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芳
摘 要:音準,作為音樂表現(xiàn)中最關鍵的因素,要想準確把握,既需要大量的練習,也需要方法。本文針對小學生,介紹了幾種常用的音準訓練方法。
關鍵詞:音樂教學;音準;音樂欣賞
在音樂教學中,音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把握好音準,能更好地把握音樂作品,展現(xiàn)作品內(nèi)涵。培養(yǎng)音準概念,是音樂教學的重中之重。
一、在音樂課堂中培養(yǎng)學生音準
小學是音樂啟蒙的最佳階段,在小學音樂課中培養(yǎng)學生的音準,不但可以幫助他們奠定良好的音樂素養(yǎng),還能為他們以后學習音樂提供堅實的基礎。
1.音階訓練
音階訓練對于學生音準的提高很有幫助,教師要把音階的訓練作為一個常規(guī)內(nèi)容來抓。在學習歌曲之前,教師讓學生隨著琴音演唱基本音階,讓學生感知固定音高,從上行音階到下行音階反復練唱,在練習時演唱速度要慢,要拉長音的時值,這樣能讓學生更深切地體會音高距離。為了增加音階訓練的趣味性,教師可以從不同的切入點進行訓練。第一,通過柯伊達手勢教學,化抽象為形象。此教學法在音準教學上效果極好,特別是針對個別音符教學。第二,在部分音階練習采用直觀音階圖,讓學生看著音階圖來唱音階和音程非常直觀。第三,在訓練中,教師也可以進行個體訓練,讓學生按序進行音階單音接龍的練習。通過這種趣味性的手段,學生在輕松愉悅中提高音準,為學唱歌曲、演唱歌曲做鋪墊。
2.反復模唱練習,增加音高記憶
模唱的練習可以是樂譜的模唱和歌詞的模唱。樂譜的模唱時可分步驟進行,首先教師教唱,學生模唱,等唱得熟悉一些后,隨鋼琴彈奏進行自主模唱,讓學生不斷聆聽、模唱直到學會旋律為止。當學生熟悉旋律后,就可進行歌詞的模唱了。另外,模唱練習中可以加入旋律回聲練習,即教師唱一句,學生分組依次跟隨模唱,形成大山回音的效果。在模唱練習中教師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采用靈活多樣的形式來進行教學,引導學生要把口中唱的與耳朵聽的聯(lián)系在一起,這樣才能更好地鍛煉自己的音準。
3.練習視唱樂譜,形成音高概念
音樂教學中離不開視唱樂譜,好多歌曲的小細節(jié)都會在樂譜中體現(xiàn)出來。為了讓學生更易掌握重難點,教師帶領學生分段分小節(jié)地進行視唱樂譜,這樣可以降低難度。視唱樂譜是學唱歌曲必要的環(huán)節(jié),而學生的識譜能力也有差異,因此,教師的授課速度要適中,尤其是在初唱樂譜時,要慢彈慢唱,讓學生都能跟唱,然后在練習中逐步加快,達到良好的視唱效果。
4.習慣輕聲哼唱,增強聽辨能力
輕聲哼唱能夠幫助學生在聽辨過程中提升音準水平。在教唱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聆聽鋼琴的聲音,降低自己的音量,在聽辨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不定時地進行提醒,并反復范唱,讓學生學習教師的正確方法,找到適合自己的演唱方法。
二、掌握歌唱狀態(tài),助力音準培養(yǎng)
學生歌唱習慣的培養(yǎng)也是很重要的。歌唱氣息支撐不夠,聲音發(fā)虛,漏氣,歌唱位置不夠,換聲點沒有充分的準備等都很容易導致聲音位置下移、跑掉。
1.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歌唱姿勢
不管歌唱是坐姿還是站姿都要端正大方,脊柱挺直,小腹微收,腰部穩(wěn)定,肩胸自然展開,頸部不緊張,兩眼平視有神,進入歌曲演唱的最佳狀態(tài)。
2.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呼吸方法
在訓練孩子發(fā)聲的時候,盡量用形象化語言。如教學生練習發(fā)聲時,教師示范并帶領他們張大嘴巴打哈欠伸懶腰深吸氣的動作吸氣,學生模仿練習體驗深吸氣的感覺。呼氣時,形象地告訴學生“想象你們的面前放著一束鮮花,要試著用氣吹花瓣,而且使花瓣不被吹落”。學生會很聰明地緩慢、輕輕地吹氣,歌唱氣息的控制能力和氣息呼與呼的靈活應用能力得到了鍛煉。
三、通過音樂欣賞,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音準
重視小學生的音準教學,提高學生的音準學習興趣也是重中之重,音樂欣賞則是培養(yǎng)學生音準的重要途徑之一。
1.精心篩選音樂曲目。
教師要精心選擇符合學生的性格特點和興趣愛好的欣賞曲目供學生欣賞。小學生都喜歡節(jié)奏歡快、語言簡明、旋律活潑的音樂,所以教師要播放規(guī)范的精心準備的音樂,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和諧氛圍中培養(yǎng)音準。
2.巧用樂器,培養(yǎng)音準。
教師要巧妙利用不同的樂器進行演奏,創(chuàng)造出不同特色的音樂作品,幫助學生培養(yǎng)豐富的節(jié)奏感和音準。在演奏樂的過程中,學生能夠認識不同樂器的音色和音調(diào),有利于豐富學生對音樂的認識,在欣賞樂器演奏的同時,學生能夠認識樂器的獨特音高,有利于學生對音準的培養(yǎng)。
四、在合唱教學時培養(yǎng)學生的音準
學校成立的合唱社團為學生音準的培養(yǎng)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那么在合唱教學中應該注意什么呢?
1.準確朗讀歌詞
在合唱一首歌曲之前,教師可以讓學生瀏覽一下歌詞,之后再讓學生字正腔圓地根據(jù)節(jié)奏朗讀一遍,將歌詞牢牢記在心里。很多學生因為容易忘記歌詞,在合唱的時候極易出現(xiàn)音不準的情況,嚴重影響了合唱的整體質(zhì)量。
2.加強聽覺訓練
學生聽力敏感度的激發(fā)有利于音準的把握。在平常的合唱教學中,有些聽力不敏感的學生經(jīng)常容易聽錯,把三個不同的音唱成同一個調(diào),并且音高的位置也找不出來。因此,教師應當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詳細向?qū)W生講解模唱的概念,并且讓學生明白鋼琴等樂器上的音都是有區(qū)別的,久而久之,學生的聽覺敏感性以及對音準把握的能力將會逐漸提高。
3.及時糾錯
在音準教學中,對于教師耳朵的靈敏度有較高的要求。在教學中,教師要能快速地捕捉到學生音準錯誤的原因,并通過正確方法的示范和對學生錯誤方法的模仿和分析,使學生較快地改善與變化,使教學更富實效性。
4.鼓勵學習一種樂器,提高對音準的感知力
在教學過程中經(jīng)常會碰到一種情況,學生在跟著伴奏演唱的時候唱得非常標準、完美,但是一旦將伴奏中止就變得一團糟。這是因為學生沒有建立起高音的概念,氣息的控制也顯得不足。因此,教師鼓勵學生學習一種樂器,比如:我們學校很多學生參加了學校成立的小提琴社團,學生通過對樂器的訓練,學生的高音概念也得以建立。
參考文獻:
[1]王萍.關于小學生音準能力培養(yǎng)的教學研究.北方音樂.2019.
[2]馬健.小學音樂合唱教學中音準的培養(yǎng)分析.明日風尚.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