趣,再向?qū)W生的介紹動物尾巴的特點。教師在介紹時要語言生動,突出動物的特點與可愛,激發(fā)學生的喜愛之情,讓學生對認識小動物有興趣,這樣學生就能參與到學習中來。然后教師將動物圖片收起,拿出剪好的動物尾巴貼紙,問學生是哪種動物的。然后用“賽讀”的形式讓學生朗讀課文,是否讀準確,是否有感情,讓學生比誰讀的好。讀完后再讓學生說說“猴子、兔子、松鼠”的尾巴有什么用處,讓學生理解“長、短、一把傘”。再識記“短”這個字的偏旁。
(二)中年級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中年級的學生有了一定的學習基礎(chǔ),學習能力也有所增強,因此教師可以在低年級的基礎(chǔ)上適當增加一些學習要求,在課堂教學中提出一些問題來讓學生思考,采用問答教學的模式來幫助學生學習課文。中年級學生的學習接受能力較強,思想意識也比較開闊,對于這種啟發(fā)性教學方式非常適合。如在教學《亡羊補牢》這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朗讀第一部分課文,然后向?qū)W生提出問題:“養(yǎng)羊人分別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結(jié)果是怎么樣的?”引導學生回答,第一次丟羊時他的鄰居勸他“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個窟窿吧”,他卻說:“羊已經(jīng)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呢?”然后再問學生:“養(yǎng)羊人沒有去補窟窿結(jié)果怎么樣呢?”得知結(jié)果是,羊又丟了!用這樣提問的方式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為后面總結(jié)道理鋪墊。讓學生接著讀下部分,同樣提問:“第二次丟了羊之后,養(yǎng)羊人又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結(jié)果怎樣?”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找尋答案回答,“他很后悔,不該不接受街坊的勸告。”再問學生他這時心里是怎么想的,最后又怎么做。讓學生從課文中找答案,得出結(jié)論:“心想,現(xiàn)在修還不晚。他趕快堵上那個窟窿,把羊圈修得結(jié)結(jié)實實的。從此,他的羊再也沒丟過?!弊詈蠼處熆偨Y(jié)這個故事的道理:一個人做錯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見,認真改正,就不算晚。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就很好地啟發(fā)了學生的思考,幫助中年級學生體會情感。
(三)高年級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隨著年齡的增長,高年級的小學生思想意識比較強,也養(yǎng)成了基本的學習習慣。因此在語文教學課堂上不必過于強調(diào)學生的學習行為,可以對他們適當提高學習的難度,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與學習能力;適當?shù)貙W習的主動權(quán)轉(zhuǎn)移給學生,因為這個時期的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可以自己認讀課文了。所以教師對這個學齡段的學生,可以要求他們進行課文預習,并提出問題讓他們在預習中找出答案。以《大瀑布的葬禮》為例,教師布置預習任務(wù):“為什么人們?yōu)橐粭l瀑布舉行葬禮呢?作者通過這次特殊的葬禮,想告訴人們些什么?通過這篇課文的預習我們懂得了什呢?”用這樣的方式進行教學,能很好地提高中年級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是高年級學生必須具備的學習素質(zhì)。
總之,不同學齡段的學生有不同的學習特征和心理特征,教師要充分把握學生的學習特征,針對不同階段的學生采取不一樣的教學方法,才能更好地開展教學,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