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歡
【摘 要】“云課堂”是“云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實際應用,是基于云技術的一種便捷、實時互動、高效的課堂教學形式。筆者突出信息技術學科優(yōu)勢,分析了網(wǎng)絡教室云課堂、云資源平臺等形式的應用案例,闡述了在初中信息技術云課堂的實踐中,利用學習平臺生成富有個性化的教學資源,通過云課堂多樣的學習方式優(yōu)化教學結構,給教與學帶來新的變革,促進了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改革。
【關鍵詞】信息技術;云課堂;課堂教學改革
在云時代與大數(shù)據(jù)時代的背景下,運用云技術的云課堂應運而生,極大地豐富了教學的資源和手段。而云課堂的實施也為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帶來了新的變革。本文從設計與分析初中信息技術云課堂方面展開闡述,尋求高效的課堂學習形式。
一、云課堂多樣的表現(xiàn)形式,促進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模式的改革
“云課堂”是“云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實際應用,是基于云技術的一種便捷、實時互動、高效的課堂教學形式。隨著云計算的不斷演進和發(fā)展,云課堂發(fā)展出網(wǎng)絡教室云課堂、電子書包云課堂、云計算網(wǎng)絡課堂等多種表現(xiàn)形式。初中信息技術云課堂可以通過網(wǎng)絡互動直播技術服務的方式,實現(xiàn)學校、家庭、社會、直播、點播等高質量的網(wǎng)絡同步以及異步教學和學習,是真正、完全突破時空限制的全方位、互動性的學習模式,在學習方式、學習時空方面促進了信息技術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
例如,在初中信息技術云課堂的應用中,教師可以利用翻轉課堂學習方式構建智慧課堂。翻轉課堂是利用微課、微視頻等將所要學習的知識片段化、碎片化,在知識細化的同時使用電子書包云課堂使相關知識形成一個系列,依托網(wǎng)絡非線性的特點使知識間產生非結構化的關聯(lián)。學生根據(jù)自身的學習情況有選擇性地選擇電子書包內不同的學習內容并進行點擊觀看。學生在電子書包云課堂中自主學習、交流及評價,形成了具有交流、互動、探究特性的智慧課堂。
二、發(fā)揮學科優(yōu)勢,實施信息技術云課堂,提高課堂改革的可操作性
在云課堂的實施中,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有特殊的優(yōu)勢,對于實現(xiàn)云課堂的學習方式,有著便利的技術支持和資源支持。
(一)信息技術學科有易于實現(xiàn)網(wǎng)絡教室云課堂的基礎條件
傳統(tǒng)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主要是在網(wǎng)絡專用教室進行,每位學生配置一臺電腦學習終端,這些終端既可獨立操作也可通過極域電子教室等軟件進行聯(lián)機演示。另外,網(wǎng)絡專用教室有隨時可訪問互聯(lián)網(wǎng)的網(wǎng)絡設備,使學生能從云平臺獲取豐富的學習資源。這些便利的網(wǎng)絡環(huán)境、現(xiàn)有的終端設備具備了網(wǎng)絡教室云課堂的基礎條件,使得云課堂更加容易實現(xiàn)。
例如,在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年7月第2次印刷)出版的初中信息技術教材七年級第二章《管理計算機》第3節(jié)《計算機與信息安全》一課中,“計算機安全”“信息安全”“云安全”這些教學主題涉及的知識范圍比較廣,教師在課堂上很難通過講解、圖示等方式將教學內容闡述完整。筆者在本課的分析設計時采用網(wǎng)絡教室云課堂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通過暢通的網(wǎng)絡收集整理相關的知識,并將收集到的資料上傳到“百度云盤”并共享,從而讓學生通過閱讀師生共享的資料,完成對本課知識點的學習。為了體現(xiàn)“信息安全”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及“信息保護”的有效措施,同時加深學生對新興技術“云存儲”的了解,筆者重點設計了2個實踐活動。(1)實現(xiàn)信息的安全存放。為了實現(xiàn)信息長期的、安全的存放以及不受地域限制的訪問,筆者設計了學生申請百度云盤賬戶的教學活動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將在網(wǎng)絡上收集到的學習資料存放在百度云盤中,便于學生收集學習資源及隨時進行閱讀學習,實現(xiàn)課堂學習的擴展與延伸。(2)提高信息安全的有效措施。筆者在本課中設計了采用“提取碼”或“二維碼”的方式,來對學生共享的資料進行加密,設定其他用戶對學生百度云盤賬戶中資料的訪問限制,以此保護學生賬戶的信息安全。學生可以通過網(wǎng)絡方便自主地收集學習資料,通過終端存儲加工學習資料,從而將知識整理與內化。使用網(wǎng)絡教室云課堂方式設計的教學,可以讓學生對云技術更加了解,從而提升學習興趣,提高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二)合理利用網(wǎng)絡學習平臺,生成云課堂個性化的教學資源
