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友義
摘要:初中階段的學生心理發(fā)育尚不成熟,在學習與生活中容易受到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從而建立錯誤的價值觀念。對農(nóng)村留守學生而言更是如此,家庭情感教育的缺失,使得其內(nèi)心變得更加敏感脆弱,因此對其開展有效的德育工作非常有必要。
關鍵詞:農(nóng)村初中;留守兒童;德育工作
中圖分類號:G63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06-0050
由于城鄉(xiāng)之間存在較大的發(fā)展差異,越來越多的農(nóng)村父母選擇外出打工維持生計,這也導致許多留守學生得不到家庭的呵護,性格發(fā)生較大轉變。本文將從如何對農(nóng)村初中留守兒童開展德育教育這一問題入手,提出具體策略。
一、從學生興趣出發(fā),舉辦具有教育意義的團體活動
對部分初中留守學生而言,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及青春期的到來,其具有較強的逆反心理,這也導致這部分學生在與同學相處的過程中沒有自信心,且在參與課堂聽講或是課后活動的過程中,均表現(xiàn)出缺乏積極性的行為及態(tài)度。由此初中教師應立足于此問題,從學生的興趣點入手,開展有教育及學習意義的團體活動,在活動中穿插德育的理念,提高留守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例如,初中班主任可利用周末時間,在校內(nèi)或校外舉辦以“團結友愛,互助向上”為主題的素拓活動?;顒忧捌诮處熜鑼Π嗉壷械牧羰貙W生進行一定的了解,以便能夠在活動中有針對性地對其開展德育教育?;顒右愿黝惥C合游戲為主,包括“你畫我猜”“勇士過河”“團隊投籃”“毛毛蟲大作戰(zhàn)”等項目。教師在設計活動策劃的過程中,可將各類游戲分布在活動場地內(nèi)的多個位置,并以完成各項任務為游戲主線,以便讓所有學生都能參與到游戲中去,且能夠給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相處機會。在活動正式開始后,由教師對活動進行總體介紹,即各團隊需在盡可能少的時間內(nèi)完成所有項目,最終以用時最短者為獲勝隊伍。之后介紹各類游戲的具體操作流程,如“團隊投籃”,就是所有團隊成員均需在罰球線處進行排隊,在工作人員給出開始指令后,所有成員需以最快的速度,輪流進行投籃。每組成員均需至少投入10個球才算完成任務,之后依據(jù)耗時長短進行整體排名。“毛毛蟲大作戰(zhàn)”則是要求所有成員按照團隊隊形,每人手持一只氣球依次站立。之后將氣球夾于自身腹部與前者背部的位置處,隨著指示員的開始信號,整體開始向前移動。游戲要求為,移動過程中不得有任意一名學生的氣球掉落或破裂,若出現(xiàn)上述情況,該小組需重新開始游戲。該游戲與前者相同,用時最短的隊伍獲勝。在所有的游戲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需重點關注留守學生的游戲表現(xiàn),若發(fā)現(xiàn)其較難融入團隊游戲中,教師可將其設立為小組組長,以此鼓勵留守學生參與到游戲中去。待所有小組均完成各類游戲后,由教師對所有隊伍進行排名,并邀請部分學生上臺發(fā)表活動感受。通過此類游戲,可以幫助留守學生樹立與人交往的自信心,緩解其孤獨的心理狀態(tài),同時也便于教師開展相應的德育教育。
二、采用激勵教育法,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德育觀念
部分農(nóng)村初中留守學生的心理特別脆弱與敏感,渴望與同學進行交往,又擔心遭受排擠。形成此類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學生在家庭教育不足的情況下,非常缺乏自信心。對于此類學生,教師應采取激勵教學的方式,幫助其在青春期的重要階段,樹立強大的自信心,以保障其能夠很好地與他人進行溝通及交流。
例如,在舉行班級會議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微課為教學媒介,設計生動的教學內(nèi)容,并對學生開展德育工作。首先教師需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尋找并截取部分勵志影片的片段部分,作為課件的開頭部分,具體可參考《阿甘正傳》《當幸福來敲門》《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等影片。在此之后則利用圖片及文字的形式,向大家展示班級中部分留守學生努力學習或積極參與校園生活的圖片,該部分內(nèi)容的制定前提為,班主任需在空閑的時間內(nèi),用心去觀察班級中的學生,并幫助其保留此類珍貴鏡頭。此類激勵方式可給學生帶來一定的成就感,并幫其樹立正確的學習生活理念,具有極強的教育意義。另外,教師也可邀請部分留守學生上臺對班級會議進行總結,以在公眾面前發(fā)表講話的方式幫助其樹立信心,在微課的結尾處,教師也可插入有較強激勵意義的歌曲。通過舉辦此類班會,可以讓學生對生活充滿信心,勇敢面對生活中的各類困難。
三、了解學生基本情況,開展有針對性的情感教育法
在對留守學生開展德育教育的過程中,部分教師缺少分類教學的理念,常會導致教育效果較差、學生興趣不高等問題,使得德育教育的作用沒有完全發(fā)揮。由此,教師應保持“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對家庭實際情況各不相同的留守學生要進行區(qū)分,之后結合情感教育的方法,從學生的內(nèi)心入手提高教育的針對性。當然,班主任教師也可以從問題的源頭處入手,與學生家長之間保持溝通與聯(lián)系,共同為留守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做出自己的努力。
例如,教師可對班級中留守學生的家庭資料進行整理、分類,對于無監(jiān)護人的學生,將其暫定為A類;將其父母常年不在身邊的學生,為B類;父母雙方有一人在身邊的為C類,以此類推。教師應重點關注班級中的A類學生,至少保持每周一次的家庭訪問,并利用校園內(nèi)的各類通訊資源全力幫助學生,使其能夠及時與父母取得聯(lián)系,相互進行溝通,以此提高學生的幸福感。對于B類學生,教師應常與學生進行互動溝通,了解其基本需求與生活狀態(tài)。而對于C類學生,教師則應與其監(jiān)護人取得聯(lián)系,提醒其重視對學生的德育教育,杜絕溺愛及打罵等行為。另外,教師應利用時下的各類通訊APP建立家長群,定期收集學生家長的近況,將其私下傳達給學生。也可將各類考試的成績單,及學生校內(nèi)生活的各類照片及視頻上傳至群聊中,方便外出務工的家長能夠實時的了解到學生的動態(tài)。由此來對留守學生開展家校之間的雙向教育,幫助其更好的完善自身。
綜上所述,教師可結合從學生興趣出發(fā)舉辦具有教育意義的團體活動,采用激勵教育法,幫助學生建立正確德育觀念、了解學生基礎情況,開展有針對性的情感教育法等策略,幫助農(nóng)村初中留守學生開展有效的德育工作。
參考文獻:
[1]陳娟升.農(nóng)村留守兒童的問題與德育教育的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7(33):215.
(作者單位:浙江省泰順縣實驗中學32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