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曉云
摘要:現(xiàn)在人們逐漸意識到文字敘述和情感流露的重要性,但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記敘文寫作的內(nèi)容依然是多為空洞乏味而非辭藻華麗的,是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寫作過程。這樣的文章從根本上說是缺乏情感和思想的,而從這一角度出發(fā)來看,一方面是真情實感的缺乏,另一方面就是沒能夠充分運用好抒情的寫作方式。
關(guān)鍵詞:記敘文寫作;融入;抒情
中圖分類號:G633.3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06-0101
一、前言
記敘文寫作對語言表達有相當高的要求,必須要有生動形象的語言表述和真情實感的流露才能讓文章真正鮮活起來,但是很多人在寫作時,都因真情實感不足,或表達方式不足而導(dǎo)致寫作內(nèi)容抒情成分少。因此,寫作中必須要有真情實感,并運用有效方式,下面就此進行探討。
二、外貌描寫的時機把握
1.人物登場
記敘文寫作中,所寫人物一登場就首先需要對他進行一次外貌描寫,這樣可以有效地突出人物在故事發(fā)展過程中的作用及在文中的地位,并對后續(xù)人物在劇情變化中起到重要的鋪墊作用。
例如在《紅樓夢》中,賈寶玉初一登場,就以林黛玉的視角對其外貌特征進行了十分細致的描繪。而在其登場之前,作者也從其他諸多人物的視角來對其進行了十分充分的鋪墊,如說他是混世魔王、孽根禍胎、頑劣異常等。這樣在登場前進行充分的性格鋪墊和懸念設(shè)置,進而引起讀者對賈寶玉產(chǎn)生強烈的心理期待,而登場時對其進行濃墨重彩的渲染可充分顯示賈寶玉的特點,而此時長期伏筆的人物,一登場就更引起人們關(guān)注他的外貌。
2.真情流露
要做好真情流露。如果使用第一人稱很難讓人產(chǎn)生情感共鳴,那么使用第二人稱來對抒情對象進行觀察性描寫,就能使文章顯得更自然且具體。
例如《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當中,全篇使用第二人稱,以“我”和“你”的關(guān)系來形容作者和祖國的關(guān)系。全篇抒情,在后半部分“我”和“你”之間產(chǎn)生了互補關(guān)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更加具體生動地展現(xiàn)了作者的感情。
除了人物登場時進行外貌描寫之外,還有一種更好的外貌描寫方式,就是隨著劇情的推動以及感情的不斷深入,人物言行逐漸讓讀者產(chǎn)生共鳴,這是因為不斷深入地進行外貌描寫。
散文《背影》當中對于父親的描寫就分為幾個環(huán)節(jié),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是在劇情出現(xiàn)推進時呈現(xiàn),例如父子分別,買橘送別時,父子之愛讓感情的推動達到高潮,此時進行任務(wù)描寫,讀者會在心中留下父親的深刻印象。
三、語言技巧
1.結(jié)合語氣
在記敘文的描寫中,如對話描寫,如果只是對話就會難以讓人感受到其中的重點和感情點,那么就需要進行語氣、動作的描寫讓人物在對話中表現(xiàn)得栩栩如生,讓人覺得這是一個人,而非是書上冷冰冰的文字內(nèi)容。語言描寫可以有效地讓讀者如身臨到書中所描寫的情景中,揭示其中存在的內(nèi)涵,進而更清晰地感受到人物的性格特征,更加符合真實情況。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堪稱文學經(jīng)典,當中“父親艱難地爬過月臺,給‘我買回橘子時,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他走了幾步,回頭看見‘我說:‘進去吧,里邊沒人。”簡簡單單的語言描寫和動作描寫,情深意濃?!拔易吡?,到那邊來信!”表明父親牽掛兒子,希望兒子能及時報平安,走了幾步,又回頭“進去吧,里邊沒人。”表現(xiàn)了父親時刻記掛孩子,也擔心行李。平淡而樸實的語言動作描寫,寥寥數(shù)筆卻使一位因家境衰敗而沮喪但仍愛子心切的中年父親形象躍然于紙上,令人讀來感動不已,催人淚下。優(yōu)秀文章的人物語言描寫能細膩地表現(xiàn)人物情感。
