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荷梅
摘? 要:在當前的數學教育過程中,教師更加重視學生思維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幫助學生更好的適應、融入社會。而反思能力的訓練,也是新課程改革后的基本教育目標之一,讓學生在反思過程中對數學知識產生再認識,促使學生養(yǎng)成更為完善的數學知識體系,也促進了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培養(yǎng);反思能力
【中圖分類號】G 633.6?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0)15-0110-01
在當前的初中數學教學教育中,教師的教學目標也在不斷發(fā)展,旨在促進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提高。初中數學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與難度,學生在理解過程中也有一定難度。而通過加強學生反思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讓學生更深入的理解數學知識。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與質量,促進中學生思維能力、數學應用能力的提高。
1.在數學教學中感化學生反思能力的成分分析
就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反思能力的培養(yǎng)非常重要,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到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而學生的反思能力在成長、培養(yǎng)過程中,普遍均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首先,學生自身的個人因素占重要部分。初中學生此時的思維能力、學習能力均不強,在探究較難的數學知識時難免會出現困難。從而因自身的智力發(fā)展不全面而導致思維能力無法有效形成。其次,學生自身的性格因素也起到較大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習興趣以及毅力均是造成反思能力較差的重要因素。最后,教師的教學方式也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反思能力。傳統教學方式、評價方式均讓學生的思維受到一定束縛,讓學生無法得到全面成長。
2.數學教學中造就學生反思能力的戰(zhàn)略分析
(1)在課堂探究中培養(yǎng)學生的反思能力
在現階段的教育過程中,教師需要進一步改善自身的教學觀念,將學生放在課堂主體位置中,才能實現學生更加全面、完善的成長。才能讓學生的學習能力、反思能力得到培養(yǎng)。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由于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復雜性,學生反思能力的高低,直接會影響到學生的數學能力。而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從課堂探究性教學出發(fā),引導學生在主動研究中養(yǎng)成較強的反思能力。例如,在講述《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這一節(jié)時,旨在引導學生識記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為什么三角形有穩(wěn)定性而四邊形沒有?從假設、實驗、證明的角度出發(fā),引導學生假設三角形具有穩(wěn)定性,通過一系列的方式來證明此種假設。當能夠證明成功時,即說明假設結論是正確的。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從生活角度出發(fā),尋找一些三角形物體來測試其穩(wěn)定性。在學生證明其具有穩(wěn)定性后,教師引導學生反思,多邊形是否具有穩(wěn)定結構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主動動手進行操作,并對自身探究的過程進行反思,可以讓學生的學習過程更加高效,對學生數學能力的提高也有幫助。
(2)在課堂總結中培養(yǎng)學生的反思能力
在初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反思不僅是學生必須要養(yǎng)成的一種學習習慣,同時也是教師進行教學與課堂管理的手段。引導學生在數學教學中進行反思,可以對之前的所學知識與學習經歷進行反思,反思的過程屬于學生重新思考的過程。在學生的反思過程中,教師也需引導學生以數學知識與問題為中心,才能總結、歸納出更加系統、正確的數學知識與學習經驗,促進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提高。例如,在講述《平行線的性質》這一節(jié)時,旨在引導學生識記平行線的相關性質,并使用平行線的性質進行推理與計算工作。教師在教學完結之后,可以通過倒敘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分析、歸納本章節(jié)中的重點知識,在總結的過程中發(fā)散自身的思維。從平行線的性質出發(fā),引導學生不斷深化對相關性質的使用熟練程度,從而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識。在反思平行線的性質過程中,不僅可以對所學知識進行整體、快速的梳理,同時也讓學生在梳理的過程完成反思。從而對平行線的判定問題進行深入了解,彌補自身知識體系中存在的不足。教師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反思的過程中,對課堂所學的知識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從而才能讓學生在面對實際問題時可以熟練的運用出來。
(3)在錯題訓練中培養(yǎng)學生的反思能力
在初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的學習能力、對數學知識的掌握程度是屬于不斷提高的過程。因此,學生在做數學題目時,難免會出現一系列的錯誤。而這些錯題資源,充分的反映出了學生自身的不足與知識體系的缺陷。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善于利用錯題資源,讓學生在對錯題的反思中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同時,也達到強化自身反思能力的作用。例如,在講述《三角形全等的判定》這一節(jié)時,教師在檢查學生作業(yè)時,需要選出具有典型性的題目來完成教學。如,已知AB=CD,AD=CB,E、F分別是AB,CD的中點,且DE=BF。試證明∠A與∠C相等。學生在初次解題時,因畫圖不明,導致沒有將三角形全等的相關知識相聯系。教師要求學生重新再解一遍題目,引導學生在錯題反思中加深對數學知識的認識,才能更好的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對錯題開展糾錯活動,可以讓學生正視自身的缺點,并積極的想方設法來糾正這一不足,讓自身的知識體系更加完善。在反思的過程中,不僅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fā)展,也讓學生學會了觸類旁通,從而有效加強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反思能力。
初中數學在初中階段屬于重點課程之一,對學生思維、能力的成長均有重要意義。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學會改善自身的教學觀念,給予學生更好的學習體驗。在教學中也需要重視學生反思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在反思中不斷加強對數學知識的認識,才能讓學生尋找到自身的不足,促進學生數學能力與思維素質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