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成浩
【摘 要】物理學科相比較其他學科來說,思維難度比較大,知識點多,對于剛剛接觸物理學科的初中生來說,更是很難接受。因此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對于初中物理教學來說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初中物理教師要從傳統(tǒng)物理教學模式逐漸轉變?yōu)樽⒅嘏囵B(yǎng)學生物理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模式中來,培養(yǎng)學生愛學習物理的興趣,指引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科學價值觀,同時鍛煉學生在實際生活中主動探索新知識的能力。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興趣;改變方向;溝通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7485 (2020) 30-0115-02
一、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重要性
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很多教師通過對題型的大量訓練來提升學生的成績,使學生思維有了局限性。另外,傳統(tǒng)教學模式對物理學科會產生不良的影響,反復進行大量的題型訓練,使學生缺乏創(chuàng)新和鉆研能力。如今教學改革,如何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讓學生具備適應社會發(fā)展、終身發(fā)展的必備品格和個人能力,已經成了教育工作者們需要關注的問題。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得到提高,學習興趣也會提升,將來無論是在物理學習方面還是在其他學科,都會讓學生的學習效率大大提高。
二、物理教學中可能面臨的問題
物理是一門注重實踐的學科,以往的教育模式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多給學生進行實驗演示,但由于應試教育需要更高的效率,教師在進行實驗演示時需要快速、準確。一節(jié)課上的時間有限,很多教師一節(jié)課的時間只夠進行一次演示,學生缺乏實踐的機會,沒法切實地體驗到實踐過程。這樣機械性的灌輸,無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無法給予學生體驗感,會使學生興趣下降。
三、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一)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地改變方向
在以往的教育模式下,教學過程中往往是教師占據主導位置,給學生分配任務。物理這一學科本身就枯燥乏味,教師機械式地為學生布置任務,如背公式,做大量的練習題,學生感到疲憊,而且單純地背公式,重復地做習題,并不會產生太大的效果,甚至有可能會使學生產生厭學心理,長此以往成績下滑,得不償失。教師可以在進行密度計算教學時適當地結合實際,讓學生思考個小問題:“同等質量的鐵塊和棉花哪一個更重?”學習物理這一門課程,如果想有所造詣,最主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思維能力,學生有了思維能力,對物理學科產生了興趣,主動地鉆研教師布置的任務和習題,這樣學習效率會得以提高,教師的壓力也會減輕不少。
(二)教師可以將小組教學作為方法對學生進行教學
我認為教師可以在做實驗時安排學生進行協助,還可以將學生分成幾組,分組做實驗,每位學生都各有長處、各有短處,他們可以互相學習,這樣還可以大大提升實驗效率。教師要充分利用一節(jié)課有限的時間,使每一位學生都參與進來,體驗實驗的樂趣;增加學生的體驗感,提升學生的興趣,使物理這一科目的學習不再僅僅局限于書本上,實驗不再僅僅局限于教師一閃而過的操作。學生在分組實驗時,教師可以設計一些獎勵機制,如在學習“電路設計”時,讓學生分組進行比賽,根據學生實驗完成的效果,適當地給學生一些鼓勵。這樣一來,學生之間形成一種良好的競爭關系,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自豪感,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進行物理實驗的過程中體會到自我實現帶來的快樂,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將生活與學習結合起來
有人可能會想,如果每位學生都參與實驗過程,那么就會給學校帶來一筆非常大的開支,因為實驗器材本身非常昂貴。教師可以在設計實驗時融入現實生活中的知識,利用有限的資源,使每位學生參與進來。如,講“光的折射”時,可以讓學生從自己家里帶了實驗器材,如一根筷子,插在水中就能看到折射現象,將課本上的知識與生活中的小細節(jié)結合,學生對光的折射會有更深的理解,又不需要太多成本,實現雙贏。
四、學習過程中教師應與學生溝通,以便及時改變教育重點
學生在學習時心態(tài)是不同的,每位學生學習物理時的思考方向也有所不同,這樣看來,教師與學生的溝通必不可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多多關注學生,多和學生溝通,了解他們的思維方式和理解程度,用不同的引導方法,更快地解決他們在學習過程中面臨的問題。不知不覺中,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會拉得更近,學生學習起物理來沒那么吃力,教師教學起來也越來越得心應手。多溝通對于剛剛接觸物理學科的初中生來說非常重要,教師要多敦促學生不要急于求成,要慢慢地把每個知識點理解透徹,把每個公式、原理都找到依據,這樣就需要學生多和教師溝通,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和專業(yè)素質,為以后的物理學習打下基礎。
五、結語
物理這一門對實踐能力要求極高的科目,能夠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自主思維能力,而教師能夠在學習過程中不再只將自己作為重點,而是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學生主動思考和探究生活中的科學知識和實際問題。在這種教學模式的教導下,學生在未來的學習以及社會工作中會養(yǎng)成自主探究創(chuàng)新的意識習慣,在社會情景中發(fā)現自己的不足,改正自己的不足。
參考文獻:
[1]姚振平.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策略[J]].新智慧,2019(32).
(責編 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