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紅
【摘要】高年級段的小學生在經歷了低、中段的四年學習積累,在思維、語言表達、人際交往等能力方面都有所提升,同時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及學習能力。他們的獨立思維開始萌芽,渴望向他人表達自己、展示自己,尤其是在一個集體中展示自己的能力,想讓集體看到自己的力量。在新課標大力提倡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大背景下,在高年段小學生已具備的能力為基礎的前提下,把課堂的主權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全面發(fā)展學生是可行的。本文將以筆者的實驗班作為依據(jù),從以下五個方面談談小學高年段語文合作學習的有效實施方法:組建有效的學習小組;教師的角色定位;共同確定有效的學習目標;注重小組學習過程的調控;完善獎勵機制。
【關鍵詞】合作學習;共同目標;師生合作;生生合作;獎勵機制
小學生經過四年的學習,進入到小學高年級段,隨著年齡的增長及知識的積累,他們在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方面有了長足的發(fā)展,同時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技能、技巧,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語文新課程標準》里明確提出:“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毙W高年段的課堂,更應該體現(xiàn)新課標的精神,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全面落實素質教育,提升學生的學習素養(yǎng)。
一、組建有效的學習小組
合作學習是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開展的學習。學習小組的組成,往往會決定學習小組及學生個體的質量。筆者根據(jù)“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依據(jù)班里學生的基礎、性格、愛好、特長等,分成八個小組,每組六人,讓他們把課桌拼在一起圍坐,以方便他們相互交流討論。這個學習小組相對固定,每組確定組長、記錄員和中心發(fā)言人。為了讓每個組員都能夠得到鍛煉,他們的角色每三周必須進行輪換。合作學習的價值在于共享互補,學生因為具有共同的學習目標而產生合作意識,同時也因彼此的需要,而強化合作意識。所以學習小組內的組員角色定位十分重要。組長是學習小組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他要根據(jù)學習任務,制定分工,組織組員開展閱讀、討論、控制時間、節(jié)奏等;記錄員的主要職責是記錄和整理組員的意見;中心發(fā)言人是代表小組進行學習匯報。一個學習小組的學習效率的高低,是由全體組員決定的,所以在小組學習的過程中,必須充分發(fā)揮每一個組員的主觀能動性。
首先,每個成員要對小組學習有一定的認識,要具有集體意識。小組學習中,每一個人都是不可或缺的,全體成員同舟共濟,休戚相關。給予個人幫助即給整體助力,損害他人利益即損害團體利益。在學習過程中,每個組員要有大局意識,不要存在私利思想,要敞開心扉,主動積極參與學習。
其次,每個組員要有責任意識。人人盡責意味著每個組員必須承擔一定的學習任務,并掌握組內分配的任務,每個人的優(yōu)點能充分發(fā)揮??ǜ试o人人盡責下過定義,就是每一個人都必須有看得見的行為表現(xiàn),這種行為表現(xiàn)是全體小組成員所必需的。這意味著,學習活動中的每一項活動,每一個學生的參與行為都至少要讓同伴看到。小組的思想源于多個個人的思想,通過他人的反饋,共同的商討得出。
第三,組內每一個組員要積極互動合作。積極主動的學習才是良性。在一個小組內,每一個人都要發(fā)揮自己才干,要敢于把自己的想法,意見表達出來,進行思維的碰撞,產生火花。同時,也要學會善于傾聽,在傾聽中深入思考,提高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傊?,一個學習小組,只有通過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相互幫助、相互激勵,才能達到所期望的合作效果。
第四,每個小組要加強自我管理。團隊強大來源于自律。當小組的角色分工已定,組內的每一個成員要各司其職,聽從組內的指揮,行動上要保持一致,克服個人主義和自由散漫思想,強化紀律。當在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不同意見時,要采取商量討論的方式去處理,確實無法達成統(tǒng)一意見時,可向老師求助,讓老師給予點撥。
二、教師的角色定位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的主體,這已是教師們的共識。至于教師在課堂中的角色,一些學者認為,教師是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者和掌控者;是組內研討的參與者;是小組研討的引導者。學生是課堂的主人,但也離不開關鍵的教師,教師是整個課堂的組織者,沒有教師的課堂不可能成為課堂,教師必須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過程。