2.語言描寫形式
語言描寫形式是許多人進行記敘文寫作面臨的難題,例如在人物對話中使用“A說,B說”的形式,這樣的形式因為簡單輕松而很多人都會頻繁運用,但是這樣會導(dǎo)致表達形式單調(diào),同時因為沒有變化提示語,所以人們往往會在這樣的對話中感到膩味,且難以把握重點。成功的記敘文寫作,都是有靈活的提示語和恰當?shù)谋磉_形式。
例如魯迅先生的《藥》,對茶館閑談情境中的“閑談”,運用大量的提示語和表達方式,且這一段描寫中提示語的形式和位置都在不斷地變化,這樣就有更加強烈的現(xiàn)場感,同時不會因反復(fù)同樣的描寫方式讓讀者產(chǎn)生抵觸情緒。
3.文采中彰顯情感
記敘文寫作不僅是描寫和敘事的結(jié)合,還必須議論和抒情。其中,抒情主要依托各種表現(xiàn)方式和細節(jié)描寫來進行,而議論是通過哲理來體現(xiàn)的。議論和抒情是有著相互襯托、相互依托的關(guān)系。必須要感情充足真實,才能讓人產(chǎn)生情感共鳴,否則難以讓其中蘊含的哲理和思考感動讀者。記敘文主要需要記敘,但是也不能全無議論,反之就會導(dǎo)致文體不倫不類,讓人費解,所以要處理好議論和記敘的關(guān)系。通常文采和情感是有著緊密聯(lián)系的,一個好作家必然有高超的文采,同時還有豐富細膩的情感,否則寫出來的文章只會是無病呻吟,難以有優(yōu)秀作品常見的穿透力。
記敘文寫作文采能讓人第一時間關(guān)注到文章本身,因此作者蘊含的感情才能有可能讓讀者深入到文章中,讓讀者產(chǎn)生共鳴。這樣就必須要首先掌握語言表達的目標,讓文章能夠富有文采的同時蘊含細膩感情。要做到有文采,寫作時就應(yīng)盡量使用生動形象的詞語,選擇更有形象感且含義較為清晰具體的詞匯,隨后描寫人物時使用修辭手法來讓人物的行為更加活靈活現(xiàn)。
此外還需做好句式變換,要長短句靈活搭配,讓文章本身能生動起來,最后需要將作者的文化底蘊和自身的哲學思想灌輸?shù)轿恼轮?,給文章注入靈魂,力求語言言近詣遠,內(nèi)容以小見大,進而與讀者產(chǎn)生共鳴,讓人回味無窮。
讀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當我躺在土地上的時候,當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著一把泥土的時候,或者當我回想起兒時的往事的時候,我想起那參天碧綠的白樺林,標直漂亮的白樺樹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見奔流似的馬群,深夜嗥鳴的蒙古狗,我聽見皮鞭滾落在山澗里的脆響;我想起紅布似的高粱,金黃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紅玉的臉龐,黑玉的眼睛,斑斕的山雕,奔馳的鹿群,帶著松香氣味的煤塊,帶著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遠的車鈴,晴天里馬兒戴著串鈴在溜直的大道上跑著,狐仙姑深夜的讕語,原野上怪誕的狂風……”
在這一段文字里,作者寫了許多富有關(guān)東氣息的事物,斑斕多姿,而句式變換,長短句靈活搭配,我們讀起來,就絲毫感覺不到啰唆繁雜,相反,更容易從中感受到作者對于故鄉(xiāng)的熾熱愛戀。
4.直抒胸臆
通常記敘文表達某個情感高潮的地方時可以直接表達強烈豐富的感情,這和矯揉造作的感嘆是不同的,這是情致至深的自然流露,十分直率熱烈。很多敘事文章在結(jié)尾地方都運用這一描寫方法,讓情感進一步爆發(fā)。
例如楊朔的《荔枝蜜》結(jié)尾處就對蜜蜂的渺小而偉大進行直抒胸臆的描寫,對蜜蜂的理解和作者灌輸?shù)恼軐W突然出現(xiàn)質(zhì)變,升華為對無私奉獻的勞動者的歌頌,這樣一來就能夠“形散神聚”。
