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蕓
摘?要:小學美術課堂中對學生的教育中所欠缺的狀態(tài)進行一個滲透說明,包括對之前教育的一個概括說明,繼而延續(xù)展開敘述現在的教育理念,將德育滲透到小學的美術課堂的教學當中。以小學美術課堂作為基礎,對小學的德育工作展開論述,對評價的體制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融入教育課堂當中。
關鍵詞:小學美術;課堂教學;德育滲透
【中圖分類號】G623.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8877(2020)10-0073-01
在面對當今的教育改革的熱潮當中,小學美術的課堂教學要隨著新課標的確定改革當中確定自己的目標,與當前的教育形式保持一致,將教育的德育工作與其相互融合。有目標、有規(guī)劃的一步一步的講課的形式,在將同學的創(chuàng)意在作業(yè)中體現的情況之下,學習到有關德育的知識點來提升自己。
1.小學美術課堂教學與德育教育工作開展之間的關系
德育工作即為對學生展開的思想道德教育,以在教學之前制定的教學目標為小學美術課堂發(fā)展的走勢、以小學美術課堂中的學生的反應熱情、以小學課堂中的教學思路為主要引線,為小學生的美術課堂的德育教育埋下深深的伏筆。
通過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分析并判斷小學生的教學需求及其對德育教育所能接受的程度所在。如果把人的一生比作一張白紙的話,那小學生是正處于一個極易塑造其性格的時期。你傳授什么,只要他們聽的進去,那他們就會接受這種思想的教育的洗禮。通過滲透德育工作的這種做法,來教育小學生,來塑造其性格、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在新的教育發(fā)展方向過程中,已經把小學美術課堂中滲透德育工作作為主要的教學內容。各科課程的教學均順應著當前教育的發(fā)展潮流,與當今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相符合。這種以小學課堂為傳播平臺的教育方式,是可以多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fā)展的,有助于幫助學生身心健全。其中需要教師對小學美術課堂的充分掌握,通過教師對美術教材的深度探索和挖掘,將其作為引領學生學習的明燈,為其的德育教育的開展更好的融為一體做準備。充分的美術課堂的利用會明顯影響學生的審美,更容易培養(yǎng)學生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使其積極健康的生活。
2.小學美術課堂中德育工作的滲透的情況
(1)滲透德育工作的必要性。小學人才培養(yǎng)的過程中,是在教育的過程中發(fā)現并教育指導的過程,不能讓學生從小就過分的偏科,不能過分的追求語文、數學、英語等大科的高分而過于忽略了德智體美的發(fā)展。而往往這些思想教育的滲透是常常的體現在一些課程的日常教學當中。小學的美術課程是極易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的,而往往一副畫是可以看出一個人心中所想所念的。讓學生更深刻的理解美術教學的目標才能更加的讓學生的德育的思想工作更為滲透。小學美術課堂的德育工作的開展使學生的思想、動手能力更為靈活,是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的科目之一,是需要大力開展并讓各位老師學生的積極的配合,讓小學生的課程不單調是勢在必行的。
(2)美術教師隊伍的專業(yè)程度。小學生是一個比較年齡較為小的團體,是需要通過不同的途徑對其進行思想教育。此時是極為考驗美術教師隊伍的專業(yè)能力的,也是很考驗教師隊伍的思想程度的能力等多方面的素質修養(yǎng)的。往往小學的美術教師的師資力量沒有高年級美術教師的師資力量高,專業(yè)程度也沒有其高,這就為小學生的美術課程的德育工作的滲透的道路產生了極大的阻力。美術教師的專業(yè)素質是可以有力的將專業(yè)課的知識與德育思想教育的有機結合,更能激發(fā)起小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3)理論與實踐教學的有機結合。美術學科的意識高的學生的審美意識往往要高于其他的學生,這是因為美術只是一塊審美的基石,學生會以美術這門學科作為跳板來提高自己的審美意識。而且美術這門學科也不知是光說不練的,學生的每一份的作業(yè)都是一次實踐。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是可以很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多方面意識的,在這些意識的培養(yǎng)過程中是十分需要滲透一些德育思想的理論意識的。這些都將為其樹立正確的三觀意識。
3.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德育思想的滲透方法
(1)“欣賞”方式的教學。小學生的年齡是對顏色更為敏感的,小學的美術的教材的插圖和教學內容是極為豐富的,且其書上的作品都是很有名的,對這些作品的欣賞是可以極強的鍛煉學生的審美能力的。老師要不斷從這些作品的繪畫背景等多方面來滲透德育思想,從多個方面讓學生受到德育思想工作的熏陶。且需要讓學生對作品做出感悟和賞析,對其意境有所體會。思想教育的滲透可以不僅僅局限在課堂之內,要根據教材的作品賞析選擇合適的教學地點,以更多方面和更全面的讓學生去欣賞、了解作品的背景和意境。
(2)創(chuàng)作與德育的結合。在當下的社會教育發(fā)展的背景之下,大膽的改革美術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的大膽發(fā)揮,可以滿足自己的想法,包括一些不切實際的想法,都可以通過創(chuàng)作來得到實現。在創(chuàng)造的過程當中可以包括對生活、對文化的多方面的感悟進行融合,老師可在一旁進行指點,在指點的過程中講一些德育的知識讓其與創(chuàng)作作品相融合,可以使學生更加容易的接受這些道德思想的教育點,且這種無意識的指點和提醒更容易被學生記憶和模仿,是更好的滲透方式。
4.總結
綜上所述,小學生的年齡階段正處于一種對未來的探索階段,是進行德育思想教育的最佳時期也是教育思想的關鍵時期。趁著處于現在的教育方式的改革大潮,按照新課標的目標和原則,提高學生的品德意識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孫建明.小學美術課堂中的德育教育探索[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0(09):151
[2]安彥琴.新形勢下德育教育形式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0(34):201
[3]朱碧霞,李天昊.課堂德育融合生活德育教學探析[J].技術與市場,2008(12):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