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昕/江蘇護理職業(yè)學院
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新興的教育模式,在推廣過程中顯示出了自身的有效性與高效率,但由于發(fā)展時間不長,在摸索的過程中出現種種問題導致其不能順利進行。這對大學生來說是一種極大的損失,也不利于教育體系的發(fā)展。因此,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過程中,我們要不斷發(fā)現問題,積極解決問題,從而促進大學生的綜合發(fā)展。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fā)展,網絡在大學生中的應用基本達到了百分之百,這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fā)展提供了良好的環(huán)境。通過利用網絡這個大學生喜歡的交流方式,有利于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
為了大學生能更好的學習應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各高校也都順應新時代的要求建立了自己的校園網站,它們利用自身的校內教育資源,極大地促進了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fā)展。很多社會熱點問題都會上傳到校園網站的互動欄目,學生就這些問題進行交流,暢所欲言,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使校園網的網絡氛圍變得十分活躍。隨著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逐漸被重視,在教育內容極大豐富的同時,教育形式也在逐漸發(fā)生著變化,教育者嘗試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向大學生灌輸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能將學生平時很少接觸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通過各種多媒體形式生動地展現出來,以新穎、活潑、富有感染力的形式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大學生的思想境界在這一過程中得到升華。它還可以編制各種生動有趣的網絡課件,通過幻燈片和視頻的形式展現出來, 使大學生對于這樣的傳統課程產生了新鮮感,能夠更加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來。
有的高校只是盲目地把思想教育課程搬上網絡,沒有進行深入剖析,沒有充分意識到開展這項工作的重要性。有的高校的確很早就開始實踐網絡教育,也積累了一些實踐經驗,但由于認識不深入,這些措施一直停留在表面,沒有很好地發(fā)展下去,沒有形成集政治、教育、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沒有把其打造成宣傳先進文化的前沿陣地。有的高校仍然漠視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是“空喊口號”,“空對付”,甚至為了應付領導做一些花哨的一次性工程,沒有形成長久機制。
一些高校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經驗,總結了一些比較實用有效的教育方法,如建立校園思想政治教育網站、在網站上開設網絡教育培訓班等。但很多高校在建立好這樣一套系統之后就滿足了,從不對教育方法進行改進和升級,使得這些方法不能適應飛速發(fā)展的網絡要求。而且實施這些方法的硬件基礎是網絡環(huán)境,在長期的校園網建設中,很多高校基礎設施不夠完善,投資少,導致校園網網速比較慢甚至卡頓,無法滿足學生的正常上網需求。
網絡所包含的信息內容復雜多樣,這使得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越來越復雜,輿論監(jiān)督、監(jiān)管的難度也變得越來越大。目前,很多高校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網站都沒有設置監(jiān)督、監(jiān)管的窗口,不能很好地收到教師和學生的反饋意見,一些實時的信息發(fā)布也沒有進行審查,都是自動進行的。除此之外,高校對大學生的網絡使用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對其日常的網絡行為也缺乏有效的管控。
網絡日新月異、時刻變化,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這樣的環(huán)境給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教育者需要有更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經驗,需要具備與網絡時代相適應的思想政治理論知識,需要有駕馭當前網絡的科學手段。如今,很多教育者雖然具備思想政治教育的經驗,但是對于計算機操作非常陌生,缺乏有關計算機和互聯網的知識和技能,不能夠熟練運用技能在網絡中與大學生進行有效的交流和溝通,不能夠通過網絡把自己豐富的教學經驗傳播出去。有些高校開設的專門針對教育者的網絡培訓課程過于簡單、死板,不能緊跟時代,嚴重脫離現代網絡發(fā)展的實際情況。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fā)展,大學生能夠通過越來越多的方式得到知識與信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豐富了大學生的精神世界。大學生通過多種渠道來獲得知識與信息,對于很多事物的認知程度也在逐漸加深,這幫助大學生樹立了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這表明如今教育資源不僅僅在課堂上獲取,而是遍布社會的各個角落。大學生對事物有了自己的認識與判斷,他們可以主動接受教育。因此,必須要加強與大學生的溝通交流,對他們做出正確合理科學的引導。
我們要改變原來老師為主體的教育模式,結合網絡使得教育模式多樣化,要用大學生熟悉的網絡語言、生動貼切的方式與學生交流,引導他們用科學的觀點分析各種網絡及社會現象。
1、大學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及時關注網上信息,與大學生做到及時溝通交流
高職大學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主動關注學生的各種動態(tài)信息,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政治情況。一方面,在網絡中大學生可以暢所欲言地表達自己的思想,這為大學教育者掌握學生思想動態(tài)提供了重要的現實依據;另一方面,大學思想政治教育者通過網絡直接把自己的觀點展現在學生面前,更容易為學生所接受,也能夠通過大學生及時的回應了解很多當面溝通所不能了解的信息。
2、開設網絡教育專欄
高校或思政教師可以創(chuàng)建一些網絡教育專欄,內容要與大學生活相關并充滿趣味性,形式要多樣,可以充分利用電子校刊、校園微信公眾號、抖音、微博等媒體傳播思政教育內容,加強思政宣傳,引導學生就網絡上傳播的相關信息進行思考展開討論,搭建起多樣化的溝通教育平臺。
3、加強教育針對性
目前來說,網絡思政教育依然是一個新生事物,還不夠完善。因此,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等很大程度上還是要通過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來進行引導,我們要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網絡道德意識,提高他們辨別信息的能力。只有充分把握這種互相結合的教育方式,才能更好的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加強教育的針對性。
學校要加強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網速,增加覆蓋面,保證校園網的穩(wěn)定性。可以在圖書館、機房增加公共電腦的數量,推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網絡化、數字化,加強數字圖書館、數字思政平臺等網絡化建設,積極開展思政網絡課程,鼓勵學生自覺學習思想政治知識,營造良好的網絡學習氛圍。
學校也可以與社區(qū)加強合作,積極引進地方思政網絡信息資源,與社區(qū)工作者一起在網絡上共享優(yōu)秀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統一管理各院部網站,創(chuàng)辦富有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欄目,增加生動的教育事例。
思政教師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教師在提高自身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同時也要提高自己操作計算機的水平,時刻關注大學生的思想變化,及時在網絡上開展思想教育工作。除此之外,網絡技術人員也十分重要,網絡技術人員要結合崗位職責加強網絡知識學習,積極配合網絡教育活動的開展。
高職院校積極開展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迫在眉睫,是對傳統課堂上思想政治教育的補充與發(fā)展。教育工作者、學校要共同努力,促進大學生的全面健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