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維鑫
摘 要:伴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穩(wěn)定發(fā)展,國家為了解決農村學生上學的問題正在不斷地發(fā)展建設農村寄宿制小學,促使留守兒童的上學問題得到了有效的解決。然而,據(jù)實際調查分析,雖然寄宿制小學能夠解決學生的上學問題,但是大部分寄宿制學校都比較重視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而忽視了學生的課余生活。再加上小學生的年紀較小,經常會存在想家的現(xiàn)象,若無法有效地制定合理的課余生活,則會影響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基于此分析當前農村寄宿制小學課余生活的安排情況,闡述需要改進的各個方面,根據(jù)經驗提出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課余生活;農村小學;寄宿制
在當前教育發(fā)展的背景下,多樣化的農村寄宿制學校在逐漸發(fā)展,而且教學的效率與質量正在不斷提升。然而,部分寄宿制學校在實際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并沒有制定合理的學生生活方案,進而導致大部分農村小學生無法合理安排自己的課余時間,出現(xiàn)思念父母的現(xiàn)象,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因此,為了改善這種現(xiàn)象,農村寄宿制教學既需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也要教會學生根據(jù)實際情況合理安排自己的課余生活,將趣味性融入學生的活動與游戲中,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
一、農村寄宿制學校開展課余生活規(guī)劃的重要意義
(一)彌補興趣培養(yǎng)的不足,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
針對農村寄宿制學校來講,雖然部分小學生的年紀較小,思維能力正處于發(fā)展階段,但有一定的好奇心。合理規(guī)劃學生的課余生活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同時能夠提高管理的效率。與此同時,由于農村學生家庭經濟狀況與家長的素質的影響,導致學生的興趣愛好無法有效激發(fā)。所以說,要想提高學生的生活質量,則需要適當表揚學生,促使學生能夠樹立學習與生活的自信心,同時能夠個性化發(fā)展。
(二)讓學生體會校園的溫暖
農村寄宿制學校開展教育的主要目標就是讓學生更加高效地適應社會,并且能夠明確自身的定位,了解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進而能夠全面發(fā)展。所以說,寄宿制學校應該重視學生課余生活的安排,并開展調查與分析,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促使學生能夠在集體生活中感到快樂與溫暖。
(三)拓展知識來源,豐富校園教學
眾所周知,生活與學習有著一定的聯(lián)系,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避免出現(xiàn)死記硬背的現(xiàn)象,同時合理地將生活常見事物融入學習當中,進而提高教學的效率。因此,農村寄宿制學校在實際開展教育的過程中,應該重視課堂教學的重要性,不僅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與思維能力,同時需要規(guī)劃并安排學生的課余生活。寄宿制學校進行課余生活布置的過程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來源,豐富學生的學習資源與環(huán)境,加深學生對課堂知識的了解。教師還需要合理設置課外活動,并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這樣能夠有效地鍛煉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使學生能夠根據(jù)自身的理解與操作,解決生活與學習中常見的問題,避免受問題困惑而影響成長。
二、農村寄宿制小學生課余生活的現(xiàn)狀
(一)學生學習存在超負荷狀態(tài)
小學生在寄宿制學校學習的過程中,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都需要在學校中進行,只能一周回一次家。由于小學生的年紀較小,為了避免學生在校園中出現(xiàn)危險事故,大部分學校都會將課程排滿,同時會在課余時間為學生安排大量的作業(yè),學生玩耍以及與同學之間交流的時間相對較少,進而導致學生存在超負荷的狀態(tài),根本無法為學生提供充足的課余時間,更別提學生的課余生活了。
(二)學生課余生活相對比較單調
雖然部分學校對學生的課余生活相對比較重視,并為學生提供了充足的課余時間,但是并沒有根據(jù)實際情況組織學生在課余時間開展活動與游戲,再加上學生的年紀較小,無法高效地安排自己的課余時間,即便教師安排了課余活動,也只是以體育鍛煉的方式開展,而且活動內容相對比較單一,學生對其感到厭煩,甚至出現(xiàn)逃課的現(xiàn)象。不僅會耽誤學生的時間,還會導致學生養(yǎng)成不良的習慣。
(三)學生不具備自主安排課余時間的能力
由于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不同,教師在實際安排組織活動的過程中,通常會有部分學生不愿意參與,以及不愿意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當中。據(jù)調查,寄宿制學校的學生只有35%的愿意參與教師所設置的活動,剩下的65%會自己玩各種游戲,這些充分顯示了學生無法安排課余時間,學生感到課余時間無趣并且枯燥,影響學心理成長。
(四)寄宿制學校設施不健全
