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連花 嚴春花
宮頸癌是婦科臨床常見的三大惡性腫瘤之一,嚴重威脅著婦女的身心健康。據(jù)有關調查顯示,我國每年約有13.15 萬婦女患宮頸癌,且患病人數(shù)逐年增加。因此,宮頸癌的早期診斷非常重要。宮頸癌在發(fā)展為浸潤性癌癥之前有很長的癌前期。臨床上稱為宮頸上皮內瘤變,但發(fā)展為宮頸癌可能需要5~20 年的時間。加強宮頸癌篩查、早診斷、早治療可有效降低宮頸癌發(fā)病率[1-2]。目前為止,宮頸液基薄層細胞學檢查(thinprep cytology test,TCT)是婦科宮頸癌篩查的首選方法,但在具體的診斷符合率上仍有所欠缺,因此需配合陰道鏡下定位活檢來對患者進行更為細致和準確的診斷[3]。本文將針對以上論點開展研究,來探討TCT 及經(jīng)陰道鏡下定位活檢對篩查宮頸病變的臨床價值。其研究過程及結果如下。
選取50 例于2019 年1—12 月宮頸病變患者。納入標準:(1)納入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宮頸病變;(2)納入患者此前均無宮頸病變史;(3)所有患者及家屬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心肝腎等臟器疾病患者;(2)存在精神障礙和言語障礙,無法與醫(yī)護人員正常交流的患者;(3)無法配合檢查的患者;(4)診斷不明確的或組織標本小或者碎的病例。以上納入患者年齡在25 ~77 歲之間,平均年齡(48.31±9.72)歲。
對以上TCT 檢查呈陽性的患者應用陰道鏡下定位活檢,其中TCT:宮頸刷插入其宮頸管1 cm 位置處,繞順時針旋轉數(shù)圈,收集脫落細胞,并將其置于保存液,制作液基細胞標本。借助國際癌癥協(xié)會2006 年制定的TBS 分級系統(tǒng)對取得的標本進行判讀,記錄檢查結果為陽性的患者。陰道鏡下定位活檢的應用方式為:檢驗時間選擇在患者月經(jīng)后3 ~7 d 的時間,應用消毒洗液和無菌棉簽清洗宮頸處,以保證宮頸外口和宮頸管的干凈,應用電子陰道鏡檢查患者宮頸的顏色、形態(tài)和大小、是否出現(xiàn)糜爛的癥狀以及血管和宮頸上皮的具體情況,在電子陰道鏡下醋白試驗異常區(qū)域取2 ~4 塊組織,置入保存液后送往病理科進行檢查。
1.3.1 細胞學檢查(TCT) 用陰道鏡暴露宮頸后,清潔陰道和宮頸表面分泌物,將Cytyc 專用宮頸刷伸入宮頸管內,同向旋轉5 次,收集宮頸和宮頸管脫落細胞,放入裝有Cytyc 專用細胞保存液的樣本瓶中,用ThinPrep2000 系統(tǒng)進行計算機編程,制備直徑2 cm 的薄層細胞涂片,95%乙醇固定。細胞學診斷采用巴氏染色和光鏡觀察。TCT 診斷標準根據(jù)TBS 系統(tǒng)分類液基細胞學標準,包括不典型鱗狀上皮細胞(ASCUS)、低度鱗狀上皮內病變(LSIL)、高度鱗狀上皮內病變(HSIL)和鱗狀細胞癌(SCC)。
1.3.2 陰道鏡檢查 對以上TCT 檢查異常和TCT 檢查陰性但臨床可疑的患者行陰道鏡檢查。術前做常規(guī)陰道清潔檢查,有急性宮頸炎或陰道炎者優(yōu)先治療。檢查前24 h 禁止陰道手術和性生活。暴露宮頸后,用棉球擦拭宮頸分泌物,觀察宮頸是否有糜爛、白斑、贅生物、出血等,觀察宮頸病變的表面形態(tài)、邊界、形狀、色澤,用濾光片觀察血管分布和間距。3%醋酸試驗,30 秒后觀察圖像,拍下圖像并存入計算機進行碘染色。最后進行Reid 評分,并進行陰道鏡診斷。陰道鏡圖像異常,病變部位取材,3、6、9、12:00未發(fā)現(xiàn)異常圖像,定點分裝,10%甲醛固定送組織病理學檢查。然后進行碘液試驗,并進行陰道鏡RCI 評分。0 分宮頸炎或者無癥狀,0~2 分為HPV 感染或CIN Ⅰ,3~5 分為CIN Ⅰ和CIN Ⅱ,6~8 分為CIN Ⅱ和CIN Ⅲ,8 分以上宮頸癌。
