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傳翔
摘要:在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時代下,教師需要重視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結合實際情況不斷調整和優(yōu)化教學方法,重視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促使學生可以在政治課堂中掌握更多的政治知識,同時還能實現(xiàn)學生政治素養(yǎng)的同步提升。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政治課堂;政治認同感
中圖分類號:G63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06-0047
高中政治教師在實際教學時,需要適當加入時事政治,創(chuàng)設多樣化的教學情境,借助生活中的案例進行教學,同時還可采用小組合作的探究模式,合理應用故事導入法,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幫助學生從中掌握更多的政治知識。
一、適當引入時事政治,激活學生的政治認同感
政治認同指的是一個人對意識形態(tài)、社會制度的一種贊同和認可。在我國,人們需要具備的政治認同就是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可以秉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高中政治教師需要重視學生認同感的培養(yǎng),這是學生學習政治的前提和基礎。要想增強學生的政治認同感,需要及時引入時事政治,讓學生能了解更多當前的時政信息,切實增強學生對國家的認同感,促使學生可以在不知不覺中形成良好的政治認同感。
例如,在教學“人民民主專政: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將“兩會”的內容加入其中,讓學生也能參與到兩會中各類問題的討論和交流中,這既可以讓學生更好地融入到政治課堂中,還能有效激活學生的政治認同感。
二、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增強公眾參與能力
公眾參與能力指的是我國公民可以遵從秩序主動參與到國家以及社會公共事務的治理中,能主動維護公共利益,可以勇敢地承擔起公共責任,具備踐行公共精神的能力,保持良好的意愿。對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公眾參與指的是學生能積極參與到公共事務中,保持良好、積極的態(tài)度和行動,能主動形式自己的政治義務和權利。教師在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這一能力時,不用通過講解理論知識就可以實現(xiàn),學生難以準確理解和把握其中的內涵。此時,教師在教學時就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給予學生聽覺、視覺上的雙重刺激。這不僅可以增加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還能大大增強學生的公共參與能力。
例如,在教學“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我國不同地區(qū)的不同文化,學生需要扮演好導游的角色,為其他“游客”介紹我國各個民族、地區(qū)的多樣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設這樣的情境,可以激活學生的參與欲望,還能讓學生在情境中實現(xiàn)個人公共參與能力的穩(wěn)步提升。
三、加入生活中的案例,增強法制意識
法制意識指的是學生能尊重法律的權威,能秉承憲法至上的理念,認識到法律之間人人都是平等的,可以積極主動去建設法治國家,在日常生活中懂得遵守法律,能懂法、守法、知法,同時還能靈活運用法律維護個人利益。學生法治意識的培養(yǎng)并非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只是通過記憶知識點的方法,無法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在教學時,需要為學生加入生活案例,讓學生可以對法律有一個正確且深入的認知,這樣才能實現(xiàn)學生法制意識的增強。
四、開展小組合作探究模式,增強科學精神
科學精神的另一個稱呼就是理性精神,指的是人們在改造和認知這個世界過程中,所提出來的一種行為特征以及思維品質,如自主、理智以及反思。高中政治教師在教學時,需要格外重視學生科學精神的培養(yǎng),促使學生可以秉承科學的態(tài)度分析問題、觀察問題,更快更好地解決矛盾,能正確看待我國建設中遇到的諸多問題,從理性的角度去思考和解釋,從而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茖W精神的培養(yǎng)需要學生能解決更多的問題,而這就需要教師靈活應用小組合作的探究模式,留給學生充足的思考空間和時間,促使學生可以在實踐中形成良好的科學精神。
例如,在教學“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這一課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生活中的案例。如,小白家要裝修,小白跟爸爸說隔壁小帥家里裝了豪華的家庭影院,自己也想要。爸爸未經過思考,也未考慮自己的經濟情況就同意了小白的建議,斥巨資裝了家庭影院。此外,教師也可借助學生身邊的事情,如有的學生喜歡買AJ的鞋,同時要推薦其他學生購買。教師要鼓勵學生在小組內發(fā)表各自的想法和觀點,借助問題不斷引導學生,促使學生以更加科學的態(tài)度看待這一現(xiàn)象和問題,從而樹立起正確的消費觀,有效增強學生的科學精神。
五、故事導入法,培養(yǎng)政治思維
在核心素養(yǎng)的引導下,教師需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切實增強學生的認知能力、交流能力、探究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實踐能力等。此外,教師還應當格外重視學生政治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使其能更好地學習政治知識。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需要結合教學內容靈活應用故事導入法,利用問題鍛煉學生的政治思維,促使學生可以學會應用政治知識解決各種各樣的問題。
例如,在教學有關“實事求是”的內容時,教師可以采用故事導入法,幫助學生能更好地掌握和內化理論知識,并且在故事中設置好問題,活躍沉悶的課堂氛圍,鍛煉學生的思維意識,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有這樣一個故事:“在古代,一個小城鎮(zhèn)中住著一個大財主,這個財主喜歡收集各種各樣的名家畫卷,有一個專門的房間存放這些東西。但是某天,天降橫禍,一場大火在府邸燃燒起來,大財主在著急逃命的同時,還搶救了一件物品,你認為他當時帶走了哪件物品?如果是你,你選擇帶走哪樣?”這個故事留給學生充足的想象空間,教師要鼓勵學生分享各自的觀點和看法。學生在討論結束后認為,離房門近的物品是最容易拿走的,同時也跟房間大小、火勢有關系。之所以加入這樣的故事,是為了讓學生可以從實際出發(fā),遵從實事求是的原則,明確自己的思路,認真思考實際問題。
總而言之,高中政治教師在實際教學時需要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創(chuàng)設多樣化的教學情境,合理應用小組合作探究、故事導入法等,促使學生可以更好地消化和理解政治知識,實現(xiàn)學生政治素養(yǎng)的穩(wěn)步增強。
參考文獻:
[1]王曉琴.基于高中政治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51):68.
[2]馬維恩.淺談高中政治核心素養(yǎng)提升的教學策略[J].學周刊,2020(1):44.
(作者單位:安徽省阜陽市潁上二中23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