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榮
摘 ? 要:隨著苗木市場需求量的不斷增加,對圃地育苗行業(y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筆者通過親身繁育過程,摸索出了一整套圃地繁育蒙古櫟苗木的管理措施,從種子如何處理、播種及田間管理等方面加強技術(shù)應(yīng)用,不但可以節(jié)省人力、物力,還能繁育出優(yōu)質(zhì)的綠化造林苗木。
關(guān)鍵詞:蒙古櫟;圃地育苗;管理措施
蒙古櫟(Quercus mongolica Fisch. ex Ledeb)屬殼斗科櫟屬,落葉喬木,最高可達30 m;樹皮灰褐色,深縱裂;樹冠卵圓形,頂芽長卵形,微有棱,芽鱗紫褐色;單葉互生、葉片倒卵形,葉波狀齒緣;葉表面深綠色,背面淡綠色,花單性,雌雄同株,堅果卵形或橢圓形,種子具肉質(zhì)子葉。
桓仁滿族自治縣隸屬于本溪市,地處長白與華北兩大植被區(qū)系過渡帶,森林覆被率76.6%,林地面積28.62萬hm2,占桓仁滿族自治縣面積的80.69%。有林地25.57萬hm2,其中天然林21.34萬hm2、人工林4.2萬hm2。屬溫帶大陸性濕潤季風(fēng)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7.4 ℃,年平均相對濕度66%,平均無霜期153 d左右,多年平均日照時數(shù)2 538 h,大致呈西北東南方向的長方形,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地處東經(jīng)124°43′~125°47′、北緯40°55′~41°34′。位于本溪市的東端,東與吉林省、集安縣、通化縣相連,南與寬甸滿族自治縣交界,西與本溪滿族自治縣接壤,北與新賓滿族自治縣毗鄰,東北部和通化縣、集安市交界。
1 ? 生長習(xí)性
蒙古櫟對環(huán)境有廣泛的適應(yīng)力,不僅喜歡溫暖濕潤的氣候,且耐寒冷和干旱。對土壤要求不高,在酸性土壤、中性土壤及半沙壤土中都能較好地生長。蒙古櫟耐瘠薄,水分濕度不宜過高。根系較發(fā)達,有很強的萌蘗性。
2 ? 主要價值
蒙古櫟樹皮呈淡褐色,是營造水源涵養(yǎng)林、防風(fēng)固沙林的優(yōu)良樹種之一,與其他針闊葉樹種混合造林更加適宜,在造林綠化中可作為園林風(fēng)景樹和綠化行道樹,成材的蒙古櫟材質(zhì)堅硬,耐腐蝕力度較強,可供造船、建筑、坑木等用材[1]。蒙古櫟種子淀粉量高達48%,不僅可作為飼料,還可以用作釀酒;蒙古櫟樹皮入藥有止瀉、治療痢疾之功效;蒙古櫟樹葉含蛋白質(zhì)13%,是飼養(yǎng)蠶的主要飼料之一。
3 ? 種子處理
蒙古櫟種子采收回來后,將種子放置在水溫40~50 ℃的容器中浸種或用冷水浸種24 h,待蒙古櫟種子浸種48 h左右后用笊籬撈出漂浮在容器最上層的不成熟、蟲蛀種子,同時還可以使用高效低毒的生物農(nóng)藥(敵敵畏)熏蒸48 h進行殺蟲處理。運用以上2種種子處理方法所篩選的優(yōu)質(zhì)種子飽滿度可達到90%以上。如果選擇在秋季播種時,種子經(jīng)過消毒處理后可直接播種在營養(yǎng)缽或壟中,種子出芽率保持在95%以上;如果播種選擇在春季播種,則要在上一年采收種子后對其進行處理,如果有適合的場地,可選擇在背陰的角落,根據(jù)春季播種的數(shù)量提前挖好池子。將浸泡過的種子按沙子與種子的比例保持在3∶1,即1份種子、3份沙子。沙子用水拌濕,在池子內(nèi)提前鋪好塑料薄膜,將一層沙子一層種子裝在池子內(nèi),捆綁好玉米秸稈,提前插在池子內(nèi),保證蒙古櫟種子的透氣性[2]。