寄宿制學校在實際開展課余活動安排的過程中,首先需要保障設施的健全。然而,部分寄宿制學校由于自身的經濟不夠充足,導致活動場地存在一定的缺陷,并沒有合理引進相關娛樂器材與相關活動道具,無法高效設置活動。與此同時,部分農村教師的能力有限,每個教師需要涉及多個學科的教學,教師資源相對比較匱乏,并沒有充足的時間為學生設計活動方案。
三、農村寄宿制學校合理安排學生課余生活的對策
(一)轉變傳統(tǒng)的管理理念
農村寄宿制小學在實際開展教學的過程中,經常出現(xiàn)管理問題的原因就是管理力度與模式不夠完善,同時沒有應用全新的管理理念。因此,為了有效地管理學生生活。首先,需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優(yōu)質的學習環(huán)境與生活環(huán)境,嚴禁出現(xiàn)為學生施加作業(yè)壓力的現(xiàn)象。例如,某小學在實際開展教學的過程中,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不僅將學生的課余時間占用,同時還會為學生預留超負荷的作業(yè),導致學生根本沒有玩耍的時間,長時間處于學習的狀態(tài),不僅無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甚至使學生出現(xiàn)厭倦學習的現(xiàn)象。所以說,農村寄宿制學校應該不斷分析學生的學習狀況,調整管理的理念,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學習與活動時間,促使學生在寄宿制學校學習知識的同時感受到快樂。
(二)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
據(jù)實際調查,當前農村寄宿制學校大部分都會出現(xiàn)師資隊伍不健全的現(xiàn)象,教師身兼數(shù)職無法兼顧教學與生活管理等工作。若出現(xiàn)突發(fā)事件,相關教師無法根據(jù)實際情況將其解決,也沒有充足的管理經驗。針對宿舍管理來講,宿管工作人員通常是年紀相對較大,以及退休的教職工,小學生貪玩好動,喜歡吵鬧,導致管理的效率無法有效發(fā)揮。所以說,寄宿制學校要想高效安排學生的課余生活,同時管理學生的校園生活,就需要重視師資隊伍的建設,合理引進專業(yè)管理教師,進而幫助學校為學生設置整套課余活動方案。不僅如此,農村寄宿制學校還應該重視教師的培養(yǎng)工作,讓相關教師到其他先進的寄宿制學校參觀,并學習他人的經驗,加深對寄宿制學校管理的認識,進而能夠勝任后期的工作,確保學生的校園生活充實。
(三)為學生創(chuàng)設多元化的課余生活
農村寄宿制學校教師在實際工作的過程中,不僅需要承擔學生的學習教育,同時需要重視幫助學生規(guī)劃生活,確保學生的課余時間能夠充分利用。然而,針對學生課余生活枯燥并影響學生興趣的現(xiàn)象,相關教師應該及時改進教學與管理方法,拓展全新的管理方式,彌補自身管理的不足,確保學生能夠處于多元化的課余生活當中。例如,可以組織學生參與集體活動,并重視學生感興趣活動的設計,“足球比賽”或“乒乓球比賽”等相關活動。與此同時,還可以開展衛(wèi)生檢查的活動,讓學生與學生之間相互檢查,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促使學生能夠更加高效地適應獨立生活,提高寄宿制學校培養(yǎng)的效率與質量,為學生成長提供幫助。
(四)加強寄宿制學校基礎設施的建設
在實際規(guī)劃學生課余生活的過程中,則需要重視校園基礎設施的建設。針對宿舍來講,在資金允許的情況下,學校應該不斷調整并完善學生居住環(huán)境的質量。與此同時,還應該完善硬件設置,確保能夠更加高效地布置學生的課余生活。還應該開展調查工作,明確學生對校園的各項需求,進而適當滿足學生,促使學生在高質量的環(huán)境下學習與生活。除此之外,還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創(chuàng)設圖書館、活動場所,拉近與城市校園的距離。
(五)了解學生的家庭狀況,與學生家長取得聯(lián)系
由于農村家庭的收入相對較低,大部分成年人選擇外出打工,從而選擇讓學生寄宿學校,這樣不僅能夠保障學生的學習有人看管,同時也便于家長自身的工作。與此同時,大部分家長認為學生在寄宿制學校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能夠在課余時間為學生補習功課,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種種原因,家長放心地把孩子交給學校,從而沒有給予孩子過多的關心,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因此,相關寄宿制學校應該與每個學生的家長取得聯(lián)系,明確孩子的特長與愛好,這樣不僅能夠提高課余生活設計的質量,同時能夠讓家長多多關心學生,盡可能在假期陪陪學生,讓學生感受家庭的愛與學校的愛。
總而言之,農村寄宿制學校在針對小學生開展教學的過程中,不僅需要關心學生的學習成績,同時需要分析學生的課余生活情況,進而能夠根據(jù)實際情況為學生創(chuàng)設優(yōu)質的學習與生活環(huán)境,不斷完善校園建設,設置相應的娛樂場所,增強師資建設,確保農村寄宿制學校能夠高效地開展教育工作。不僅如此,還應該加強與學生家長的交流,進而能夠充分地了解學生,提高學生課余生活規(guī)劃的效率。還需要適當?shù)毓膭顚W生,提高農村小學生的信心,避免學生出現(xiàn)心理問題。
參考文獻:
[1]胡傳雙,於榮.安徽省農村寄宿制小學影響學生發(fā)展的問題與對策調查研究[J].長春大學學報,2009,19(12):116-118.
[2]白亮,范亮.我國“農村寄宿制學?!眴栴}研究述評[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4,6(4):27-32.
[3]張近峰.建立發(fā)展農村寄宿制小學的幾點思考[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7(33):590.
[4]劉代越.“鄉(xiāng)村少年宮”是寄宿制學校學生課余生活的快樂新天地[J].學周刊,2015(35):214.
[5]權海榮.農村寄宿制小學開展中華經典誦讀活動的實踐與研究[J].學周刊,2018(15):20-21.
[6]冉偲,承建.農村寄宿制學生教育管理問題研究[J].漢字文化,2018(1):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