再如魯迅先生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寫道:“Ade,我的蟋蟀們!Ade我的覆盆子們和木蓮們!”也是運用了直抒胸臆,表達了作者對百草園的留戀,感情真摯,給讀者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四、細節(jié)運用
作家李準曾說過:“沒有細節(jié)就不可能有藝術(shù)品”。這里的“細節(jié)”就是指作品中對于生活中常見的細微且典型的情況和場景特征進行細致描寫,包括動作、語言、肖像和心理描寫。這在人物塑造中有十分強大的表現(xiàn)力,能真實地表現(xiàn)出人物事物的真善美或者假惡丑。
讀都德的《最后一課》“這些字帖掛在我們課桌的鐵桿上,就好像許多面小國旗在教室里飄揚……屋頂上鴿子咕咕咕咕地低聲叫著,我心里想:‘他們該不會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話唱歌吧!”當中的典型細節(jié)描寫既表現(xiàn)了對祖國文字的熱愛,又流露出對侵略者的憎恨之情。
1.人物性格
情感的抒發(fā)從來不是空穴來風,而是依托細節(jié)表現(xiàn)出來的,細節(jié)越具有代表性,就越能真實細致地表現(xiàn)情感。注重細節(jié)描寫,就會讓人物變得活靈活現(xiàn),人物感情也更豐滿細膩。
例如魯迅先生的《孔乙己》,文中對孔乙己進行描寫時就運用大量的細節(jié)描寫,通過對其外貌的描寫來揭露其好逸惡勞但又愛面子的特征,雖然身材高大,但是與此同時卻又“長衫又臟又破”,體現(xiàn)了他不愿意動手,用自身能力養(yǎng)活自己的特性,他后來的悲慘遭遇在這一描寫當中就埋下伏筆。
2.濃郁情感
細微動作就可讓讀者在一定程度上感受到作品當中人物的情感,能讓人十分感懷,例如尤天晨的《心窗》就運用穿針這一作品人物在生活過程中常見的行為和動作來生動形象地描寫家庭中母愛的濃郁和偉大,感人至深,耐人尋味。
3.人物心理
契科夫的《變色龍》對奧楚蔑洛夫的性格有一個十分令人尋味的細節(jié),即奧楚蔑洛夫穿著新軍大衣賣弄時,聽到別人說“這好像是席加洛夫?qū)④娂业墓贰睍r就立刻嚇得“渾身發(fā)熱”,而當聽人說那不是將軍家的狗時,立馬回歸原樣,抖起威風來。這一穿一脫的細節(jié)就將人物性格揭露無遺,直擊小說主題。
五、結(jié)束語
記敘文寫作情感注入和把握是相對困難的,要求作者能有豐富細膩的情感和靈活高超的情感表現(xiàn)技巧才能夠做到這一點。要做好記敘文的情感描寫,就要做好人物的刻畫,同時重視細節(jié)描寫,讓人物形象更加豐滿。生活中我們常有動情之時,“情動于中而形于言”,學生要習慣將這些情感融于筆下,這樣,不僅可以積累寫作素材,也可以留下寶貴的生命記憶。當代美學家、教育家朱光潛說:“作者自己如果沒有感動,就絕對不能使讀者感動?!鼻橘F在真,寫作時一定要抒發(fā)自己的真情實感。而巧用各種抒情方法,能夠使抒情更具有牽動人心、引發(fā)共鳴的力量??v使紙短,亦可情長。
參考文獻:
[1]劉爽.高中作文評語中賞識性評價的現(xiàn)狀與對策[D].河南師范大學,2018.
[2]王龍.故事元素融入的記敘文寫作訓練策略[J].教育科學論壇,2019,463(13):10-12.
[3]邢新.談策略性知識在記敘文寫作中的運用——以敘事貴曲“懸念法”為例[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9,745(10):70-71.
[4]于蘭.記敘文寫作教學策略之讀寫結(jié)合法——以當代短篇小說的敘事視角為例[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4):53-54.
[5]王登紅.構(gòu)建初中作文記敘文序列化教學的策略[J].亞太教育,2019(5):56-56.
[6]劉洋.融合別人的生活——記敘文寫作素材使用能力的提升策略[J].考試周刊,2019(4):47-47.
(作者單位:廣西欽州市外國語學校53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