4 ? 苗圃地選擇及整地
4.1 ? 圃地的選擇
在選擇適合繁育蒙古櫟育苗圃地時,要充分全面考慮經(jīng)營條件和自然條件因素,有利于創(chuàng)造良好的經(jīng)濟效益和管理條件,提高管理水平。在主要影響苗圃地的各種因素中,應(yīng)主要考慮土壤、水分、氣候、地形、位置與價格等因素,適合栽植蒙古櫟的土壤、水分、地形等因素尤為重要。因蒙古櫟耐旱,所以選擇繁育蒙古櫟圃地時應(yīng)選擇排水較好的地段,地形平坦的緩坡開闊地最為適宜,不宜選擇較開闊的地段。因為北方冬季天氣較干旱寒冷,會對當(dāng)年的幼苗造成凍害,直接影響來年蒙古櫟苗木的正常生長。因此,北方地區(qū)多選擇在陽坡作為繁育蒙古櫟苗木的圃地,如果選擇地形起伏較大,會直接影響溫度、光照、濕度,土壤薄厚不均會直接影響蒙古櫟苗木的正常生長。
4.2 ? 苗圃地的整地措施
整地的目的是為了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的水分蒸發(fā)、提高土壤溫度、增強土壤微生物活動、釋放土壤潛在養(yǎng)分等。結(jié)合整地,施有機肥750 kg/667 m2或農(nóng)家肥400~500 kg/667 m2。翻地時進行土壤消毒,使用施硫酸亞鐵4~6 kg/667 m2或辛硫磷2~3 kg/667 m2,防治地下害蟲。
苗圃地整地時間一般從春季4月末左右開始,秋季則選擇在秋收結(jié)束后(9月中旬)開始。春季整地時翻地深度一般保持在15~20 cm;秋季整地深翻20~25 cm為宜,翻地的同時揀出草根、石塊。在整好的土地上做育苗床,育苗床高20 cm,床面寬1.1 m,步道40 cm,為防治苗木病害及圃地日常管理提供方便[3]。
5 ? 苗圃地幼苗期管理措施
5.1 ? 澆水
蒙古櫟種子播種后需要覆蓋厚實的沙土,注意保持土壤濕度,以手抓干松適中為宜,土壤濕度保持在50%左右即可,不是特別干旱的天氣不必天天澆水。如遇特別干旱天氣,可選擇噴灌澆水法,一般噴灌澆水大約1.5 h/667 m2為宜,噴灌法澆水土壤不會板結(jié),還可以保持土壤濕度。蒙古櫟幼苗出土前不宜澆灌明水,澆灌過多會導(dǎo)致蒙古櫟幼芽出土困難或種子腐爛,而造成不出苗、成活率低下等情況。
5.2 ? 播種
一般播種蒙古櫟時多選擇壟播或畦播種。壟播種時需注意壟背寬度在25~30 cm,壟與壟之間距離在25 cm左右,便于出苗后的日常操作管理;畦播種則需注意畦子一般可做50~70 cm寬,畦子長度可根據(jù)播種地選擇;也可以直接將蒙古櫟種子直接播種在裝好的營養(yǎng)缽中(可根據(jù)造林要求選擇營養(yǎng)缽的大?。?,蒙古櫟播種后15~20 d即可出苗。
5.3 ? 間苗
留苗密度一般在0.8萬~1.5萬株/667 m2,如果留苗超過1.5萬株/667 m2,就會造成苗木過細、苗木不敦實、地徑達不到要求。間苗時要做到以下幾點:間去病苗、弱苗,疏開過密苗,同時補植缺苗斷條之處,間苗和補苗后要及時灌水,以防漏風(fēng)吹傷苗根[4]。
5.4 ? 松土和除草
