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西
摘? 要:本文針對農(nóng)村初中數(shù)學教育相對薄弱,學生學習興趣不高之現(xiàn)狀,結合具體實際,提出自己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其中包括自己在農(nóng)村中學數(shù)學教學中如何更新師生觀念,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等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關鍵詞:初中數(shù)學;教學反思;有效性;方法
教育是科學,是一門藝術。我們從事的就是“傳道、授業(yè)、解惑”的職業(yè),教師的傳授、講解能力,需要實踐,更需要反思與不斷探究。每次上課之后,自己在課堂上的點點滴滴都會浮現(xiàn)在腦海中,揮之不去。課堂就是老師的生命。應該通過不斷的教學反思提升自己。如何進行有效反思,現(xiàn)將自己的一些做法淺談如下:
一、為了教學實踐的反思——踏進教室前的行為
著名語文教育專家商友敬在他的《語文退思錄》里這樣寫道:我從事語文教育已有四十余年,然而,退思往事,失誤之處不少,不只是方法上的失誤,更要緊的是觀念上的因循和迷惑。觀念指導行為,行為決定成敗。專家的教學經(jīng)歷告訴我們,只有在教學前清醒地認識到自己所進行的教學活動的價值和意義,才可能不斷地提高我們有效教學的水平;退而思之,不如思考在前。因此老師在備課與制定課程計劃的時候要反思自己的教學觀、學生觀、課程觀,備有用之課。如:在備有理數(shù)的加法時,先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學生在小學時已認識了負數(shù)及表示的意義,可由一個實際問題入手,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生讀題列出算式,問:如何計算?引出有理數(shù)加法的計算方法,重點講解同號兩數(shù)相加、異號兩數(shù)相加、互為相反數(shù)的兩數(shù)相加、一個數(shù)同零相加,難點講解異號兩數(shù)相加,符號的確定及絕對值計算方法。第一次向東走2米,第二次向西走5米,這時在什么位置?(向東為正,向西為負)列式:(+2)+(-5)。第一次向西走2米,第二次向東走5米,這時在什么位置?(向東為正,向西為負)列式:(-2)+(+5)。計算方法:①符號的確定:取絕對值較大的加數(shù)的符號;②絕對值計算:較大的絕對值減去較小的絕對值。在練習題中也多涉及此類習題的計算,讓學生明確分兩步一是確定符號,二是計算絕對值,熟練掌握方法,遇到分數(shù)及小數(shù)要正確計算。
二、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的反思——教室中的行為
1.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及時反思新課引入情境是否得當,所提問題或例子能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否激活學生思維。
如:在講解勾股定理時,由2002年在北京舉行的國際數(shù)學家大會的會徽引入,給學生介紹會徽上的圖案是我國古代數(shù)學家趙爽為證明勾股定理所做的弦圖,是國際數(shù)學界對我國古代數(shù)學偉大成就的肯定,激發(fā)學生學習勾股定理的興趣,又對學生進行了愛國教育。
2.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反思教學難點是否通過分析已經(jīng)解決,提問和例子是否恰當,是否再補充實例進行講解。
如:在教學平方差公式時,教學難點是學生是否能夠準確地找出公式(a+b)×(a-b)中的a、b,然后套用公式用a的平方減去b的平方??梢远嘣O計此類題型的練習,(2b-3a)×(-2b-3a),可讓學生找出相同項-3a和相反項2b,然后用相同項的平方減去相反項的平方,還要注意把相同項和相反項作為一個整體加上括號再平方。
3.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反思教學過程是否注重了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
在預習時,標記出自己不會的地方,課堂中隨著新知識的學習,小組的合作交流,個人的精彩展示,關注自己的疑問得到解決沒,還有什么疑惑的地方,可以交流自己的問題及解決方法。師生共同學習提升,他們自己能解決的,教師只在合適的時機進行引導和點撥,把課堂的自主權交還給學生,讓他們成為課堂的主人。
三、教學實踐后的反思——離開教室后的行為
一要總結精彩之處,反思遺憾片段;二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是否會對學生有傷害;三要反思教育教學是否讓不同的學生得到了不同的發(fā)展。
