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嬌嬌
摘要:文章從三個方面入手提出自主游戲中教師提升幼兒同伴互動質量的策略,包括全體幼兒參與策略、能力引導策略和統(tǒng)一規(guī)范策略。
關鍵詞:同伴互動;教師策略;自主游戲
同伴互動是幼兒參與社會交往的重要形式之一,對提升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環(huán)境適應能力、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等方面都具有積極作用。但由于幼兒的交往經驗匱乏,在互動中習慣從自我偏好和興趣出發(fā),遇到互動瓶頸時通常無法選擇有效的方法處理,互動后也不會主動對互動行為過程反思,導致幼兒同伴交往互動的質量通常較低,甚至可能因多次互動受阻而產生自閉心理,不利于幼兒的健康成長。雖然幼兒自主游戲形式多樣,但在不同形式的自主游戲中,幼兒同伴互動的表現(xiàn)與能力基本相同。根據教學中的實際經驗,我從教師在幼兒同伴交往中的角色出發(fā),針對在自主游戲中提升幼兒同伴互動質量的策略問題展開研究。
一、全體幼兒參與策略
為避免兩極化問題出現(xiàn),我們應當以調動幼兒全面參與同伴互動為最直接的手段,而幼兒全面參與的實現(xiàn)依托于三個方面。首先,幼兒教師在展開自主游戲前,要保證游戲的空間滿足幼兒簡單身體運動的需要,使幼兒可以以較舒適的姿態(tài)參與游戲;與此同時,幼兒教師應盡可能選擇符合幼兒認知、易引發(fā)幼兒興趣且可能激發(fā)幼兒以“團隊”“角色”形式展開游戲的材料,如大型的拼裝玩具、不同角色的玩偶等。其次,在自主游戲前,幼兒教師以多媒體動畫、講故事等形式;以生動、活潑、幽默的語氣,將準備的玩具、材料等進行組合串聯(lián),使幼兒在潛意識上認為原本相互獨立的游戲材料之間存在關系,為激發(fā)有不同玩具的幼兒之間產生同伴互動創(chuàng)造條件。再次,嘗試將自主游戲中習慣獨處的幼兒進行組合配對,通過人為干預,使幼兒在小范圍參與同伴互動,體會同伴互動的樂趣,逐漸學會與同伴互動的方法和技能,并基于此,逐漸引導幼兒走進更大范圍的互動群體中。
需要注意的是,全員參與互動是一項細致且復雜的工作,例如幼兒教師與幼兒溝通中鼓勵語言的運用、習慣性獨處幼兒組合配對后對共同話題的自然引入、幼兒間沖突的有效調整等。
二、能力引導策略
幼兒教師要認識到在對幼兒進行同伴互動的相關引導時,同一引導方式或策略,可能導致部分幼兒心領神會,可能也有部分幼兒在哈哈大笑后略無其事,所以在進行引導時,要結合具體的情況以及幼兒的特點設計針對性的策略,在肯定幼兒共性特征的基礎上,尊重幼兒的個性差異和干預的情景差異。在日常自主游戲活動觀察中,發(fā)現(xiàn)以下2個案例中采取的針對性教師引導策略效果較為顯著。
案例1:小班某幼兒最初在自主游戲中經常會毫無預兆的對其他游戲同伴進行材料破壞,然后在行為成功后會表現(xiàn)出異常的興奮,有時高喊“太難看了”、“你們太笨了”。在同伴對其進行反擊或阻止的情況下,甚至會直接對同伴進行身體攻擊,對此引起了我的關注。在對其進行針對性的干預引導中發(fā)現(xiàn),其父母關系較緊張,父親酗酒問題嚴重,母親對孩子雖然十分寵愛,但在父親酗酒后仍無法阻止父親對孩子的語言責罵。在此情況下,我一方面多次嘗試與其父母進行溝通,盡可能從專業(yè)角度告知家庭環(huán)境對幼兒成長的嚴重影響,并與其父母確定孩子在家時家庭環(huán)境的改變計劃;一方面在家庭任務中以角色設定的形式幫助該孩子正確地理解親子關系。半個月后,該幼兒主動破壞同伴玩具的行為相對減少了,甚至表現(xiàn)出與同伴正常互動的意愿。
案例2:中班某幼兒在自主游戲中經常以直接跑開的方式拒絕同伴的互動邀請,絕大部分游戲時間都以獨處的形式進行。在對其進行教師干預前,我通過走訪發(fā)現(xiàn),她的父母均屬于高學歷知識分子,但日常工作較忙、父親常年在外支援,孩子基本處于跨代的親子關系中,爺孫關系與同伴關系的差異,導致該幼兒對同伴互動產生了恐懼和不理解。為提升該幼兒同伴互動的質量,我嘗試在每次自主游戲前,對她進行語言的褒獎,將其自主游戲中拼裝的玩具向同伴展示,并要求她以“小教師”的角色幫助其他幼兒進行游戲拼裝。在后10天的觀察中發(fā)現(xiàn),該名幼兒不僅可以自然地接受同伴邀約,而且樂于助人的行為也比較多見,同伴互動的質量明顯提升。
從成功的案例中得出,幼兒教師要提升自主游戲中幼兒同伴互動質量,應有意識地落實園內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合作工作,結合幼兒的個性化特征,特別是針對顯現(xiàn)的優(yōu)點進行針對性的能力培養(yǎng)與引導,使幼兒在生活與學習的環(huán)境被優(yōu)化的同時,心態(tài)也逐漸發(fā)生轉變。
三、統(tǒng)一規(guī)范策略
為保證游戲可以正常地、高質量地完成,在幼兒游戲前,通常會對游戲過程中的規(guī)則進行強調,在此過程中教師應有意識地通過策略設計,使幼兒對不當?shù)幕有袨楫a生認識,進而在行為上主動規(guī)避。例如,教師在幼兒開展自主游戲前,組織幼兒共同朗誦“見人鞠躬問聲好、主動熱情有禮貌、關心幫助小伙伴、團結友愛知謙讓、班級玩具大家愛、不爭不搶不損壞”兒歌,使幼兒在潛意識中認識到不熱情、不禮貌、不關心、不友愛、不謙讓是不可取的行為,達到不當行為得到規(guī)范的效果。
結語:
綜上所述,幼兒自主游戲中同伴互動的能力雖然層次不齊,但并不是一成不變,教師在肯定幼兒同伴互動能力個體差異基礎上,結合幼兒特點以及自主游戲過程,合理地設計干預策略,可以達到提升幼兒自主游戲中同伴互動質量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賴斯慧.幼兒戶外自主游戲中同伴互動的研究[J].華夏教師,2020(17):40-41.
[2]莊小滿,李琴.自主游戲情境下幼兒教師互動行為的有效性研究[J].內蒙古教育,2019(26):28-30.
[3]田秀.自主游戲,構建幼兒互動的橋梁——農村幼兒園自主游戲的實踐運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05):217.
[4]汪勁秋.對話:從“好玩”走向“玩好”——以“對話”為視角例談幼兒園自主游戲中的師幼互動策略[J].教學月刊小學版(綜合),2019(Z1):82-85.
[5]徐海燕.幼兒自主游戲中師幼互動的現(xiàn)狀與有效策略研究[J].基礎教育研究,2018(19):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