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壘鈞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人們在滿足了基本的物質需求的同時也越來越注重精神追求,這就形成了色彩斑斕的群眾文化。但在新時代的新形勢下,政府為了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并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逐步加強了文化館的建設,旨在更好地完成群眾工作。
關鍵詞:區(qū)文化館;新形勢;群眾文化
中圖分類號:G2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26-0203-01?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6.146
一、引言
市場經濟正在快速發(fā)展,新時期的為人民服務就要從人民的角度出發(fā),真正了解到群眾內心的需求,建設適合各個崗位人民的文化館。
二、群眾文化建設的現狀
(一)資源短缺
在文化館建設初期,文化建設很難吸收各種優(yōu)質資源,舉辦的活動也十分枯燥乏味,導致人們沒有參與到群眾文化中的積極性。盡管政府已經給予了很多支持,相關工作人員也在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好每一項工作,但是由于資源來源途徑較為單一,資源共享一直未能實現。
(二)服務質量低下
文化館的建設要面向廣大群眾,就不能將內容設置成單一的理論,而如今的文化內容很難貼近群眾生活。基層人民的知識水平有限,對一些名詞理解得并不透徹,這就導致了基層文化建設像“空中樓閣”一樣。在服務站相對來說比較完善的情況下,服務人員的服務態(tài)度和質量也很難得到保證,經常會出現矛盾。
三、文化館建設途徑探究
(一)明確建設主體的權利義務
改革開放后,中國在分配土地方面建立了土地確權制度,即所有權歸國家、使用權歸承包者個人,這樣不僅提高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也使得土地的安全得到了保障,這個方法在文化館的建設上同樣奏效。在建立文化館前,要明確各主體的職能和工作。一方面,要安排人員進行行政上的調查,對我國現在的主流政治思想和近年來的政治目標;另一方面,為了適應基層人民的文化需求,相關人員就要走進基層,感受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在實踐中獲得靈感。
(二)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在社會的發(fā)展中,文化建設得到了極大地發(fā)展,在人們的生活中,充斥著各種現代元素,具有一定的多元性。在實現文化工作建設時,必須實現理論體系的完善性,進而完善理論方面的發(fā)展。為了使群眾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文化活動地內容就不能全部設置成理論部分,應該將完備的理論基礎與通俗的大眾生活相結合。只有這樣,才能使文化建設得到更加有效的發(fā)展。
(三)拓寬方式
近年來,隨著網絡電商的出現,一些國外代購的涉獵范圍也越來越廣,這也改變了人們的消費觀,崇拜洋貨的思潮十分盛行?;诖?,文化館應該發(fā)表一些關于提倡國貨的文章,糾正群眾的消費觀。
(四)加強思想建設
在以往的文化建設中,思想建設的工作效果并不理想,很多群眾并沒有意識到自身知識和思想高度的缺陷,進而導致了文化館建設的作用不明顯,很難起到促進基層向更好的方向發(fā)展的作用。基于此,在進行新一輪文化館建設前,相關人員應該主動為群眾開展一次主題教育,對歷年來發(fā)生的事件進行剖析,并結合群眾生活實際,引起人們的共鳴。這樣一來,文化館的建設才能夠發(fā)揮最大化的作用,促進社會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進而為群眾打造更好的文化事業(yè)。
(五)與時俱進,開拓創(chuàng)新
盡管目前文化發(fā)展與社會經濟和政治的發(fā)展相符合,但是并不能保證文化發(fā)展的腳步同其他方面的發(fā)展步伐始終一致?;诖?,文化部門應該緊跟時代潮流,無論是對時政新聞還是社會新聞都要實時關注,并實現文化館的進步和發(fā)展,只有這樣才能夠發(fā)揮文化館對經濟、政治、社會和群眾意識的促進作用。
四、結語
在當今的社會發(fā)展中,文化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優(yōu)秀的文化能夠給予人們精神力量,對社會和經濟的發(fā)展具有積極作用。文化館的建設面對的是廣大基層群眾,通過文化館的建設能夠向基層人民普及知識,并開通群眾參與到政治中的渠道,對促進政策的實施并獲得人民的支持有很大幫助。
參考文獻:
[1]張璐艷.加強文化館建設,做好群眾文化工作——論新形勢下的文化館建設與職能發(fā)揮[J].大眾文藝,2012(14).
[2]謝國權.在新形勢下基層文化館如何開展好群眾文化活動[J].青年時代,2016(9).
[3]蘇劍美.在新形勢下基層文化館如何開展好群眾文化活動[J].科技視界,20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