采用人工除草,依照“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則及時清除,人工除草時要保證除草的質(zhì)量,保證壟面或苗木根部沒有雜草。在根除苗木根部的雜草時,注意不帶動苗木出土。
相關(guān)措施:種植人員可利用松土工具進行人工松土,一般松土深度在3~7 cm,除草、松土后及時將雜草清除出苗圃地,防止?jié)菜箅s草再次復(fù)活,以利于苗木的正常生長。
5.5 ? 施肥
蒙古櫟幼苗有3次生長習(xí)性,采用2次追肥,即第1次封頂后進行追肥,可追施磷酸二銨15 kg/667 m2或農(nóng)家肥12.5~15 kg/667 m2;第2次追肥在苗木第2次封頂后進行,在7月20日左右,可追施磷酸二銨15 kg/667 m2或農(nóng)家肥12.5~15 kg/667 m2。
6 ? 病蟲害防治
6.1 ? 蒙古櫟苗木蟲害
栗實象鼻蟲簡稱栗實象,又叫栗實象甲,成蟲體長7~9 mm,呈赤褐色或黑色,有灰黃色鱗毛,嘴細長。幼蟲在種子內(nèi)蛀蝕,種子在外面看不到柱孔,僅有一小黑點,為害率為25%~40%,有的地方高達70%以上。通??捎?%~5%辛硫磷藥劑50~100 g混合10倍細土撒施并翻耕,在幼蟲化蛹前均可進行防治,防治效果可達85%以上。
6.2 ? 蒙古櫟病害
6.2.1 ? 立枯病
立枯病多發(fā)生在育苗中后期。主要為害幼苗莖基部或地下根部,初為橢圓形或不規(guī)則暗褐色病斑,病苗早期白天萎蔫、夜間恢復(fù),病部逐漸凹陷、溢縮,有的漸變?yōu)楹诤稚?,?dāng)病斑擴大繞莖一周時最后干枯死亡,但不會倒伏。輕病株僅見褐色凹陷病斑而不枯死。苗床濕度大時,病部可見不甚明顯的淡褐色蛛絲狀霉。
發(fā)病初期,可噴灑38%惡霜嘧銅菌酯8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1 200倍液,隔7~10 d噴1次。或?qū)⒘⒖蒽`600倍液稀釋苗床澆灌。在定植時或定植后,以及預(yù)期病害常發(fā)期前,按600倍液稀釋進行灌根,每7 d用藥1次,用藥次數(shù)視病情而定。
6.2.2 ? 白粉病
病原菌屬白粉菌科,苗圃地內(nèi)濕度超過80%以上時極易誘發(fā)白粉病,主要癥狀是,初期在葉面上呈現(xiàn)淡綠色不規(guī)則的圓形小斑點,隨著病情發(fā)展的嚴重程度,斑點逐漸擴大,病斑的顏色也逐漸地變淺,病斑部位逐漸地變成白色,病葉表面布滿白粉。
主要防治方法:及時將蒙古櫟落葉清除出苗圃地,并剪除病枝、集中燒毀,杜絕病原。每年的6月中旬使用2%的硫酸鉀或50%霉銹凈1 000~2 000倍液對蒙古櫟葉表面進行噴施,防治白粉病。
參考文獻:
[ 1 ] 余連城.蒙古櫟栽培技術(shù)與幼林經(jīng)營[J].種子科技,2019(18):54-55.
[ 2 ] 臧日華,錢麗輝,李富強.蒙古櫟播種育苗技術(shù)[J].農(nóng)家參謀,2018(2):117.
[ 3 ] 霍錫敏,胡常紅,敖日格勒.蒙古櫟育苗技術(shù)[J].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2014(12):181-182.
[ 4 ] 陳軍.蒙古櫟播種及大苗大樹培育技術(shù)[J].內(nèi)蒙古林業(yè)調(diào)查設(shè)計,2011(4):4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