1.成功的經(jīng)驗。
任何一堂課都有精彩之處,也許是課堂引導巧妙,應變靈活;也許是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先進等。凡是能較好地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做法,都可以詳細地記錄下來,供以后參考和使用,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改進、完善,推陳出新。在教學角平分線的性質時,對于角平分線的性質的幾何語言描述,可以這樣總結:因為OP平分角AOB,PD垂直O(jiān)A,PE垂直O(jiān)B,所以PD=PE.即已知角平分線及兩個垂直,得垂直的線段相等。學習角平分線的判定后,把兩個加以區(qū)分判定是已知垂直的線段相等及兩個垂直,得角平分線。學生容易理解,知道怎樣去找條件和推出什么結論。在教學分式的通分時,一定要強調(diào)分母不動,分子必須展開計算,為后面學習分式的加減打好基礎。因式分解的學習,易錯點總結為:①必須先提出公因式(注意系數(shù)的公因式也得提);②必須分解徹底;③必須用對公式(兩項考慮平方差公式,三項考慮完全平方公式);④要有整體思想。
2.失敗的原因或不足之處。
在講完分式的混合運算后,學生做得一塌糊涂。我針對學生作業(yè)中出現(xiàn)的問題,對自己的教學進行了認真的思考,主要問題是很平淡地把課本中的兩個例題講完,其實這其中還有許多小竅門和易錯點,在學生的習題中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如:在做加減法之前分式本身能約分的先約分,可以簡化下面的計算,最簡公分母會更簡單;有習題先算括號里面的加減法再算外面的乘法簡單,而有的是先用乘法的分配率再算加減法簡單;學生在用完乘法分配律之后的加減法就不再算了,出現(xiàn)計算不徹底現(xiàn)象,應通分后接著算;最后一步計算出現(xiàn)系數(shù)的公因式、單獨字母的公因式約分不徹底等。
3.捕捉瞬間靈感
課堂教學過程中,隨著教學內(nèi)容的深入,師生之間的思維發(fā)展及情感交流不斷融洽。此時,師生往往會產(chǎn)生瞬間靈感,捕捉住這些智慧的思維火花,就顯得尤為重要。如教師講課時,臨時增加內(nèi)容或改變教學方法;學生上課時,某些絕妙的回答、見解及質疑等。
4.珍視學生見解。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總會有創(chuàng)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給以充分肯定,使之得以借鑒和推廣。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以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在一次講評習題時先用我自己的方法講了一遍,問:同學們還有其他方法嗎?一位同學講解了自己更簡單的方法,我首先對這位同學的方法給予充分的肯定與鼓勵,表揚他積極思考的好習慣是同學們學習的榜樣,要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5.進行再教設計。
在一次學校臨時組織的公開課中,為了使自己的課堂更高效,我臨時改變主意決定不按之前的教學設計進行講解,先在黑板上出示一個表格,復習平行四邊形的定義及性質。通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及證明,得出的矩形的性質也填在這個表格中。通過表格一目了然可以看出平行四邊形與矩形性質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學生印象深刻,在練習題中能正確運用,課堂效果較好。下來之后我對矩形的性質這一課又進行了二次備課,使自己的課成為真正的精品課。
教學反思是一種有益的思維和再學習活動,是對個體自身的教學進行批判和反省的過程,是教師借助行動研究,不斷探討與解決教學目的、教學工具和自身等方面的問題,不斷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使自己成為專家型教師的一種方式和途徑。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
參考文獻:
[1].張琳琳.如何提高初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反思的有效性.《考試與評價》2018年10期
[2].王峰.提高初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反思有效性的策略.《中國校外教育》2017年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