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明鳳
摘? 要:所謂題后反思教學,是指在學生解決問題得出正確結論后,教師指導學生對問題進行全面的剖析,引導學生對解題思路、解題技巧、解題步驟等過程進行再次的梳理和歸納,促使學生在思考和總結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事物變化的規(guī)律,鞏固和強化學生的知識結構,自行摸索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逐步提升學生思維品質的一種教學途徑。
關鍵詞:初中數(shù)學;題后反思;培養(yǎng)思維
【中圖分類號】G633.6?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0)15-0034-01
數(shù)學教學是實踐和理論知識完美結合的一門高超的行為藝術,要想提升學生的數(shù)學知識,教師在每個章節(jié)講解完以后,必須要通過習題訓練和拓展,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完善學生自身的知識結構,促進學生個人素質的全面發(fā)展。但是在實際教學中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數(shù)學成績,大量地布置題海戰(zhàn)術,學生做的題量很多,但是效果卻甚微。歸其原因就是教師不注重引導學生開展題后反思,學生大腦思維缺乏主動思考的意識,無法形成清晰的解題思路和獨立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利于學生的健康發(fā)展。
1.通過題后反思,完善學生的基礎知識,提升思維的靈活性
在傳統(tǒng)的數(shù)學習題訓練中,教師往往只是注重傳授解題的經(jīng)驗和方法,堅持“熟能生巧”的教學理念,強迫式地給學生灌輸解題的思路和步驟,導致學生的思維靈活性不夠,遇到問題的已知條件稍有變化,或者問題的情境略加改動,學生就不知道從何入手,習慣一味地利用以往強行記憶的公式和步驟進行生搬硬套,很容易造成解題錯誤。因此,在習題訓練教學時,教師要及時引領學生在解決問題后開展有效的反思,學會歸納和總結同類型的問題,在解析此類問題時學會細致觀察,尋找已知條件之間的變量關系,領會題目考核的目的和意圖,以及題目涉及的知識原理,從而在歸納、總結、提取經(jīng)驗的過程中找到多種解題的思路和方法,達到熟練應用的目的,從而提升學生思維的靈活性。例題:有鉛筆橡皮、蠟筆三種學習用品,若買鉛筆3支、橡皮7塊、蠟筆1根共需3.15元;若購鉛筆4支、橡皮10塊、蠟筆1根共需4.20元。問若購鉛筆、橡皮、蠟筆各1個共需多少元?解:設鉛筆、橡皮、蠟筆的單價分別是X、Y、Z元,則根據(jù)題意可知:3X+7Y+Z=3.15 ①4X+10Y+Z=4.2 ②,由于三元一次方程必須要有三個方程式才能求出三個未知數(shù)的值,該題只能列出兩個方程式,因此多數(shù)同學感到此題條件不足、無解。這時教師提醒學生注意到所求的是三個未知數(shù)的代數(shù)和,可以通過將方程式變形得出多個解題方法:
(1)待定系數(shù)法設? X+Y+Z=a(3X+7Y+Z)+b(4X+10Y+Z)=(3a+4b)X+(7a+10b)Y+(a+b)Z? ③,即 3a+4b=1,7a+10b=1,a+b=1,得出 a= 3,b=-2;將其帶入公式③中得出,X+Y+Z=a(3X+7Y+Z)+b(4X+10Y+Z)=3×3.15-2×4.2=1.05。
(2)消元法 令X=0,則原方程化簡為:7Y+Z=3.15 ③,10Y+Z=4.2 ④,解得Y= 0.35,Z=0.70,X+Y+Z=1.05;同理,可以令Y或Z為零,從而利用“消元”找到簡便方法。
2.在題后反思中總結和歸納,使學生的思路更加清晰,思維更加具有邏輯性
初中數(shù)學具有形式多樣、靈活多變的特點,需要學生具有完整的知識儲備和靈活的思維能力。數(shù)學知識如同一張交通網(wǎng)絡圖,縱橫交錯、四通八達,其各個章節(jié)的知識如同網(wǎng)絡的每一公路標段,各自為段卻又密切相連,從而構成了一個龐大完整的有機整體。對于同類型的題目,其解題思路和方法途徑往往靈活且多變,各種方法看似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然而實則殊途同歸都有其規(guī)律可尋。多數(shù)學生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其解題過程都是經(jīng)過反復的驗證、推導,在兜兜轉轉的解題過程中學生的條理未必清晰、步驟未必合理。因此,在解題后開展反思,通過一題多解、多題同解的方式,開拓學生的解題思路,使學生掌握各部分之間的聯(lián)系和規(guī)律,有效地將所學知識系統(tǒng)地串聯(lián)起來,在歸納、總結中權衡各種解題方法的優(yōu)劣,提升學生解決綜合應用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例如,在一個周長是24厘米等腰三角形中,已知一條邊長度是6厘米,求其它兩條邊的長度是多少?面對該題多數(shù)學生會分兩種情況進行解答:一是假設腰長6厘米,則另一條腰長6厘米,底24-6×2=12(厘米);二是假設底長6厘米,則腰長(24-6)÷2=9(厘米)。但是第一種情況兩邊之和等于第三邊違背了三角形的規(guī)律,因而只能是底長6厘米,腰長9厘米。通過題后反思和歸納,學生很快就理清解題思路,使學生的邏輯思維更加嚴謹。
3.通過開展反思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意識
解決問題本身就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思維與實踐操作相結合的一種深入探究式學習活動。在解題后開展反思教學,針對問題中蘊含的知識“點”進行擴展,由點到面對問題中所涉及的知識構成進行深度地挖掘和分析,能極大地提升學生的橫向思維,使學生的思維更加嚴謹、更加全面。
綜上所述,教師要結合習題訓練,不遺余力地引導學生積極開展題后分析、思考、歸納、總結,使學生一邊摸索經(jīng)驗一邊不斷地反思,發(fā)現(xiàn)自身的不足之處,拓寬自己的思路和視野,在不斷創(chuàng)新中提升自身解決實際應用問題的綜合能力,養(yǎng)成清晰、嚴謹、務實、創(chuàng)新的思維習慣,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打好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汪振宇.例說解題后反思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J].考試周刊,2016(69):51-52
[2]何開勝.淺談解題后反思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J].中學數(shù)學教學參考,2015(18):50