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才湘
【摘 ?要】課堂提問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課堂上進行有效的提問可以激發(fā)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和創(chuàng)造力。本文結(jié)合小學課堂高段語文教學實踐經(jīng)驗,分析了課堂調(diào)查問卷的主要情況,并提出了自己對課堂有效提問策略的看法,以期為小學語文教師提供參考。
【關(guān)鍵詞】課堂提問;小學語文;教學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在新課標的背景下,我們需要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新的課程改革對我們實際教學的要求和鞭策,并結(jié)合自身實際采取有效的方式來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新時代的教師要堅持換位思考,站在學生的角度真正地從學生的利益出發(fā),使學生能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關(guān)注。日常教學或課后的溝通交流時認真對待每個學生,杜絕根據(jù)學生的成績來評判學生的好壞。
一、腳本介紹教學,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部編版小學高年段語文教科書中每一篇課文都有一幅配合文章教學的圖例。為此,教師可以在教學時使用腳本介紹教學方法。首先引導學生觀察課文中的插圖,其次讓學生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展開想象,最后請學生自由分享自己的學習感受而教師適當?shù)狞c評,這無疑讓課堂中文字教學與情境學習相結(jié)合的課堂氣氛更加有趣。當學生長期處于這樣的學習環(huán)境中,往往會激起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長此以往,學生在有效的課堂氛圍與自主學習興趣的包圍之下可以更為有效地吸收課堂知識,高質(zhì)量地遨游在語文知識這個無比美妙的世界里。
例如,當一位老師講到《牛郎織女》這個我國傳統(tǒng)的民間故事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觀察文章中織女被迫返回銀河的圖例,在學生熟悉課文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創(chuàng)建情境并以團隊合作的模式進行游戲,在課文需要補白的環(huán)節(jié),學生可以發(fā)揮想象,自主完成補白并在情景設置游戲中展示出來,以此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深入理解。這樣的課堂教學不僅大大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的熱情,還有助于學生充分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
二、預設教學中的靈活問題,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我國小學語文教材中,每篇文章字里行間都流露了時代背景下的思想、道德和情感因素,這也是當時時代背景下的一種表現(xiàn)。生活環(huán)境與教育環(huán)境的不同,學生們很難設身處地的理解作者在那個時代背景下的種種思想與情感的自然流露。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引導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給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適宜的環(huán)境且預設許多有趣的問題,讓學生可以在靈活的學習環(huán)境中充分、自主地思考問題。在教學過程中一個問題的提設可能會引出無數(shù)個小問題進行討論,在此期間學生可以充分想象并加深對文本的理解,為提高學生的語言素養(yǎng)做出巨大貢獻。在不斷的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了學生的閱讀效率,增強了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例如,學習口語交際:走進他們的童年世界時,學生可能一開始就無法想象“他們的童年世界”會是什么樣的,與現(xiàn)今的我們有什么異同?此時,教師應提出一些引導性的問題,以便學生思考。例如,你知道大人們的童年是什么樣的嗎?在日常的交流中你有了解過嗎?讓我們走進他們的童年歲月,了解他們小時候的故事。這時,老師出示一些現(xiàn)在孩子們沒有接觸過的游戲圖片或閱讀書目并繪聲繪色地加以介紹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課上的交流與學習,讓學生自己進行對比,表達出自身對童年的美好、純真深切感受,使學生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懂得尊重,珍惜童年,熱愛生活。
三、教師應在課堂上營造良好的提問環(huán)境
良好的師生關(guān)系可以減輕學生的身心壓力,并使學生在課堂上自由說話。課堂環(huán)境和氛圍將對問題的有效性產(chǎn)生重要影響。課堂教學中提出的問題決定了整堂課的教授成敗與否。通常,寬松、和諧、平等的教學環(huán)境更有利于提高課堂提問的效果。同時,活躍的課堂氣氛也更有利于激勵學生表達自己內(nèi)心想法的意愿,并賦予課堂以生命力,增強了課堂提問和教學的影響力。
例如,在課堂上教授《威尼斯的小艇》時,一位老師讓學生討論:“為什么人們的生活離不開威尼斯的小艇?”為了確保問題在課堂上的有效性,老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小艇的特點和船夫的駕駛技術(shù)后提出了一個問題:請同學們在課文中找一找哪些人需要乘坐小艇去干些什么?這個問題在課文中一目了然,提出旨在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并在課堂上營造輕松和諧的氛圍。在這種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學生可以繼續(xù)說出自己所想到的一些出行方面的問題,從而輕松、有效地討論老師提出的問題,并可以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班上的教學效果自然會得到改善。
四、明智地使用多媒體,以提高學生對學習語文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在興趣的驅(qū)使下人們才會有嘗試獲得新知識的心理傾向。作為小學教師只有在小學階段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才能真正調(diào)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知識的意愿,促進學生的智力發(fā)展和思維能力的提高。多媒體信息技術(shù)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更符合學生思維的直觀特征。使用清晰的圖像,鮮艷的色彩和生動的動畫來顯示教科書的內(nèi)容,可以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感覺并使學生更好的體驗課文內(nèi)容。
視覺享受和聽覺享受對學生的影響可以使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環(huán)境,集中注意力在課堂上,并提高語文教學的目的性和有效性。
結(jié)論:
根據(jù)新的課程標準,教師應從教學方法入手,課后積極反思教學方法的不足并加以糾正。同時,教師應更多地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以使學生了解學習語文的重要性。教師語言上的鼓勵學生,可以及時地驗證學生的想法,為學生建立自信心。教師通過素質(zhì)教育模式和方法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全面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并讓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yǎng)得到進一步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劉佩瑩.淺談小學高段語文的高效教學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7(2):164.
[2]李曉芳.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提問策略探索分析[J].科技展望,2016(01):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