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愛霞
摘 要: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其知識理論來源于生活,是人們生活的規(guī)范與基礎。以往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師教授脫離生活、照本宣科,把它當作考試內容讓學生記憶,這讓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內容變得空洞,與新課改教育理念不相符。鑒于此,針對生活化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實踐教學策略展開論述,希望對相關教育工作者有所幫助。
關鍵詞:初中教學;道德與法治;生活化;實踐策略
初中道德與法治,是約束學生行為,為學生行為指引人生方向的一門學科,教師應該重視把其理論知識傳授的過程與學生實際生活結合起來,把道德與法治觀念的形成過程滲透在學生生活中的觀察、體驗和感受。在生活化的實踐教學中,學生才會感受到道德與法治學科蘊含著的教育目的。
一、在課堂教學中導入學生實際生活中的事件
(一)導入學生實際生活中的事件,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道德與法治教材都是相關的教育專家根據自己的教育經驗和當代的教育理念精選出來的內容。但是這些知識點都來源于學生的生活,是對學生生活的高度總結。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應充分運用這種生活化的課堂教學方式,結合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經驗,把書本中抽象的教學理論知識創(chuàng)設成一個個生活化的課堂教學情境,讓課堂教學內容更加貼近教師和學生的生活,讓其更具直觀化、形象化、具體化,以此來提高學生課堂活動的積極性,學生在掌握課堂知識點的同時,對生活中發(fā)生的現象有自己的理解與感悟。例如:在教學《做情緒情感的主人》一課時,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一些學生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然后讓學生進行情緒表演。如:“早上洗漱照鏡子,發(fā)現自己臉上長了個青春痘?!庇械膶W生表演:“面部出現不高興的情緒,一邊擠青春痘,一邊摔東西抱怨?!庇械膶W生表演:“把這件事告訴了媽媽,并和媽媽發(fā)脾氣、抱怨?!苯處煾鶕W生的表演情況給予評價,并在對他們的評價過程中滲透這節(jié)課的知識內容:“喜、怒、哀、懼是我們每個人都會有的情緒,但喜不能得意忘形、怒不能暴跳如雷、哀不能悲痛欲絕、懼不能驚慌失措,我們要盡量克服情緒的消極性,利用情緒積極性,讓情緒為我們服務,不要讓情緒控制了我們,我們要做情緒的主人?!边@樣既能提高課堂的有效性,又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控制自己的情緒。學生對道德與法治學科的認知程度也會相應地得到提升。
(二)導入學生日常生活中的事件,降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難度
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一些知識點初中生理解和掌握比較困難,這就需要教師通過一些生活化的實例或者在課堂創(chuàng)設一些生活化的場景,來降低這些知識點的理解難度,讓學生可以更好地去理解。例如:在教學《法律在我們身邊》一課時,學生對“法律”這兩個字接觸較少,相對于他們來說,這節(jié)課的知識點就比較晦澀難懂,教師可以引用生活中真實發(fā)生的案例或者創(chuàng)設相似場景,帶著學生對“案例”進行分析,降低課堂內容的理解難度。如,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學生不良行為的情境,讓學生交流討論:學生A,每天遲到、早退,不按照校園規(guī)定,穿奇裝異服,染發(fā)等。學生B,逃學曠課、打架斗毆等。學生C,攔路搶劫學生、勒索他人財物等。學生討論后一致認為,學生A違反了校園規(guī)定,屬于輕度行為,學生B也違反了校園規(guī)定,但屬于中度行為,學生C不僅違反了校園規(guī)定,還觸犯了法律,屬于嚴重行為。教師創(chuàng)設貼近生活的情境,引導學生對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進行分析討論,有助于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二、課后引導學生把理論應用于生活
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生活化教學,只是起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課堂的參與程度和降低知識的理解難度,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真正的生活化教學,就要讓學生把實際生活中的事情總結到課堂上形成知識理論,讓學生把課堂中學到的知識理論應用于現實生活,讓知識真正形成“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過程,把知識與生活緊密相連,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為和正確的法治觀念。例如,在教學《積極奉獻社會》一課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社會調查,調查周圍群眾對“積極奉獻社會”的理解和看法,如,利用調查問卷的形式,“你對積極奉獻社會的看法”“如果讓你積極奉獻社會,你會采取什么樣的形式”“什么情況下你會積極奉獻社會”等。教師還可以組織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用自己的行動去積極奉獻社會,如,帶領學生清潔打掃馬路、到公園景區(qū)拾取生活垃圾、協助交警維護交通秩序等。只有學生親身體驗后,才會對知識有更深層次的了解,才能幫助學生在生活中培養(yǎng)正確的行為習慣和樹立崇高的人生追求。
綜上所述,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善于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課堂活動的參與度,在課后還要指導學生把課堂所學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注重學生知識的遷移,實現對學生真正的道德與法治教育,這樣他們才會對自己的行為進行約束,去追求更崇高的人生目標。
參考文獻:
[1]李慶平.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應用[J].學周刊,2019(8):101.
[2]雷占梅.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應用[J].中國高新區(qū),2018(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