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高
【摘 ?要】創(chuàng)新是發(fā)展的靈魂和動力,小學數學教學可以也應該作為朋友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起點和陣地的。本文以此切入,對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做了思考與嘗試,有一定的實踐意義和價值。
【關鍵詞】小學生 ?數學教學 ?創(chuàng)新思維 ?培養(yǎng)思考
“創(chuàng)造性沒有等級,學生發(fā)明一種新游戲同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一樣,都有創(chuàng)造性活動?!本佑诖?,在教學中,如何發(fā)掘和點燃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成為教學的一項重要使命。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引導他們去經歷學習過程,自己去探索問題,把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落到實處,是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具體而微的工作。以下諸項,是筆者的初淺做法和思考。
以精要引導貫穿新知探究,孵化創(chuàng)新思維。在對教學內容的選擇與處理中,教師要善于挖掘和張揚教材及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因素,并以此為“引導點”,引導啟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如教學《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時,可把“引導點”定在讓學生通過擺塔形彩條以直觀理解“兩個數的公倍數必須包含這兩個數的所有質因數;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只有包含它們全部公有的質因數能及各自獨有的質因數”等比較抽象的概念。在擺一擺的基礎上,讓學生大膽嘗試用短除法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重點引導討論:為什么要把所有的除數和商連乘?學生把直觀的塔形圖與短除法進行比較和分析,找到答案。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關系要平等,教師不能讓學生望而生畏,要為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提供自由的心理空間和活動形式,讓他們主動參與,積極思考,暢所欲言,進而孵化創(chuàng)新思維。
以鼓勵質疑發(fā)展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中的創(chuàng)新思維?!墩摻逃分赋觯f學校要求學生太多的“好勝心”,而我們希望學生具有對大自然的“好奇心”。課堂教學中,應當逐步引導學生從“好勝”走向“好奇”,從“學答”到“學問”,這要求學生在課堂上主動發(fā)現問題,要求教師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二者結合,使學生產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認知沖突。課堂教學中,廣泛提倡學生質疑問難,多維度思考問題,鼓勵別出心裁甚至猜測。愛提問題是兒童的本性和權利,為使學生勇于質疑,課堂上要提供民主和諧的氛圍,教師應明確向學生表示:他們的好奇心和提問及任何質疑,都是好事情。如求15、12、30的最小公倍數,第一次用三個數的公約數3去除,余下5、4、10,第二次用4、10的公約數2去除,不能被2整除的5怎么辦?這時有個學生自告奮勇:“我從書上得知,把5照寫下來。但不懂為和要這樣?”學生的提問猶如一顆小石子,在同學們心中掀起無限漣漪。老師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從15、12、30分解質因數的去尋找答案,通過直觀操作去理解求三個數的最小公倍數的算理。實踐告訴我們,學生思考的過程,正是新思想的產生過程,其間鍛煉了學生的求異思維和發(fā)散思維,逐步使學生具有質疑的本領,進而形成解疑的能力——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重要。教師的作用在于恰當運用鼓勵和表揚,引導學生追求發(fā)現問題、克服困難、勇于創(chuàng)新的愉悅心理,體會創(chuàng)新提問的滿足感。
以善于交流的多向互動中激活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具有合作與交流能力,是新時代的要求,也是數學學習中應提倡的組織方式。運用多向交流策略,首先要創(chuàng)設師生互愛、人格平等、教學民主、師生和諧的情感交融氛圍,讓學生“有話可說,有話能說”。如教學《兩位數減兩位數》時,可首先呈現“小熊買東西”情境,讓學生據情境列出65-23算式,然后同桌合作學習探究計算方法。有學生想出65-3=62,62-20=42;有的學生用5-3=2,60-20=40,40+2=42;還有的學生大膽嘗試用豎式計算……在求異探索、同思共想、動手操作、互悅互議中,學生更多地獲得了展示機會,體現了注重培養(yǎng)和創(chuàng)新人格的教學理念。
以樂于創(chuàng)新打破常規(guī)的教與學來凸現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課堂教學過程,由教與學的動態(tài)過程組成的,教與學中要通過精于引導,勇于質疑,善于交流,師生樂于創(chuàng)新就會顯現出來。學習分數的意義,過去常是由老師指定學生分什么,怎樣分,然后再啟發(fā)下歸納出分數的意義,學生是圍著書本轉,跟著教師的指揮棒去想問題,一遇到如“把15支圓珠筆平均分給3個同學,每人分得的圓珠筆占總數的幾分之幾?每人分得幾支?”這類問題時,常會不知所措。原因在于教學只重視了分數的意義的結論,而忽略了從不同層次、角度和方法了解分數“產生”的過程??稍诮虒W設計中打破常規(guī),大膽嘗試,把新課程教學重點放在“提供材料,讓學生自主探索分數的意義”上,在教學設計中應重點探討:如何為學生的自主探索提供更好的條件和更充分的時間、空間?應當教會學生說,“請再給一點時間讓我想想”;“對這個問題,我還有不同的想法”等。當學生以創(chuàng)新的態(tài)度對待學習對象時,數學課程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才能落到實處。
有一段話發(fā)人深省:“在邁向新世紀過程中,最好的教育是有利于人們具有創(chuàng)新性,使人們變得更善于思考,更有追求的理想和觀察力,成為更完善、更成功的人?!苯裉?,此話信然:數學課堂教學的目的,是要在教師引導下,變知識的結論傳授為過程探究,變“學”為“做”,讓學生在觀察、操作和實驗中啟迪思維,具有創(chuàng)新思維與能力。
參考文獻:
[1]周耀珍.創(chuàng)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培養(yǎng)學生高階思維能力[J].小學生,2018(09);
[2]李秋良.芻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文理導航,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