例如,在學生的開展小組學習在這個階段,教師重在提出問題、教給方法,提供給學生從已知到未知的過渡橋梁,學生則重在獨立學習思考,初步感知教學內容,做好必要的心理準備。
筆者在教學《新型的玻璃》一課時,完成課后練習第二題后,要求學生通過自我默讀,畫出穩(wěn)重使用說明方法的句子并在旁邊寫下對應的說明方法。然后讓學生充分交流討論。在討論過程中會出現(xiàn)學生之間答案有爭議的情況,這時候需要教師引導學生,讓學生懂得以理服人,用證據(jù)說服其他組員,而非通過吵架解決。爭論點是深入學習的好契機,筆者讓每個小組匯報小組討論情況,并把小組的爭論點拿出來全班討論。最后,筆者再總結文中所出現(xiàn)的說明方法并通過表格展現(xiàn)出來(說明方法-文中例句-說明方法特征)。這一學習過程是在教師的指導下一步一步地完成的,學生對理解與解決一個問題有了一定認識,這時老師總結學法:1.獨立思考;2.交流討論;3.總結規(guī)律。
三、共同確定有效的學習目標
共同確定有效的學習目標能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根據(jù)新課改的要求以及單元、課時的重、難點,學生預習反饋的情況,師生共同制定每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在此過程中使學生明確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使學生對一堂課的學習目標做到心中有數(shù)。
例如,《新型的玻璃》的第二課時,同學們根據(jù)課后練習,在老師的指導下定出了以下的學習目標:
1.通過小組合作,共同完成關于課文中幾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功能的表格。
2.通過舉例,找出并掌握課文中運用的說明方法。
3.發(fā)揮想象力,設計自己想發(fā)明的玻璃。
四、注重小組學習過程的調控
在小組學習階段,教師參與小組學習,并要對小組學習的過程做必要的指導、調控。雖然把一個班分成了八個學習小組,但依然是一個整體的課堂。我們的教學效果是面對全體學生而言,取決于每一個小組的學習,所以教師在課堂上要關注到每一個學習小組,甚至于對于個別優(yōu)生和學習后進生也要特別注意,做到因材施教,使到每個小組的學習進度基本一致。
在教學《新型的玻璃》時,在學生已掌握了學習方法,完成課后練習第三題時學生按照第二題的學習方法,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筆者在學習前提出要求:
1.在組內交流之前,每個學生先獨立思考:我想發(fā)明的玻璃是怎么樣的?為什么我要設計這款新型玻璃?它可以運用在哪里?每個學生思考后可以在白紙上通過寫下關鍵詞或者畫簡筆畫記下自己的設計。
2.組內交流:每個組員輪流講述自己的設計,每個人結束后留1-2分鐘記下自己對發(fā)言同學設計的問題,直到最后一個同學結束,進行2-3分鐘自由提問環(huán)節(jié),最后通過組內投票選出最新穎的最受歡迎的設計,全組通過討論完善該設計,最后推薦兩名發(fā)言人代表小組進行介紹。整個環(huán)節(jié)用時10分鐘。
五、完善獎勵機制
獎勵是促進小學生學習的一種必不可少的措施。我們的內心深處都渴望能夠得到別人的贊賞,別人的贊賞能夠讓人保持對某種事情的持續(xù)興趣。教師對學生的獎勵各賞識不要吝嗇,我們在善于運用在課堂上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如,筆者在教學《新型的玻璃》時的小組展示這一環(huán)節(jié)時,讓每個小組代表發(fā)言人依次上臺進行設計介紹,臺下小組進行評分(評分表課前分發(fā),評分表有以下幾欄:設計的新穎度、設計的實用性、設計介紹的流暢性、設計介紹的完整性、設計介紹的生動性),最后評出最佳設計獎和最佳代言人獎。當時,筆者注意到獲獎學生臉上的表情是那么的愉悅、那么的自信,整個人充滿陽光氣息。
以小組合作學習方式進行學習的課堂,與以往的課堂很不同,富有開放性、趣味性,學生非常感興趣,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學生參與度高,絕大部分學生能夠做到暢所欲言,加上教學目標是與學生一同立下的,更符合學生情況,最終的教學目標都能夠達成。但也會存在一些小問題,高年級的學生非常有自己的想法,但因為正處青春期,會害羞、自卑、害怕同伴取笑的心態(tài),導致不敢把自己的想法勇敢地表達。合作學習的方式給學生提供足夠多的發(fā)言機會,讓學生在同伴的幫助下找回自信。學會合作學習,促進學生的身心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陳惠.小學高段語文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策略研究[J].吉林教育,2017.
[2]王冬梅.淺析小學高年級語文合作學習的實效性[J].課程教育研究,2013 .
[3]王慶娟.淺談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J]. 神州,2017.
[4]王士儒.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探究[J].都市家教月刊, 2017.
[5]趙靜靜.探討如何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J]. 都市家教月刊,2017.
[6]趙群.合作學習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小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