病理結果方法:試劑盒選自北京金豪藥業(yè)有限公司,由專業(yè)人員完成檢測。病理結果:分為宮頸炎CIN Ⅰ、CIN Ⅱ、CIN Ⅲ、宮頸癌。將其作為金標準。
表1 宮頸TCT 檢查及陰道鏡和病理結果對比
采用宮頸TCT 檢查及陰道鏡檢查診斷,將檢查結果與病理結果對比。
采用SPSS 18.0 統(tǒng)計軟件,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
病理結果法檢查顯示宮頸炎34 例,CIN Ⅰ8 例,CIN Ⅱ4例,CIN Ⅲ2 例,宮頸癌2 例,總計有50 例。而其中,宮頸TCT檢查及陰道鏡聯(lián)合檢查的情況下,宮頸炎檢出30 例,符合率占88.24%;CIN Ⅰ檢出7 例,占87.50%;CIN Ⅱ檢出4 例,占100.00%;宮頸癌檢出1 例,占50.00%。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節(jié)奏加快,生活或分娩帶來的壓力導致女性群體宮頸癌發(fā)病率逐年升高,有必要早期檢查和治療。
陰道鏡檢查是一種經(jīng)濟、簡便、無創(chuàng)、無痛、無并發(fā)癥、可重復的檢查方法。陰道鏡檢查是利用陰道鏡放大技術,直接觀察宮頸10~40 倍,觀察肉眼看不見的微小病變,發(fā)現(xiàn)肉眼難以發(fā)現(xiàn)的宮頸上皮、血管等可疑病變區(qū)域,選擇性定位取材,提高了診斷準確率,避免了盲目活檢的漏診[4-6]。同時,先進的攝像系統(tǒng)和電腦圖像顯示可以存儲數(shù)據(jù),便于回顧性分析和治療后的隨訪和控制,是一種重要的宮頸疾病檢查方法[7-8]。
目前,液基細胞學技術大大提高了宮頸癌前病變和宮頸癌的檢出率[9-10]。對液基細胞學檢查陽性的患者,陰道鏡下進行定位活檢結合組織病理學檢查,能顯著提高宮頸癌前病變和宮頸癌的陽性檢出率。在宮頸疾病的篩查中,TCT 使用其系統(tǒng)對宮頸細胞進行細胞學分析,這是一種世界上更先進的宮頸癌細胞。與傳統(tǒng)的巴氏涂片法相比,可以提高標本的滿意度,宮頸惡性細胞的檢出率更高。TCT 可以發(fā)現(xiàn)一些癌前病變,如果患者有炎癥或反應性增生等良性變化,也會發(fā)展成惡性病變,因此篩查非常重要。
液基細胞學陽性不能確定宮頸病變的具體位置,陰道鏡只能觀察宮頸表面,不能了解宮頸管內病變,其主要功能是評價異常細胞學檢查結果。陰道鏡檢查和細胞學檢查是篩查宮頸癌前病變和宮頸癌的兩種相輔相成的方法。兩者相結合可有效減少漏診,減少不必要的損傷,具有臨床可行性推廣應用。應用陰道鏡下定位活檢進行檢查,即將電子陰道鏡直接置入患者宮頸管處,將宮頸處情況通過彩色成像的方式展現(xiàn)在檢查人員前,從而進一步提升患者CIN 不同分級的診斷符合率[11]。同時該檢驗方式對患者宮頸口和宮頸管的傷害較小,為后期CIN 的治療和宮頸癌的防護打下堅實的基礎[12]。
本研究顯示,病理結果法檢查顯示宮頸炎34 例,CIN Ⅰ8 例,CIN Ⅱ4 例,CIN Ⅲ2 例,宮頸癌2 例,總計有50 例。而其中,宮頸TCT 檢查及陰道鏡聯(lián)合檢查的情況下,宮頸炎檢出30 例,符合率占88.24%;CIN Ⅰ檢出7 例,占87.50%;CIN Ⅱ檢出4 例,占100.00%;宮頸癌檢出1 例,占50.00%。
綜上所述,宮頸TCT 檢查及陰道鏡檢查聯(lián)合診斷對宮頸病變的診斷價值顯著,有利于為宮頸病變鑒別提供重要的診斷依據(jù),提高臨床診斷準確性,值得進一步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