例如,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術七年級第六章《圖片獲取與處理》第2節(jié)《圖片處理》包含3個內容。(1)圖片處理常用軟件。(2)圖片基本處理方法。(3)圖片扣取和合成。在傳統(tǒng)的常態(tài)課教學時,為了讓學生明確圖片要處理的理由,教師在導入時會提供一些和學生關系密切的圖片,讓學生觀察圖片,探尋圖片的改進方案,用圖片處理軟件處理圖片,觀察處理效果,最后得出圖片需要處理的必要性。這樣看似達到了教學效果,學生也明白了圖片為什么要處理,但學生是在被動比較后得到的思想,思維體驗不深。在處理這些教學內容時,教師也會提供現(xiàn)成的圖片素材,演示介紹常用圖片處理軟件及處理圖片的操作方法,讓學生使用提供的圖片素材來操作練習從而內化教學內容。在使用這種傳統(tǒng)的教材處理方式時,學生操作的是統(tǒng)一的素材,而素材可能脫離了部分學生的實際生活與學習。學生處理圖片時通過模仿教師的演示雖然也學會了如何對圖片進行基本的處理,但練習的目的就成為“為了處理圖片而處理圖片”,這會使學生內心缺乏真正的內驅力,學習效果不明顯。在云課堂中,筆者做了如下分析設計:課前利用網(wǎng)絡資源搭建一個學生可以上傳圖片、相互交流評價的網(wǎng)絡學習平臺,讓學生將從網(wǎng)絡上下載的圖片、生活中拍攝的照片等圖片素材上傳到平臺。然后針對一些圖片,讓學生互相點評圖片的美與不足。為了適當引導學生規(guī)范描述圖片的問題,同時加深其對圖片大小、明暗、像素、色調等基礎知識的理解,教師可以將圖片需要處理的共性問題用列表選擇的方式展現(xiàn)出來,并給出解決方案的建議供學生自主學習研究。在課堂上,教師通過展示學生上傳的豐富的圖片素材,結合學生的點評及處理意見,有針對性地給出圖片需要處理的原因、處理的基本方法。因為圖片是學生拍攝的照片或是自己喜歡的圖片,學生對提出的問題及修改意見會特別關注。當采用合理的方法處理圖片后,學生對處理圖片的實用性的體驗會更加深刻,從而會將課堂上學到的技術靈活地應用到生活中,完成“生活到學習、學習到生活”的“生活即教育”的學習形態(tài)。這也體現(xiàn)了“信息技術課程應當貼近學生的生活,應當充分利用學生生活中的資源、題材和范例組織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運用信息技術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的意識與能力”的課程基本理念。
使用云課堂可以使學生廣泛地參與到課前的學習資源的準備、課堂的互動學習中來,而個性化的、豐富多彩的素材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內容的生活化,使學生能借助信息技術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提高他們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
(三)云課堂學習方式的多樣化,促成了信息技術課堂教與學的新變革
利用云課堂、云技術,可以使課堂學習形式呈現(xiàn)多樣化的發(fā)展趨勢。學生可以通過微課、電子書包、APP等形式自主地學習,使課堂不再是知識傳授的場所,而是變成教師與學生之間和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的場所,在課堂上僅僅完成答疑解惑、知識的應用等知識內化的過程。初中信息技術云課堂優(yōu)化與重構了教學內容的結構、教學流程結構、師生互動結構,從而帶來了新的教與學的方式,顛覆了傳統(tǒng)的“由教到學”,變成為技術支持的“由學到教”。
三、結語
云課堂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才剛剛開始,還需要我們不斷地探索研究,并且在教學中大膽地創(chuàng)新實踐,讓云課堂更好地服務于學生、服務于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從而提高課堂學習的效果,促進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改革。
參考文獻:
[1]熊紅云.基于Moodle平臺的云課堂教學實踐與探索[J].中小學電教,2018(Z1).
[2]高雨,魯石.云教育背景下的“教、學”改革初探[J].中國校外教育,2014(S2).
[3]朱海燕.嘗試翻轉課堂設計,革新課堂教學理念——淺談翻轉課堂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4(09).
[4]喻文紅.云課堂教學組織模式在高中信息技術課中的應用研究[J].新課程(下),2018(01).
[5]李磊.初中信息技術云課堂的設計分析[J].才智,2015(25).
[6]周秀玲.云課堂環(huán)境下,提升師生信息技術運用能力的有效舉措[J].山海經(jīng):教育前沿,2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